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中后調的新疆奶子,被喝成奶中“玲娜貝兒”
新疆是北京碼字女工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距離夠遠、風情夠勁。
去年我原有一個機會參加老家喀什的大學室友的盛大婚禮,看到來回5000+的機票,新娘連忙收回了報銷路費的豪言壯語。
難怪“from新疆”的食物很容易就帶著穿越時空的buff迅速躥紅:
新疆炒米粉出圈后公司樓下的川菜館子都上架了這道主食、小紅書上曬新疆葡萄是糖粒粒就能點贊過萬。
最近被公之于眾的邊塞寶藏是新疆奶,品奶比品酒老少咸宜多了。
圖源:微博@圖院長
新聞說網上九成的新疆奶是被90、95后買走的,一個叫麥趣爾的牛奶品牌賣到天貓雙十一乳飲top5,不沖浪的人可能疑惑:這誰?
其中關于新疆奶最神秘的傳說來自一個梗:網友問下單十幾天的新疆奶為什么還沒發貨,客服回答:還在擠。比盲盒開箱更刺激的是面前有十幾種新疆奶子可供把玩。
想不到,新疆奶快被當代年輕人品成拉菲了。
01
像開盲盒一樣喝奶子
混跡豆瓣奶制品狂熱愛好者小組已久的@長崎舞淺靜,說以前不喜歡喝奶是因為爸媽只會買兩個牌子的牛奶,后來被新疆奶激發出牛奶狂熱基因。
就像你每天只吃被飼料養大的雞,突然有一天在遙遠的深山里嘗了一口吃蚯蚓長大的野生走地雞,驚為天人痛哭流涕。
新疆奶像外來物種沖擊著被馴化的味蕾,喝牛奶不過是近一二十年間才納入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習慣,但每個新疆長大的孩子都能在喝牛奶這件事兒上凡一回。
在新疆長到4歲的浙江leader也能凡
城市中產還在精品超市里甄別致優娟姍鮮牛奶和沙漠有機鮮牛奶哪個保質期更短。新疆的朋友一臉樸素地告訴我,新疆本地人習慣稱牛奶為奶子,爸媽每周都去早市打冒著熱氣的現擠奶子,保質期到當晚,天然的食材用塑料袋裝就行。
表面凝固的奶皮子厚度佐證著濃度,一般可以撕下來當餅啃。
在烏魯木齊長到18歲的葉子回憶,7塊錢1公斤的沒兌水,6塊錢1公斤的據說是兌水的,但即使兌水的也彌足珍貴:現在在新一線當社畜,6塊錢你只能買杯現沖的植脂末。
她甚至能分辨出夏天奶子和冬天奶子里的細微差別,推測是因為夏天牛吃鮮草,所以產的奶更鮮更醇。
被新疆奶驚艷到的非本地人最愛描述的也是清新脫俗的口感,反正就跟平時的奶味不一樣。
由于牌子眼花繚亂、品嘗口味能獲得開盲盒一般的快感,測評新疆奶是當代美食博主無法回避的流量密碼之一。
解鎖新疆奶的流量密碼包括但不限于對各大小品牌如數家珍,且品出前中后調。西域春的前調清甜潤香適合口味清淡的小伙伴,花園牛奶中調甜而不膩是咖啡的好伴侶、麥趣爾像不含糖的旺仔,后調香濃適合喜歡重口味的寶寶們。
新疆奶是很多人打開網購小眾牛奶大門的鑰匙,但聞所未聞的地方牛奶很容就被當作“三無產品”。
@長崎舞淺靜告訴我,當初老媽帶回家一箱叫兵牧的牛奶,差點錯過這個一開始被自己當成“山寨雜牌”的夢中情奶。后來兵牧成了她的日常飲料,因為性價比夠高,還讓她脫離了一直被金典特侖蘇支配的恐懼。
本地人也不一定喝全的新疆奶品牌,眼花繚亂無限刺激牛奶玩家們的打卡集齊的野心。
所以貼心的淘寶店家推出了10種新疆奶隨機混搭包裝,如果發貨地沒有定位在新疆大概率會被投訴,粉碎魂穿昆侖雪山的幻想。
當然新疆牛奶發貨慢,客服回答說正在擠聽起來有幾分可信度,因為新疆奶真的需要盼月亮盼星星地等待,沒收到取件通知的人整天在辦公室都心神不寧。
晚上早早下班,鄭重其事地拆箱、按照牌子把奶碼進冰箱,然后隨機抽取一位“幸運觀眾”,傾聽來自天山大草原的野性呼喚。
01
新疆奶快供不上年輕人的嘴了
我把“正在擠”的神秘傳說告訴高級乳品分析師宋亮,然后就收獲了對方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客服是段子手轉行的嗎?
