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商跌倒,蜜雪冰城吃飽
11月12日,“星巴克中國全職門店零售員工將享有14薪”的消息沖上熱搜,但隱藏在這條信息的背后,有一組數據更值得關注:星巴克在中國的連鎖門店數為5360家,分布于208個城市。
2021年,是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的第22個年頭。
得益于中國對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很多國際連鎖品牌更加重視中國市場,星巴克就是其中之一。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財年,星巴克在中國的開店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654家(數據截止2021年10月3日)。
一年新增654家,已經讓星巴克全球總部感到振奮,然而,這個數據在中國的一些新式飲品品牌那里應該“不值一提”,以新蜜雪冰城為例,僅在過去的一年里,它就新增門店達到1萬家。
公開資料顯示,自2020年6月,蜜雪冰城誕生第1萬家門店后,到2021年10月,蜜雪冰城的門店數漲到2萬家。
也即是,這個誕生于1997年的中國品牌,從1做到1萬家加盟店,歷時13年,但從1萬家走到2萬家,則只用了短短的1年。
值得注意的是,蜜雪冰城提速開店的背后,也暴露出如下問題:
首先是食品安全隱患。今年年中,一些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就發公告,蜜雪冰城的一些門店存在“篡改開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湯、奶漿、半成品等”問題。
其次,是一些加盟商對品牌方粗暴的管理方式苦不堪言,并稱自己是這場資本游戲中的“韭菜”,有些加盟商甚至將管理他們的“品牌區域經理”戲稱為“品牌方大爺”,因為“一言不合就罰款”“三天兩頭下任務,如果不答應,當心穿小鞋,生意更沒法做”。
這些讓加盟商的抱怨事出有因,而這個原因與蜜雪冰城的“開店大躍進”密切相關,在創造1年新增1萬家新店“歷史記錄”后,會助推蜜雪冰城加快A股IPO,但管理能力的后繼乏力,無異于給上市后的蜜雪冰城“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01
為什么要提速開店?
上一個在開店上提速的品牌為瑞幸咖啡,從2017年10月成立,到2018年12月,一年內門店數做到2073家。
當時,瑞幸咖啡在宣傳策略上“死咬”星巴克,成立一年完成2073家門店后,就揚言要在2019年“超過星巴克當時在中國的門店數3600家”。瑞幸咖啡也于2019年5月登陸納斯達克,創造了中國創業公司“最快IPO”的記錄。
同樣地,一年開出1萬家門店的蜜雪冰城,也在計劃IPO的途中,此前,曾傳出它要登陸港股,到今年9月29日,確切的消息顯示,蜜雪冰城改道A股,正接受廣發證券的上市輔導。
從融資情況來看,蜜雪冰城遠遠比不上瑞幸咖啡,成立24年來,僅在2021年1月完成首輪超過20億元的融資,此輪融資,由美團龍珠和高瓴領投,CPE源峰等機構跟投,美團和高瓴單筆投入超過10億元,投資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超過200億。
一位投資人在接受新經濟沸點采訪時表示,近兩年,曾經投資線上的資本熱衷于轉戰線下,從2017年的便利店,再到這兩年大熱的茶飲、餐飲品牌等,是因為這些業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可大規模復制,“當支付、外賣和電商與實體店結合時,讓一個線下店的形態變得立體,線下業態更接近互聯網。”
新興餐飲品牌要達成“大規模復制”則需借助“連鎖加盟”的形式。
