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婭之后 又一“大佬主播”出事
蠻荒時代走向終結。
記者 | 韓希言
編輯 | 吳晉娜
翻車事故,似乎已經在明星直播帶貨中習以為常。繼李湘、楊坤、王晶、黃圣依等人之后,這次輪到了“大佬主播”陳小春。
近日,一則新聞引發熱議。某品牌與某MCN機構簽下價值51萬元直播帶貨合同,安排港星陳小春和網紅一起為品牌帶貨。結果下來,3場直播只賣出5000元。因此,商家一紙訴狀將負責直播推廣的傳媒公司告上法庭。
時值歲末,直播帶貨領域的熱度依舊。除明星翻車之外,還有很多頭部網紅主播也相繼塌房,雪梨、林珊珊、薇婭、李佳琦等接連在監管風暴中被曝光違法或違規。
……
直播帶貨還是一門好生意么?有人開始質疑。
盡管如此,其實還是有大批商家、主播撲進直播帶貨領域,比如剛完成直播首秀的俞敏洪。直播帶貨的格局也并非已經是定局。“明星與頭部主播相繼倒臺,并不能說明直播帶貨的消退,只能說一個時代正在走向終結。”有從業者表示。
對平臺而言,直播流量將重新再分配,有望進一步發力去中心化;對萬千非頭部主播而言,頂流主播倒下,成為他們流量增長的一個機會;對于品牌而言,減少對大主播的依賴,發力品牌自播或新渠道或將成為新趨勢;對整個行業而言,趨于規范是必經之路。
“明星與頭部主播相繼倒臺,并不能說明直播帶貨的消退,只能說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從業者向鉛筆道表示。
01
明星帶貨“啞火”
這一次,陳小春沒能在直播帶貨的領域“披荊斬棘”。
近日,知名藝人陳小春因為直播帶貨“翻車”出,現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判決書里。判決書顯示,某按摩器公司與某傳媒公司簽訂一份價值51萬元直播帶貨合同,安排陳小春和網紅一起帶貨,結果幾場直播只賣出5000元,也因此,商家一紙訴狀將負責直播推廣的傳媒公司告上法庭。
最終,廣州市中院作出二審裁決,判決直播推廣協議的傳媒公司向原告商家返還41萬余元服務費。
判決書中,也披露了陳小春本次帶貨“翻車”的主要原因:陳小春在直播時沒有在直播間上商品鏈接,導致僅直播幾分鐘按摩器公司商品就被下架。后傳媒公司在當日晚上安排了陳小春的助理補播,但助理們的帶貨能力必然不足陳小春,也因此,上述4場直播完成后,按摩器公司的商品銷售額才僅有5000余元。
事實上,這不是陳小春第一次在直播帶貨中出現事故。據網絡公開信息顯示,去年,他在某場直播中以9.9元的價格送出了很多金片,以此作為福利吸引網友。讓人意外的是,網友在收到這一“金片”后發現只是一張塑料片。雖然該場直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一事件也讓陳小春的信譽備受質疑。
這兩年來,明星帶貨翻車屢見不鮮。除了陳小春之外,楊坤直播賣了120萬的貨,結果退貨110萬;李湘5分鐘帶貨費80萬,結果一件都沒賣出去;商家花8萬元請“廣東雨神”與王晶帶貨,僅售出6瓶護膚品……
在直播帶貨之風正火之時,有大批明星前仆后繼地進入這個行業。明星躬身入局,流量平臺希望通過明星效應聚齊人氣,通過賣貨把流量變現,可奈何現實卻給了明星與商家一頓毒打。
△ “這里水深,你把握不住”已成為熱梗
一位踩過明星帶貨坑的商家對鉛筆道表示道。有的明星本身對商品不了解、講解也不賣力,甚至連產品介紹都讀得磕磕絆絆,有的純粹是只露個臉,全靠助手撐起了直播間。再加上沒有特別心動的促銷價格,很難打動消費者。
據這位商家介紹,他曾經與一位明星合作直播帶貨,傭金15個點,雖然明星還算敬業但是成績并不好看,一場下來虧了30萬元左右。
明星撲進直播間后,不僅有老藝術家因為所帶之貨質次價高而被批評,還有不少當紅偶像暴露了自己只想通過坑位費掙快錢的意圖,不尊重粉絲、商家,毫無契約意識,甚至涉嫌數據造假。“一位同行就跟我們吐槽過很多次,簽約的某位明星在直播中全場冷臉,幾乎沒有配合,全場直播下來成績相當難看,銷售額不足5位數。”上述商家說道。
如今,明星扎堆直播帶貨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些明星確實在直播帶貨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但其實正如媒體評論的那樣,“明星效應并不是銷量的保證,消費者的確會因為大明星的到訪在某個直播間多停留一陣,但并不會因為這個而盲目掏錢。同理可證,那些帶貨成績好的明星,無論是選品還是對供應鏈的把控,乃至直播間的表現,都沒有躺在明星光環上睡大覺,而是認真在做事。”
明星直播帶貨,重點還是要能帶貨。
02
頭部主播接連“塌房”
2021年,在直播帶貨領域里,比明星翻車影響更大的,是頭部網紅主播塌房。
