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樸超市為何又獲新融資?
前置倉生鮮電商樸樸超市最新一輪融資的資金體量為2億美金,老東家IDG領投。
相比近幾次半年至一年左右為一個周期的融資頻率,這次融資除了幫助樸樸緩解所面臨的財務壓力外,行業人士認為,很有可能是為了PRE IPO。
但排著隊IPO的錢大媽、百果園、鍋圈食匯怎么看都比樸樸超市的模式要好,顯然IPO的幾率不大,更像是資金問題所致。
對于上市傳聞,零售商業財經向樸樸超市相關負責人詢問,對方以不便透露為由,拒絕回答。
01
上船容易下船難
要么全軍覆沒,要么繼續加倉,是IDG面臨的尷尬處境。
現階段而言,菜籃子民生行業IPO越來越難,樸樸超市并非最優秀的那一個,老東家只能硬著頭皮上船走,畢竟,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這是外界給出最為中肯的答案。
樸樸超市目前在福州、廈門、深圳、廣州(含佛山)、武漢、成都6座城市設有270個左右前置倉,福州、廈門基本飽和,成都則是5月才新進的市場。樸樸還建立了6個上萬平的城市配送中心,保障前置倉的正常運營。
另一邊,主打前置倉模式的同業態品牌——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不容樂觀。從2019年到2021年第三季度為止,每日優鮮累計虧損近76億;叮咚買菜更甚,累計虧損近104億。
圖源 / 開菠蘿財經
對于難以控制的履約成本、難以停下的虧損,前置倉玩家們渴望轉型,紛紛切入火鍋、燒烤、預制菜,以謀求新的發展故事。
樸樸超市也不例外,小程序首頁打著火鍋季的標語。殊不知在這一條賽道上,鍋圈食匯早已布下重兵,社區團購們也早有動作,這一條路在現階段顯得格外擁擠。
從模式上來看,前置倉前兩名至今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這不禁令人反思,前置倉模式是否真的跑通?還能相信生鮮電商們的新故事嗎?前仆后繼的樸樸超市所面臨的風險究竟有多大?
樸樸以主打“生鮮快送”成為黑馬,但生鮮損耗率高往往導致盈利空間極少甚至為負。
生鮮產品保質期短、倉儲運輸難度大。相關數據顯示,生鮮電商損耗率在30%左右。除了損耗,生鮮產品的非標準化還會產生額外支出。
11月6日,消費者朱女士表示在樸樸超市購買的小花螺存在全部死亡現象,她質疑:“樸樸超市承諾是鮮活的花螺,而送來的卻是死螺。”從下單到配送短短幾十分鐘內,因生鮮花螺個別死亡還是全部死亡,買賣雙方各執一詞。
消費者關于樸樸超市生鮮死亡、以次充好、服務意識差等各方面的投訴,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類似的損耗極大影響了消費者體驗和對樸樸超市平臺的口碑。
承諾30分鐘即時配送的樸樸超市,居高不下的配送成本也是無法避免的難題。
在生鮮電商市場中,運費高低向來是競爭砝碼。之前,不少生鮮電商推出無門檻免費配送,即使消費者只買一把蔥,也能免費配送上門。
值得注意的是,樸樸APP近日首頁出現配送費調整通知,從2021年12月1日起,福州區域單筆訂單金額滿28元可免配送費,不足收取3元。
發跡于福州區域的樸樸超市,選擇上調大本營的免費配送門檻,顯然還是困于成本問題。
02
樸樸超市能否打破魔咒?