傳統的加盟方式,無論是“直營”還是“特許加盟”開出若干個分店,都必須將“管理”和“品控”放在首位,但這些新興連鎖品牌的背后,有更多的資本因素在背后推動,這導致它們為了提升“市占率”,會將“開店速度”放在“最優選項”,一位業內人士向新經濟沸點總結為:“中國特色的加盟”。
所以,從這個維度來看,將蜜雪冰城與星巴克放在一起并沒有多少可比性,但在加快IPO的功利和激進方面,蜜雪冰城更趨同于瑞幸咖啡。
具體來講,蜜雪冰城為“開放加盟”的方式,本身門檻就不是太高,為了搶占市占率提速開店,便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加盟減免”的活動,“加盟商可以減免50%,甚至是100%的加盟費”。
這一優惠,無形中又進一步拉低了蜜雪冰城原本不高的加盟門檻,資深業內人士淳鑫總結,這類小店的加盟商,是一群實力較弱、專業能力不高的個體戶,本身的素質就良莠不齊,加之蜜雪冰城因為開店提速導致管理上的失控,才在今年5月集中爆發了一波食品安全問題,出問題的多是新加盟門店,便是直接體現。
02
加盟商變身“韭菜”
5月份的這波食品安全問題,直接讓蜜雪冰城的估值損失了100億。
據新經濟沸點了解,這件事過后,蜜雪冰城便成立了“稽查部”,它的功能是隨機抽查各個門店,問題嚴重的直接關店,關店代表著加盟商前期一次性投入的35萬無法返回,這導致了更多加盟商的反感。
加盟商“一只特立獨行的兔”稱,公司想上市,加快開店速度,從此,管理他們的區域經理服務能力直線下降,“他們變成了爺爺,成為我們的噩夢,有什么問題找他,就一句話,自己想辦法。而且一天幾十條通知,必須回答收到,要是看了消息沒及時回復,罰款200-500元。”
類似的矛盾只是冰山一腳,長期以來,加盟商與管理他們的區域經理一直存在摩擦,“每年都有區域經理被加盟商打,圈子里都知道”,說話的人叫祥子。
他于2018年加盟蜜雪冰城,2019年店面倒閉后退出,據他介紹,在前期繳納1萬保證金、加盟費1萬2千元、每年管理費8800元后,祥子購買了7萬的設備費,裝修門店花了5萬多、首批物料6萬、雜費2萬,這么算下來,他一共花了將近25萬才把店開起來。
(這應該是當年的時價,2021年公開資料顯示,加盟蜜雪冰城初期最少投入35萬。)
祥子以為交完25萬后就能安心開店,但后續卻遇到區域經理的一些強制管理手段,讓他措手不及,例如買廣告牌,“有的地方門口城管不讓放展架,然而蜜雪冰城根本不管,不買,經理們就可以給你找事”。
“遇到過節,要強制店面買小禮品送給消費者,小禮品是一些撲克牌、化妝鏡、餐巾紙、抽獎箱、編織袋等,但價錢比外面貴三倍以上,不買,區域經理就給小鞋穿,巡店就說你擺放不整齊,結果必然是罰款,嚴重的就得關店學習。”
據祥子透露,他們還收到過刷“雪王魔法鋪淘寶店”的任務,區域經理的任務是:“所有人去雪王魔法鋪購買封口貼、買標簽紙”,這個舉措,讓這個店鋪的銷售量頓時過萬,但參與的加盟商卻買了一堆對提升店面經營沒多大用的物料。
祥子說,蜜雪冰城區域經理對加盟商罰款是常態,他也理解,管理嚴格一些是應該的,但有些行為,他認為是強買強賣。
祥子就遇到過區域經理藏在他店面的附近,等他一開店,就搶進店去到處拍照,那次“突襲”,讓祥子被罰款2000元的理由是“檸檬放干了”,檸檬保質期規定在7小時,放在冷藏柜,過了一晚上,就會失去一些水分,他認為這個規定不合理,處罰更不公平,但也無處去說理。
祥子透露,蜜雪冰城的區域經理身上都背著“任務”,每個月收上來的罰款,公司會返還給區域經理,如果想要讓開店順利一些,“得和他們處好關系,這樣少罰一點。”
令他印象深刻但是每個月,都會收到區域經理打來電話,要求進貨,“這個月我們區域的營業額有點低,買一點吧。”
據了解,蜜雪冰城在收取加盟商前期的35萬投入后,后續并不參與店面分紅,對比錢大媽這樣的連鎖品牌,總部會對單店抽取2%左右的紅利。
但不盈利的商業就是在耍流氓,蜜雪冰城不抽取利潤,自建供應鏈轉而成為它主要贏利點,每個門店至少每個月都要進行采購,蜜雪冰城的加盟手冊規定,如果擅自采購非甲方原料,一種罰款2000元。
通過自建原料生產工廠,除了少部分原料由指定供應商供應外,大部分核心原料均由公司自產供應,這給它的上游采購提供了議價能力,具有盈利空間。
