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紀實:疫情期間的新樂人堅強務實
來源/張掖市作家提高班
作者/陳玉福,張掖市文聯名譽主席,甘肅省作家協會顧問、第六屆副主席,中國延安文藝學會副會長,蘭州文理學院駐校專家、文學教授,曾獲甘肅省委省政府最高獎突出成果榮譽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視劇金鷹獎等獎項。
位卑未敢忘憂國。
——宋·陸游
疫情初起,國家、政府就號召我們“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這都是發生過太多相似的事件才有的忠告。流言止于智者。那些人為控評,跟風謾罵,專門針對新樂集團,無事生非,無限放大的陰暗、卑鄙手法,昭示著這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惡性事件。說起來可能很多朋友不敢相信,針對新樂的這一系列帖子,后來在有關部門的追查下,除去少部分本地無知市民跟風蹭熱度的帖子外,其他竟然來自境外。
發帖者身在境外居心叵測,精心策劃意圖險惡,在疫情最關鍵時期成功引導了輿論走向,將新樂用口水噴得體無完膚,然后拍拍屁股躲起來了,而我們中的很多人還深陷仇恨不能自拔。有人說要在疫情之后抵制新樂超市,我們無法得知說這話的人是否張掖本地人,有沒有在張掖生活居住過?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經過疫情的洗禮,新樂超市依然承擔著張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疫情過后的新樂超市各門店,也依然煙火氣十足,交談的言語是地道的張掖方言,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都用善良與真誠努力生活在這座城市里。
堅強、隱忍、務實。新樂超市在此時也像極了一個西北漢子,擦掉滿身污水、兩行熱淚,面對所有人還是一如既往地甜美笑容。疫情是面照妖鏡,一切妖魔鬼怪在疫情來臨的時候都被照出了原型,丑陋陰暗,注定要見光死,真相也總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刻。
疫情過后,抱著對“天價菜花”的種種好奇和疑惑,我特意找到新樂去了解事件經過,通過實地走訪和對相關人士的采訪,終于揭開了“新樂超市發國難財”的真相。
去過超市的人都知道,超市的商品也是分等級的,有特價促銷類,還有精選優質類。同樣的蘋果,精選的價格就是要比普通的貴,而特價便宜要么因為臨近保質期了,要么就是帶有微瑕疵,顧客可以根據性價比來多方采選。新樂超市在疫情期間被人質疑的“天價菜花”正是剛剛到貨的新鮮蔬菜之一,進價每千克7元,在經過員工標準化去根、削皮、打包后銷售。從圖片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顆菜花顏色白凈質量上乘,夠得上在超市精品貨架售賣,每千克標價9元。
早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都是平常事,而一件件卻又都是大事。商場超市,在現代都市中不可或缺,購物方便與否也已經成為衡量一座城市實力大小的重要砝碼,是人們幸福指數和滿意度打分的評判標準之一。
在沒有來到張掖之前,我所熟悉和知曉的超市有北京華聯、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華潤萬家等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很多大品牌商超的目標往往優先選擇在大中型城市開設賣場,四五線城市是很難看見他們身影的。而這些大品牌的商超背后,一半以上來自國外投資,或由國外資本控股。近期,在上海東方世紀消費品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2020快消品零供滿意度調查報告》中,數據來源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就是我們熟知的發達地區。這份報告評選出“國內最受歡迎十大超市”,排名前五的全部是外資品牌,比如第一名的大潤發,源自臺灣,但法國歐尚持股67%。除此之外,來自德國的麥德龍采取“會員制”消費,只有加入并擁有“會員證”的顧客才能進場購物;法國的家樂福、歐尚;美國的沃爾瑪、山姆會員店、開市客;中國超市世紀華聯、華潤萬家及物美,分列第七、第九和第十位。
身在大西北五線城市,很多人可能對這些品牌聽都沒有聽過,但事實卻是,一線城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人口數量龐大的城市中,外資超市早已入駐扎根,牢牢占據著市場份額,其地位與影響力讓起步較晚的國內超市望洋興嘆。
逛超市,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消遣休閑的優選,商品多元化和自選購物方式,成為商超最大的亮點。超市賣場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用工問題,還成了人們工余之際交流溝通、紓解壓力的場所。下班一起去超市,休息日一家人去超市采購,鄰居相約趕促銷等等場景,是都市生活的一大主流。
如果說大型商超滿足的是人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那么各種規模的小超市就是連接城市大動脈的無數條支線血管。一包煙、一瓶飲料、一根橡皮筋這樣的小物件,家門口的小賣店更方便,但大件的、整件的物品,人們還是喜歡到大型商場去采購。無他,物品質量有保障,生鮮食品更安全,價格還能給折扣,這些都是我們選擇消費的評判依據。
我不敢說張掖這次疫情期間的“網絡謠言”有沒有商業競爭的手筆在,更不敢剖析流傳在網絡上那句“大潤發是南方老板開的,本地企業沒有南方老板格局大”的話意味著什么?就單純遵循國家條例法規來說,商場如戰場,良性競爭客觀存在,但惡意抹黑對手的做法是要受到所有人不齒的。有些說法畢竟是沒有依據的事情,在這里不便多做評論,就此打住。
疫情是一塊試金石,試出了什么有目共睹。國內超市起步較晚,與那些國際巨頭的商超還有很大差距,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因為我們國家的商業從傳統到新潮,就是近些年來的事,所以還處在發展階段。發展中的中國商業,難道就活該被打到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本地逐步發展中的商業,就因為弱勢,就說原因是老板的格局小?這種做法跟崇洋媚外有什么區別?在有些人眼中,總覺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南方的姑娘小巧玲瓏,就說性格脾氣好。你這樣說首先你得生到外國才行,其次是你能離開這片土地到外地去再說。而現實卻是,我們中一部分人一邊滿嘴方言吃著家鄉飯,一邊又在嫌棄碗里的面條硌牙,羨慕外國好南方的白米飯誘人。連看見個外國人或者是南方人,不問青紅皂白都覺得人家比你高一等。這不是典型的吃奶罵娘又是什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個人從來沒有覺得西北不好過。我們承認,這里固然經濟落后,生態地貌不如南方沿海區域,但春花秋月各有專場,你在羨慕南方的小橋流水,又怎么知道南方人不會艷羨我們這里山朗氣清?所以,不能通過道聽途說就否定本地的一切,這不是在標榜自己有多正直,而是在展露你有多無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