前置倉的優勢在于離消費者近,即時配送則更多滿足對價格敏感度較低、但對即時性、便利性的追求高的一線/新一線城市中產人群。
而二線或更下沉的市場,消費者密度不足,就無法轉化成可以攤薄前置倉房租、水電、干線物流、配送員人工等成本的單量,盈利難度大。
反觀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兩家的履約成本(主要包含配送人工成本、倉庫租賃成本、運輸和物流成本等)呈上漲趨勢。對此,每日優鮮則選擇在部分城市“撤退”,叮咚買菜則選擇“進攻”。
在“燒錢、資金鏈斷裂、裁員、關店、倒閉”的魔咒下,呆蘿卜、我廚、吉及鮮、妙生活等生鮮企業先后被曝經營困難、岌岌可危。
樸樸超市近年來在業內的發展情況可謂是整個前置倉模式的縮影,此前有消息稱,樸樸在福州和廈門市場,已經實現盈利。零售商業財經求證后發現,“盈利”對于樸樸來說,依舊是個難題。
假設福州、廈門“盈利”,其他五個城市(深圳、廣州、武漢、成都、佛山)也能盈利嗎?換句話說,靠燒錢換增長空間的生鮮電商,“魅力”光環正在逐漸褪去。
將自己定位為“科技公司”的樸樸,在互聯網基因和互聯網思維的主導下,短時間內“攻池掠地”并不難,難的是復購率和持續增長能力。
雖然樸樸拿下多輪融資,卻在投資方、融資金額上多有保留,且始終未公開披露的盈利信息,這也體現出樸樸的風險所在,即在一定程度上“依賴”資本輸血,自我造血能力尚未可知。
此次融資作為自2019 年10月之后唯一一次公開披露的融資,一方面令前置倉賽道的市場格局在投資機構眼中更加難以預測,“虧本賺吆喝”的生鮮電商時代過去了,資本市場“退燒”后,前置倉模式在生鮮零售行業中的尷尬地位可見一斑。
面對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的一進一退,樸樸超市能打破魔咒、走出一條新路嗎?
03
前置倉是偽命題
樸樸超市采用了需要重資產投入的“自建前置倉+配送團隊”模式,其中,前置倉向來因前期所需投資甚巨而屢遭詬病。盒馬總裁侯毅曾提出“前置倉是偽命題”的觀點,主要問題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客單價上不去。
前置倉不具備標準門店的優勢,即使能夠深入到社區末端,也會因為有限的倉位導致有限的商品類目和數量而發展受限。
樸樸超市前置倉面積從早期的300平方米-500平方米,到現在的600-800平方米左右,而經營的SKU數也從之前的3000種擴大到了3500種左右。
店倉面積、SKU數量的增大并不能直接提升其客單價,畢竟樸樸滿減、抵用券、最低配送門檻等形式的設置,會讓消費者為了湊單而不得不多買些,這種客單價的提升不過是自欺欺人。
強行提高的客單價,會導致購買頻次下降,這對原本就該體現高頻即時滿足的前置倉更不利。
尤其樸樸主打30分鐘配送,解決的就是當餐即使需求,可能做飯時就缺一根蔥、一顆蒜,但消費者為了買它們,卻不得不附帶購買其他產品,這只能降低明日或者后日的配送需求,當配送頻率下降,前置倉、騎手的高效協同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都將大打折扣。
第二,損耗率下不來。
樸樸的即時配送和外賣平臺一樣,會碰到下單高峰期,且它一般集中在晚上18點左右。這就意味著,如果前置倉備貨太多,18點以后會損耗率巨大。如果備貨不夠,18點前又會缺貨率巨大。不管是缺貨還是損耗,對用戶和平臺來說,都是雙輸的結果。
從前置倉的履約配送工期來看,樸樸的配送高峰期和員工下班高峰期一致,如果將商品和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損耗,即使能短暫帶來賬面上的低損耗率,實際上仍沒有解決核心問題。
第三,毛利率不保證。
“帶娃買菜很辛苦,不如在家等樸樸。”樸樸的宣傳標語實際上也說明了,它能提供的服務就是即時送貨上門的線上農貿市場,其售賣的也不過是家庭生鮮、平價初級的農產品。
詳細來說,基本上從前置倉出貨的每筆訂單,物流成本即便是拋開倉儲成本,也會有必須存在的“包裝材料、人工工資、配送”幾項成本。
據悉,樸樸超市的綜合毛利只有16%,按平均30元訂單來算,每單毛利僅為4.8元,以此推算,樸樸超市的毛利率不足以支撐運營產生的費用。此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樸樸的騎手表示,身邊的同事也在被兩大外賣平臺吸走。
和線下農貿市場相比,在生鮮采購成本和毛利率相當透明的當下,社區團購憑“次日自提”還能把成本降一降,但樸樸并沒有能取代菜場的核心能力,加上日常補貼,樸樸超市的毛利率水平,或者說虧損率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樸樸想要突圍,要么對鏈路進行重構,要么對商品進行重構。顯然,這兩點樸樸都沒有做好,這也使得它的模式難以經過時間推敲。
必須注意的是,樸樸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新客流量、活躍度依然是它繼續講好故事的前提,為了這些,樸樸必須硬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