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21乘風破浪的零售人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柳二白
2021,我們努力過。
我們見過晨曦微露,見過靜默的街道,見過空無一人的廣場。城市沉睡,我們在基地看蔬菜裝車,在門店迎候第一車到店的蔬菜果品,剝皮、分揀、打包、上架,直到開門納客。我們見過有人倚在墻角困頓不堪,見到有人因常熬夜紅腫的眼睛,還見過一邊忍受病痛一邊默默工作的人。
我們見過月朗星稀,見過獨守一處的昏暗燈光,見過24小時運行的深夜公交車。城市已經沉睡,我們剛剛結束盤點,或剛寫完一個促銷案,或剛開完一個漫長的會議,城市寂寥,只有我與我的腳步聲。幾個小時后,我們仍要準時出現在門店或辦公室。
2021,我們付出過。
我們為每一個營銷案絞盡腦汁,為每一個新產品踏破鐵鞋,為創造新的銷售點不斷嘗試創新。
為寫好一個營銷案,查資料、找靈感,電腦里存放的廢稿編號從一排到了二十,仍離要求遙遙無期。
為開發一個新商品,尋工廠、找基地,一次又一次,手機里的車票行程,畫成了一個雜亂的往返多次的四邊形。
為找尋銷售點,一次次與同事討論,一次次頭腦風暴,一次次找客戶協商尋求支持,看數據上漲,長舒一口氣,數據要是毫無起色,不覺又多了一層壓力。
2021,我們沮喪過。
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兌現成業績,并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報。有些努力,會付之東流,有些努力,也會石沉大海。
別人升職了,落選的卻是我們,有人調了新崗位,我們仍在原地踏步。看到當年在同一起跑線的伙伴,有的人跑遠望不到背影,有的卻仍置留在原處。
我們看到過成績之后的爭搶,看到過錯誤之后的躲閃,看到有人默默付出,看到有人滔滔不絕。并不是每個人的獲得都與付出匹配,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像寫在白板上的數字歷歷在目。
我們學會低頭不語,心中卻波濤洶涌;我們學會抬頭看路,胸中是萬千丘壑;我們學會獨自悲傷,卻掩飾不住無奈與憂傷。
2021,我們失去過。
我們失去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別人的假日是我們的最忙工作日,別人的節日是我們在為節日服務。每一次家庭聚餐,我們總是晚到或不到。在一次又一次等待中,家人由抱怨到理解,接受了我們的常態缺席。
我們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成長的每一瞬間,都不可復制與重來,我們只有在照片里重溫失去的時光。家長會,我們要加班;班級活動,我們抽不開身;甚至外出接送站,我們都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在委屈與抱怨中,孩子也漸漸接受了我們每一次失約。
我們沒有時間看朝陽初升,沒有機會看日落星辰;我們沒有心情看春花絢爛,沒有情致看秋雨綿綿。我們覺得日光白駒過隙,那些未落實的目標遲遲不見結果,我們又覺得日長似歲,迎難而上的每一步都艱難異常。
2021,我們困惑過。
我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問同事,問同行:
顧客去了哪里?那些客流如梭的日子去了哪里?店鋪沒有變,陳設沒有變,甚至員工都少有變化,顧客卻不見了。那些常來的顧客,他們去了哪里?
他們去了線上嗎?線上猛如虎,線上方便、快捷、價低,是線上把顧客吸引去了嗎?
他們去了社區團購嗎?社區團購像頭獅子,靠著強大的補貼,強勢侵占一塊塊地盤。
他們去了競爭伙伴那里嗎?競爭盡管激烈,新店鋪仍層出不窮,每家都變著花樣吸引顧客。
我們更需要問的是:差距在哪里?找問題也是在尋找自我。我們看到了偏離的初心,走樣的價值觀,看到了急功近利和急不可耐。
2021,我們欣喜過。
我們看到了努力后的業績增長,看到行業的迅猛發展,看到了自我提高,看到了新思想、新觀念、新體會、新觀察。
我們為行業發展歡呼,為同行的新成績慶祝,為新事物驚喜。
在這個訊息萬變的行業里,我們為自己的每一點進步舉手加額。
2022年,我們堅信:
不管行業如何變化,不管企業如何動蕩,我們都要努力,不吝付出,那些努力過的腳印會深深印在成長歷程里,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沒有不好的企業,只有不好的自己——做好自己,才能俘獲住每一次機會,抓得住每一次垂青。
2022年困難不會比2021年少,機會也不會比2021年多,堅定地走,一點點積累。可以有不強大的行業,也可以存在不強大的企業,但必須有強大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紛亂的競爭中勢中破竹,才能“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本文系聯商網特別策劃“復盤2021中國零售”系列報道,僅以此文獻給奮戰在抗疫保民生一線的零售企業與零售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