數據顯示,蜜雪冰城賺得也不少。
2020年,它的營業額為65億元,利潤為8億,但不同于喜茶等直營運營方式,蜜雪冰城的利潤是將成本和運營風險轉嫁給加盟商,理論上,開店提速,既加快了蜜雪冰城的市占率,也讓這家公司賺得更多,畢竟加盟商越多,通過供應鏈賣給門店的原料就越多。
在消費端,這個品牌以“薄利多銷”讓大家熟知,4元一杯的冰鮮檸檬水,3元一個的冰淇淋,以及不超過8元的奶茶,收割了很多低收入群體。但作為品牌方,它本身又是賺錢的,在這個商業體系中,最苦的就是這堆加盟商,他們甚至將自己戲稱為“韭菜”。
提速開店后,蜜雪冰城也取消了加盟商的“距離保護”,這在很多加盟連鎖品牌那里都有嚴格規定,目的是為了保護加盟商的盈利能力,甚至成為死守的底線。
蜜雪冰城將500米的距離保護取消后,直接導致的是單店利潤下滑,據第一財經報道,一個縣城的經銷商透露,以前可以做到年銷售額50萬,現在銳減為20萬。
但蜜雪冰城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單一品牌來說,第一,門店在密集的情況下,在區域中的競爭力非常大,競品不容易進來。第二,人員管理成本、貨物運輸成本,以及總部對門店的管理成本,都會降得非常低。”
這位發言人的表態,無論是利好品牌競爭力,還是降低管理成本,都是站在品牌運營方的角度,他大概忘了,在這個商業生態里,還有加盟商這個角色。
要知道,星巴克這樣的成熟連鎖經營品牌,閉店率為2%,在2021年財年的同店銷售增長就達到17%,這體現了連鎖經營的實質:復制財富,復制成功,這個復制性,就體現在單店的投資回報率里。
03
上市后仍有雷區
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方式,除了罰款,還是罰款,也表明他們管理能力是捉襟見肘的,這與蜜雪冰城團隊的學歷層次相關。
據晚點報道,起家于寒微,蜜雪冰城的多數管理層人員的學歷都不高,比如17歲就跟著張家兄弟創業、現任蜜雪冰城CEO的時朋只有海南大學的自修學歷,今年,許多高管都報名了MBA課程,希望 “能在上市前拿個好學歷”。
上市前提速開店,對蜜雪冰城的作用無異于一劑強心針,即使它以2萬家門店,成為“市占率第一”,但后續的“倒閉率”更值得關注。對比星巴克,它在中國開出的店面,倒閉率為2%,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中國奶茶店的存活率只在20%,而且大部分奶茶店都處于經營虧損的狀態。
資深零售業人士淳鑫總結,加盟連鎖的本質為復制財富,復制成功,這個復制性,體現在單店的投資回報率。
“單店模型應該做得夠鋒利,才能從獲客能力和盈利能力上發力,尤其一些飲品小吃品牌,絕大多數都要依賴品牌商的品牌賦能和運營管理。”
但事實證明,蜜雪冰城雖然等成了“爆品品類”,這是加盟連鎖做得好的先決條件,但運營管理能力的乏力,卻讓加盟店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因為客單價過低,正在成為蜜雪冰城開發新品的天花板。
一些加盟商反映,蜜雪冰城的產品配方“換湯不換藥”,主要原因在于,6~8元的茶飲,限制了成本投入,根本無法與市面上15~30元的茶飲抗衡。
而且到了冬天,更是茶飲門店的“淡季”。蜜雪冰城的“冰鮮檸檬水”和“冰淇淋”為夏季“引流款”,冬天里門店缺少這樣的爆品,營業額銳減是必然。
據深藍財經報道,一位加盟商在夏天的時候門店排滿了人,晚上算賬,營業額才到3000多。
這位加盟商透露,如果夏天一天做到3000多營業額,冬季能達到1000多就不錯了,他最后計算,即使月營收做到3到4萬,刨除房租、人力等成本,也沒剩多少利潤。
據了解,蜜雪冰城的毛利率在20%,但其他高端飲品品牌的毛利卻在50%左右。
從這個角度來看,蜜雪冰城沖刺2萬家門店數的價值和意義大打折扣,用一位資深零售人士的話來說,這叫“大而不強,連而不鎖”。
“因為他們每一年都可能都在問,今年倒閉多少家加盟店,明年能不能找到足夠多的加盟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