客服說“正在擠”仿佛電腦旁就是加班加點的擠奶工和奶牛,滿足原始天然小作坊的想象,但宋老師告訴我,是時候扭轉新疆奶粗放生產的刻板印象了。
新疆甘肅寧夏的牧場管理水平和加工工藝至少沒想象的那么落后,現代化程度不比內蒙差多少。
按宋老師的說法牧場不論大小、漂不漂亮,關鍵是看管理控制嚴不嚴、防疫做得好不好、成本是不是能降低。
不過火出圈的新疆奶供不應求是真的,陸運可以說千里迢迢,低溫奶必須走空運。原本僅供本地自產自銷,現在幾千公里之外的牛奶愛好者都在眼巴巴地等發貨。
新疆奶在拿捏互聯網玩法這塊也相當有天賦,打開西牧天山的官方抖音,比起明星站臺、狂喊買它,奶牛才是最好的帶貨主播。
抖音被西牧天山玩成VLOG,牧民沉浸式講解一天伙食費要80塊的牛都吃啥、牛尾巴為啥要涂上紅色不明物體。
新疆奶自帶野性光環,被網友推崇為“口感就是帶著一絲草場的清香”。我問宋亮老師口感是不是門玄學,畢竟主觀性很強?他說“有,但不完全是”。
集天地之靈氣沒毛病,水土干凈質量好,產出來的牛奶就是口感獨特。
喝寧夏產的酸奶入口難忘,因為當地流淌的是弱堿水;北海道的酸奶、新西蘭的乳制品世界聞名也是這個道理,高端的食材總是少不了優越的自然環境,最起碼達到空氣無污染、水質清凈。
“好喝”也離不開新疆濾鏡。
新疆奶的牛大多是草飼,與之相對的是更常見的谷飼,草飼不常見,畢竟國內天然大草場不是遍地都有。
宋亮老師說純吃草的牛,蛋白質含量反而沒那么高,這里就解釋了新疆奶的蛋白質含量雖然可能不占啥優勢,不過也基本超過3.0,對于健康的普通人來說夠用了。
伊犁牧場,我慕了
話說回來,草飼和谷飼也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草飼意味著取之自然走有機路線,谷飼則增加人工的成分。
宋亮老師舉了個例子,我們喝有機主要目的是安全健康,歪果仁喝有機,追求的是與大自然靈與肉的結合。國外草飼奶會貴上10%-20%,營養質量差別不大,但更能滿足中產以上人群對簡約、質樸生活方式的向往。
我問這是不是花錢買概念,宋老師說不準確,這叫消費境界提升。
你可以說喝新疆奶喝的是對自然生活的美好想象,來自千里之外的草飼奶乘著物流,給都市人枯燥乏味的早餐注入了一劑清新的想象力。
豆瓣奶制品小組成員@azxcvp在喝過70多種牛奶后得出結論,新疆奶比日常所見的巨頭奶更好喝,但也沒網上夸得那么猛。
與其說新疆奶是yyds,不如說它們打開探索地方牛奶的靈感,每片水土孕育出來的牛奶,都值得拿來品嘗。
03
我喝的不是新疆奶,是自由的向往
有人反駁新疆奶霸占餐桌,運輸成本抬高的價格和并不特別出眾的蛋白質,難道不是過譽了嗎?
新疆奶只是豐富的牛奶物種多樣性,并勾勒出原生態的想象。
產自天山牧場的奶出現在都市麗人的餐桌上放在20幾年前壓根不會發生,彼時的牛奶才剛剛納入學生計劃,用來幫助中國的學生們強身健體長大個。
圖源:四川日報
@長崎舞淺靜說,小時候爸媽常在家煮奶喝,牛奶就相當于是她的水,感謝那段經歷讓她身高竄到170。
在吃食上整活,歷來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傳說清朝整個皇宮對牛奶愛得無法自拔,康熙年間皇帝、皇后共用奶牛100頭,皇貴妃7頭,貴妃6頭,妃5頭,依段位遞減。寵她,就送她一頭牛。
真正的凡爾賽會購買一棟后院帶奶牛房的別墅,愛喝牛奶的宋美齡走到哪把奶牛帶到哪,隨喝隨擠。
最近新消費品牌認養一頭牛以“自己養的牛自己喝”為噱頭,后來被詬病無論是牛還是牛奶都平平無奇,不過成功的營銷源于人類對“現擠”的執念。
《地方奶企崛起,填了什么空白?》一文里提到:新渠道只是導火索,地方奶出圈的根本,還是人們喝奶的訴求沒有很好地滿足。
文中提到了一個數據,就算已經發展幾十年的中國奶制品市場,還在以年均增速8.6%的指數增長。牛奶市場還遠未飽和,奶企巨頭遠填不滿年輕人的胃口。
而隨著新疆奶走出當地,也引發一個有趣的現象,網友們關于老家特有奶味的記憶被突然喚醒:新疆的孩子有奶子,我的童年里也有魂牽夢縈的本地奶。
廣西人的水牛奶早早出道成網紅,河南朋友有一次在北京不起眼的小超市買到科迪激動地差點給老板寫感謝信,天津人的血液里一半是寶礦力、一半是海河牛奶,云南人的心頭愛是歐亞牛奶,感嘆年少只嫌包裝丑,長大才知其中味。
食物通常凝結著一個地方的集體記憶,也描繪著只屬于那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我喝的僅僅是新疆奶嗎?
我喝的是坐在寫字樓20曾2平米格子間,能順著奶香腦補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開機桌面。
是厭倦了大城市便利店里千篇一律的奶味后,突然改變的小驚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