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敷的面膜,水很深
今年的雙11自10月20日正式啟動,直播行業也在酣戰中又一次迎來大考。
根據直播數據統計平臺“紅人點集”數據顯示,10月20日當天,李佳琦和薇婭創下了各自帶貨的最高紀錄,李佳琦12小時賣了115.39億元的貨;薇婭14小時賣了85.33億元的貨。
坊間有人笑稱,李佳琦此番勝出的最大原因不是價格夠低,而是護膚品客單價夠高,畢竟動輒幾百塊一瓶的面霜、幾十塊一片的面膜,抵得上薇婭賣好幾箱零食了。
事實上,在直播行業,美妝護膚品的銷售一直占比較高,一方面是因為需求大,另一方面在于頻次高。比如面膜,按照一盒5片、一周用2次來算,一盒面膜只夠用上半個月。
再加上面膜售價通常較高,尤其是國際知名品牌,幾十元一片的單價并不稀罕,直播間喊出的“全網最低價”對消費者極具誘惑力。
前不久,面膜行業龍頭企業敷爾佳沖刺IPO,引發不小的震動。對其發布的招股書,有兩點引發了關注,一是研發團隊僅2人,二是毛利極高。
據招商證券報告顯示,自2018~2020年,敷爾佳銷售收入從3.73億元增長至15.85億元,毛利在77%左右,凈利水平則在40%~45%。
那么,中國面膜行業的現狀究竟是怎樣的?面膜為什么會被認為是一個暴利行業?未來,面膜行業的發展到底取決于什么?
01
內卷的國產面膜
國內面膜行業發展于本世紀初。據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涂靈琳觀察,一開始,由國際大牌如SK-II、玉蘭油等品牌率先打開市場;
2003年,國產品牌美即面膜開啟了單片面膜時代,面膜變得平民化,這一時期也誕生了不少淘系品牌,面膜行業進入亂序競爭模式,但消費者的面膜使用習慣恰恰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養成。
到了2014年,更加注重研發的新國貨品牌誕生,面膜產品的品質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海外更多知名品牌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這也使得面膜行業邁進了激烈競爭時代。
“中國人的膚質是很適合面膜這種產品的,所以當面膜這個物種進入中國市場后,受到消費者歡迎幾乎是必然的�!泵ひ继杽撌既擞骶蛐铝闶凵虡I評論表示,更何況中國還有著廣闊的消費市場。
根據歐睿國際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面膜整體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在眾多護膚品中,面膜已成為第一大消費品類,市場潛力巨大。
不過,相比歐美日韓等成熟市場,我國面膜滲透率還處于較低水平,只有電商的滲透率較高,達到28%。
隨著醫美行業在國內滲透率的提高,從某種程度上對面膜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尤其是玻尿酸、熱瑪吉等熱門的微醫美項目被大眾接受以后,推動了“械字號面膜”的品牌生長,比如想成為“醫美面膜第一股”的敷爾佳,成功研制出類人膠原蛋白的可復美,以及在醫美人群中備受推崇的瑞漾,等等。
事實上,根據國家規定,械字號面膜嚴格意義上不能叫作面膜,只能叫作醫用敷料。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還根據風險高低將這類產品分為三類進行管理,一類敷料產品只需在地方申請備案,二類和三類敷料產品因為生產條件更高,需要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注冊。
目前,市面上的械字號醫用敷料90%以上都屬于一類醫療器械。
“現在,械字號的審批標準各地不同,未來,國家相關部門一定會對械字號敷料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弊繛懨婺撌既隋X偉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意味著一部分醫用敷料企業可能會轉身參與“妝字號面膜”的競爭,傳統面膜賽道將會由此變得更加擁擠。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21日,我國目前在業、存續的面膜相關企業共有4629家。2019年新增面膜相關企業914家,同比增長61.48%,是近十年面膜相關企業新增最多的一年。
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以1368家面膜企業位列第一,浙江省、河南省分別有405家、305家面膜企業。成熟的產業鏈促進了整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帶來另一個意料之中的后果,那就是進入門檻過低,容易引發行業內卷。
“前幾年,有的企業打價格戰,你便宜,我比你還便宜。但面膜行業和其他行業還真的不同,一旦廉價,里面添加的東西勢必就有問題。”
主張“無添加”的喻君說,面膜行業最常見的就是添加防腐劑、香精、酒精等,尤其是防腐劑,對皮膚的傷害是巨大而不可逆的。
價格的無序競爭還帶來另一個惡果,那就是只有產品沒有品牌,消費者對于國產面膜的品牌信任度一直很難提升。
