滴滴下架后,出行市場烽煙再起
距離滴滴下架已有116天,有關滴滴出行的相關調查結果也沒有公布。
行業頭部的競爭缺位讓其他玩家蠢蠢欲動,美團打車重新上線,并宣布在34城招募司機,新司機注冊后即可享免傭7天政策。高德緊隨其后,中秋和國慶假期,在北上廣深等全國300多座城市推出多種形式的免傭福利,獎勵金額超1億元,力度之大頗有“重啟補貼大戰”的意味。
另一些玩家則選擇加快融資腳步,9月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輪38億元融資,10月T3出行又宣布完成A輪77億元融資,且創下自2018年以來,網約車企業獲得的國內最大額度單筆融資記錄,而這時,距離T3拿下50億元戰略融資還不足半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出行市場烽煙再起,尤其在打車需求旺盛的一二線城市,競爭的火藥味更加濃厚。
滴滴下架之后,誰有實力吞下出行市場更多份額?又有誰能滿足乘客對出行服務的更高期待?
最近新摘做了一場實地測試,在北京時間中午十二點,選擇高德、美團打車、滴滴、陽光出行、首汽約車、曹操出行、花小豬七個打車軟件,從同一地點(望京附近)出發,到相同終點(東直門附近),獲取到叫車時長、接單時長、車內環境、路程用時、優惠力度等多個維度數據,并對不同網約車平臺的打車體驗做了一番對比。
從試驗結果來看,滴滴下架的確對司機和乘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對更換新機或車輛注冊滿八年年限的司機來說,滴滴不會再成為他們的接單首選。
相比司機端,乘客切換打車平臺的成本更低,更罔論忠誠度。在接單時間相差無幾的前提下,哪個平臺的優惠力度大,服務體驗更好,乘客就會轉向哪里。
通過新摘觀察,美團打車優惠力度很大,但運營車輛偏少;高德打車導航的精準性得到了一致認可,接單速度也足夠快;首汽約車服務足夠標準化,但價格比其他平臺高出三倍。花小豬兩次取消訂單,最終還是靠接入平臺的第三方服務商才接了單。
每一次行業變革都因為“看見”迎來質變點,玩家座次的更迭,也藏在一個個微末的細節中。
滴滴:服務較標準,叫車無優惠
椰椰 | 乘客1號
我是個使用滴滴超過五年的老用戶。這次在滴滴小程序上叫的車,選的是“特惠快車”,特惠快車是一口價,且路線固定,如果需要修改目的地,就要重新算錢。
等待接單期間,滴滴小程序上放了個30秒的廣告。地圖顯示車距離8分鐘路程,我起身到樓下等待。
但在路邊等待時發現司機定位的地址錯了,我原本定的“XX時代X單元”,但實際定位卻定到了后面小區的x單元。在跟司機確認后,我取消了訂單,重新定位“xx時代廣場”,又叫了一次車。
聊天過程中,司機和我說,這幾年滴滴出行在安全性上下了不少功夫,有安全系統、行程記錄,夜晚打車還會有人工客服電話確認乘客安全。
平臺抽成在20%~25%,正常一個月跑單能賺到一萬左右。他是自由跑單,平臺不會做工作時長的限制,“從早高峰一直跑到晚上七點,滴滴會用大數據控制司機接單、減少高峰期的獎勵發放。”
司機和我透露,相比租滴滴公司車的“自營司機”,大單子會優先派給他們,給非自營的司機們派的小單子居多。“平均下來,每天自營司機要比其他平臺司機多掙一兩百。”
這次打車印象最深刻的是滴滴的安全措施,最令我失望的是滴滴的定位,還有就是一分錢優惠都沒有。
高德打車:接單很快,導航真香
祺祺 | 乘客2號
以前自己駕車或者出行都是用高德地圖,滴滴下架后,偶爾也會在查詢路線的時候直接用高德打車。
高德的接單速度很快,選好起點和終點后很快就有司機接了單,地圖顯示司機從距離我1.3公里的地方趕來,而且導航很精準,找車也沒有花費很長時間。
“換了新手機滴滴注冊不了,我的車注冊年限也滿八年了,所以就換到了高德。”接單的李師傅是兼職,平常有自己的主業。他說自己一星期最多開四天,每天平均下來收入能達200-300元。
交流過程中,李師傅還對我說了一個細節:乘客打高德很少有排隊的。“高德不是那種聚合型平臺嘛,下單后哪個車在附近就會給你派哪輛車,相比其他平臺叫車會更容易。”
我們平時打車看中的無非是性價比,時效性和安全性,對司機來說,能“無差別”的接到單更重要。相比既有自營又有第三方服務商的平臺來說,只做聚合平臺的高德似乎更令司機放心。
美團打車:只想安靜打個車,無奈套路特別多
Cindy | 乘客3號
自七月份重啟后,美團打車已經上線運營三個多月。這次用美團打車,司機的接單速度還是挺快,整體等待在3分鐘左右,車型不是很新,屬于美團打車中的快車。
接單司機較為年輕,比較健談,曾經也在滴滴做過,但現在因為滴滴下架,他就選擇了美團打車。
據師傅自己介紹,目前美團打車上的司機并不多,“主要因為美團打車并沒有大規模宣傳,只在抖音有投放。”平臺單量相較于滴滴和高德要少很多,消費者對美團打車的感知度也很弱。
車內環境比較干凈整潔,和司機交流過程中,他對于滴滴和美團的印象是,美團的專車審核力度不夠嚴,滴滴的專車相對更嚴格。