32歲的黎君(化名)承認自己至今用的都是國外品牌的面膜,雖然價格貴,但她覺得涂在臉上的東西不能含糊。目前,躺在她家美妝冰箱里的是SKII的“前男友面膜”以及肌美精,日常根據不同的皮膚需求,她會敷不同的面膜。
94年出生的晴晴(化名)則表示會嘗試一些顏值較高、口碑不錯的國貨品牌,比如百雀羚、佰草集等,但她也承認,會偏向選擇知名度更高一些的國產品牌。
02
暴利背后的真相
護膚品向來被消費者默認為是高利潤行業。此次讓敷爾佳掛墻頭的,仍然是它的高利潤率。
新零售商業評論搜索敷爾佳的天貓店鋪后發現,即使在雙11大促期間,它的一款二類醫療械類醫用黑膜,售價仍需199元/5片,平均40元1片,從數據來看,已經有40萬+的人付款。
不過在喻君看來,面膜的毛利率表面看起來高,大多數企業的凈利潤其實也就在10%~15%之間。
好的面膜里面添加的都是精華液,例如玻尿酸,這部分的成本就不低;如果面膜工藝和技術再復雜一些,成本就更高了。
比如名膜壹號的面膜,因為不添加防腐劑,除了生產工藝特殊以外,還需要額外花費90天的時間去測試抗菌效果,時間成本也得算進去。
除去生產環節的硬性成本外,“面膜行業的成本大頭其實是在營銷環節,一個品牌,如果只用了30%的營銷費用,就屬于優秀生了,大多數品牌在50%以上�!庇骶嬖V新零售商業評論。
打開小紅書,輸入“面膜”,隨手點開一篇筆記,點贊數都過萬。而在眾多測評和推薦中,面膜價格懸殊,品牌更是多到讓消費者眼花繚亂。
一位“小紅薯”向新零售商業評論表示,自己使用的第一款面膜就是在小紅書被種草的。但現在小紅書上推薦的面膜越來越多,真真假假好好壞壞難以分辨,所以她現在已經轉戰豆瓣的一些面膜討論小組了。
消費者獲取信息渠道的轉移,也意味著面膜品牌的營銷渠道必須跟著轉移。
于是,除了美容院這樣的傳統院線渠道,小紅書、抖音等新渠道的營銷費用也在水漲船高,品牌不跟就更沒有出路。
喻君介紹說,當下這個環境里,能有1:1的投放效果,就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水平了。
“構建私域流量正在成為品牌解決營銷費用過重的方法之一。”卓瀾面膜創始人錢偉認為,薇諾娜是行業內運營私域流量的成功樣本。
早在2017年,薇諾娜就在微信上搭建了“薇諾娜專柜服務平臺”,這是一個微商城,同時也是其私域流量的承接地。在線下專柜為消費者提供專業咨詢和服務,再將客戶引導至微商城下單,這些消費者自然留存到了薇諾娜的私域流量池。
據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招股書披露,2020年上半年,薇諾娜專柜服務平臺的銷售額達到了8470萬元,在所有自營店鋪里排名第二,僅次于薇諾娜天貓旗艦店。同時,它的復購率也是最高的,達到了44%。
喻君也深知私域流量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微信上搭建了名膜壹號的微商城,通過會員制形式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他承認,私域流量是公司保持凈利潤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也對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3
回到產品本身
面膜屬于護膚品,同時也正在成為快消品。
嘉御基金投資人衛哲曾多次強調,要想做消費品品牌,就盡量做相對快消品。
這類產品是有一定的購買周期的,相比絕對快消品如礦泉水等客單價要高,相比耐用品價格又較低,人們為了讓自己開心,順手買一件,并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
然而,面膜又不是普通的快消品,尤其是成分黨崛起之后,消費者對面膜還有更為具體的功能性要求;并且,在形成品牌忠誠度之前,消費者更換面膜品牌的遷移成本并不高。
這就要求面膜品牌必須重視品牌力建設,以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與黏性。品牌力包含了一個企業在產品創新、組織構建、營銷模式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當然其核心仍然離不開研發及定位。
隨著消費時代的變遷,不同消費群體對面膜的需求也更為細分。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涂靈琳認為,未來,面膜品牌的發展機會有兩個:一是追求極致功效的硬核方向,二是追求極致體驗的細分方向。
前者要求企業在原料、技術和工藝方面不斷突破,更科學地改善消費者的皮膚問題,產品更偏醫療屬性,如醫用敷料屬于醫療器械范疇,如果能完成二類醫療器械的注冊,其競爭壁壘也會更高;
后者則是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對于面膜的需求細分,研發出新產品,如為男性研發的面膜、分區小罐面膜、新涂抹式面膜、與食品結合的面膜等。
事實上,早期進入中國的國外護膚品牌如理膚泉、薇姿等,正是以服務敏感肌人群的精準定位,以品牌力占領了消費者的心智。
“在目前同質化問題突出、競爭激烈的面膜市場,流量結構瞬息萬變,產品力始終是面膜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蓖快`琳表示,未來資本會看好具有原料、配方、工藝等產品研發實力,專利積累及供應鏈資產的品牌,因為這意味著品牌具有更強的護城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