雖然對外美團沒有大規模宣傳打車業務,但對內的宣傳卻不遺余力,甚至存在 “過度營銷和過度打擾”。
準備打車時,剛點開打車頁面就會彈出“邀好友、賺現金”的廣告,要打車就要先把占據大半個屏幕的廣告關掉。選擇好出發地點和到達地點后,會有預估車費提醒,大約在16.22-19.69元,但上車后會發現實際車費會直接按照19.69元的最高標準計算。
下車支付時,頁面設計會有意識地引導用戶開啟美團支付的自動扣款功能,“同意協議、開啟并支付”的按鈕十分顯眼,“暫不,繼續支付”的按鈕卻被故意弱化。如果用戶著急支付,不仔細看很容易就會“被開通”。
更讓我感到被打擾的是,使用了美團打車后,它就會自動給我推送各種營銷短信,諸如“5元獎勵已入賬,再完成4單可再得優惠禮包”、“你的好友xx已接受邀請,1元獎勵已發放”等等,煩不勝煩,而且沒辦法取消訂閱。
我只想安安靜靜打個車,為什么要搞這么多套路。
曹操出行:接單慢是硬傷,車內環境一般
小韋 | 乘客4號
滴滴下架后,一下子涌出好多網約車平臺,現在碰到早晚高峰時,我都會選擇好多個平臺同時叫車。
這次選擇曹操出行,但它的接單速度很慢,而且第一次都沒有叫到車,又選擇了重新呼叫才有師傅接單。上車后發現車內環境也很一般,甚至有些食物殘渣和異味。接單的孫師傅是位干了六年網約車的老司機,從Uber到滴滴再到曹操出行,基本上主流的網約車平臺都干過。
交談過程中,孫師傅和我說自己選擇曹操出行是“反其道而行”。“我覺得曹操這個平臺入局比較早,優惠活動不大,很少人會用,自然也沒有什么司機會接,我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會更容易接到單。”
油價上漲但打車費用卻沒漲,導致司機們最近的收入被壓縮得厲害。“干網約車這行留不住人,好多以前一起干網約車司機的朋友現在都轉行了,最早跑Uber的時候每個月還有六千底薪呢。”
聊天過程中,孫師傅還提到,曹操和其他平臺都有著一個通病,就是接單的范圍比較大,不像滴滴范圍小,距離乘客近,他每次接這種平臺的單都距離派單的乘客很遠,這也因此導致很多乘客取消訂單。
作為乘客,曹操出行在接單速度上難以令人滿意,在各打車軟件體驗差別不大的情況下,以后出門打車我也不會專門去選曹操出行。
首汽約車:預付費,服務好但也真的貴
Mia | 乘客5號
首汽約車上派單的時候有好多選項,比如舒適特惠、舒適甄選、商務甄選、任意豪華車等,我沒有仔細看,只是簡單勾選了其中幾個選項。
最后平臺給我派了商務甄選,下單后司機秒接單,派單距離也很近,只有0.5公里。
當時從地圖上看司機過一個紅路燈轉彎就到了,我也準備出發,果然剛出電梯,司機就打電話通知車輛已經到達指定位置。找到車時,司機穿著白襯衣、戴著白手套,還拉開了車門在一旁等候,還沒上車我就感受到了“王子般的待遇”。
預計行駛時間是21分鐘,實際行駛27分鐘,看行駛路線,其實是有一小段路和預定路線有偏移,費用也比預計多了2塊5。
司機服務十分到位,不過價格也是真的貴,相同的距離,朋友們打車費都在二十元左右,而我卻花了六十五,比他們高出三倍,而且與其他平臺下車支付不同,首汽上是預付費,這一點會讓我感覺有些不適。
花小豬:出行體驗差別不大,司機接到大單的概率高
小葵 | 乘客6號
滴滴下架后,我手機里的好幾個打車軟件都推出了不同程度的優惠券。這次我選擇了花小豬。但叫車伊始就發生了狀況,叫車過程中被花小豬取消了兩次,第三次終于有司機接單,但派單后才發現,接單的是第三方服務商陽光出行。
上車后司機對我說,自己是在陽光出行平臺上接的單,并不知道我這個訂單來自花小豬。
乘車過程中師傅告訴我,在陽光上沒有防止疲勞駕駛的時間限制,他現在每天平均跑13個小時,每個月扣掉油錢等其他費用,到手能有八千多。“流水要達到五六百,在陽光上需要跑15單,滴滴上則要跑20單。”
司機選擇陽光出行的最大原因,是接到大單的概率要比其他平臺高,“不論在五環內還是五環外都會接到單,而且常會有大單。”
雖說是系統派單,但其實也有人工干涉,“前段時間有一天我連續接到了好幾個大單,一天下來跑了近八百,結果第二天接到的都是幾十元的小單。”
陽光出行上“接到大單的概率高”這一點,在試驗過程中也得到了其他平臺司機的肯定,不過作為乘客,我以后打車肯定不會選擇兩次拒單的平臺。
結語
很長一段時間,出行市場都是滴滴一家獨大,但隨著滴滴的下架,以及行業合規的趨嚴,入局玩家看到了突圍的可能。對乘客來說,少了壟斷式的“大數據殺熟”,打車也可以“貨比三家”。
當行業運力漸趨飽和,網約車平臺的服務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會與市占率掛鉤,這也意味著再多營銷或補貼手段,最終都要回到用戶體驗的“終章”。乘客每一次乘車過程中的細節感受,都會影響下一次乘車的選擇。
未來出行市場的競爭格局,或許就定格在消費者“用腳投票”的那一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