雪梨、林珊珊,薇婭這些頭部的帶貨主播們在年底相繼倒下,沒能逃得了直播電商行業監管風暴。6555.31萬元、2767.25萬元、13.41億元,三筆天價補繳稅款與罰款,再一次向外界表明,風口上的頭部帶貨主播的恐怖吸金能力。
△ 三大頭部主播:李佳琦、薇婭、雪梨
就在幾天前,李佳琦也被曝光在雙十一期間,被浙江消保委發現存在產品標簽不規范等違規問題。為了配合監管部門,李佳琦的運營方(美腕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表示,立即停止了銷售相關商品,并對庫存所有商品進行更改,更改完畢且經過新一輪檢測后,再重新上架相關商品。
此外,一些與主播們存在合作關系的品牌方,也被殃及,比如易子涵與她創立的“松鮮鮮”。12月20日晚間,易子涵為薇婭直播備了價值上百萬的貨品。但當天隨著薇婭直播間等大部分互聯網賬號被封,易子涵只能放下體面,在自家微信公眾號發文求救《求你幫幫我!薇婭突然不能播!12萬瓶貨積壓倉庫!今天虧本清倉》。
除了此次的黑天鵝事件外,易子涵還透露了過去一年在直播踩過的坑。“今年一年,僅僅各種直播合作的費用,沒收回的,就有200多萬。”
直播帶貨本應該是一個品牌、主播、平臺、消費者多方共贏的生意,但在有一方過于強勢時,好生意的模式似乎被打破,而品牌或者消費者更多成為承受苦果的一方。
有從業者一針見血指出,他們(頭部主播)其實是把廠家、上下游、經銷商、品牌商所有的錢都掙了,他們是為自己壓價,而不是為消費者。比如說,薇婭、李佳琦等頭部大直播會要求商家給他們提供市場最低價。品牌方一再讓利的同時,主播們的坑位費與分成照收不誤。因為頭部主播的全網最低價的心智打法,導致品牌方無力掌控自己的全渠道定價,繼而破壞了自身的品牌定價模式。
當然對于新品牌們而言,追逐頭部網紅主播的直播間則成另一套邏輯:帶貨與虧損是其次,用幾十萬元獲得數百萬人次甚至數千萬人次的品牌曝光,以及頭部主播背書,也完全能夠接受。
也因此,曾有阿里內部人士私下向《深網》表示對李佳琦、薇婭的不滿:“拿著集團最好的流量扶持和戰略資源,賺來的錢都落入了自己的口袋,破壞了集團原有的產業鏈條,還要不斷挑戰集團客戶的底線。甚至隨著頭部主播吃掉市場上大部分資源以后,燒錢做廣告不一定能拿到好宣傳和銷量。就算拿到了,觀眾也只會感謝主播拿到了好的折扣,而不是感謝品牌的讓利。”
“現在薇婭剛被封殺,消費者和品牌方應該還處于觀望狀態。”有業內人士表示,一系列信號表明,直播帶貨的野蠻時代落幕了,行業有望回歸正途。“良性發展的直播帶貨本來就應該是去中心化的。”
03
蠻荒時代走向終結
當明星與大網紅相繼倒下后,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開始思考,直播帶貨還是一門好生意么?2022年,直播帶貨的風還會繼續吹下去么?
一位大佬用行動給了直播帶貨以支持。12月28日晚8點整,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和新東方在線 CEO 孫東旭一同出現在抖音直播間。“俞敏洪”和“東方甄選”兩個賬號同時直播帶貨,所有農產品都由東方甄選團隊親自選品和試吃。
教育大佬俞敏洪也開始了直播帶貨
據直播數據統計平臺灰豚數據顯示,本場直播觀看人次達182萬,人數峰值3.3萬,直播銷量5.7萬件,直播銷售額480.7萬元。
在俞敏洪看來,直播帶貨依然大有可為,并且直播格局并非已經是定局,任何一個格局都是可以突破的。現在流量不再為王,也將重新劃分,直播帶貨也向精細化、鏈條化發展,供應鏈成為避不開的話題。
于品牌、商家而言,明星與網紅主播相繼翻車也并非壞事,大家以后對主播帶貨可能不太信任,老生常談的商家自播或將得到發展機會。
不過,品牌自播并非易事,商家要自行組建團隊,需承擔學習成本與低銷售轉化率的風險。
一方面,對成名已久的品牌而言,因為其往往有著更長時間的用戶積累和信賴、認可,使得這類品牌的直播能夠滿足擁有較為固定的用戶需求與流量。
另一方面,對于中小品牌而言,當品牌放棄擁抱大主播的時候,需要靠自己本身的流量吸引消費者。從無數個直播間中如何吸引消費者觀看且下單,成了新的難題。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12012億元。
《報告》指出,目前,電商直播行業中仍以頭部達人為主導,各平臺的頭部主播熱度仍較高。但隨著品牌商家的入局,品牌直播間的影響力逐漸增加,未來品牌直播間與主播的聯動將成為電商直播新的發展增長點。
在未來,平臺、品牌與主播會是共存的關系。“主播+自播”現在則是很多品牌采用的方式。”有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品牌在直播方式的選擇上會更加靈活。在商品推廣上,品牌方仍會選擇帶貨主播;但在日常銷售和清理庫存時,自播和腰部主播的低成本會更加有優勢。另外,品牌知名度較低、自播仍不成熟的電商,依然需要仰仗頭部主播的流量來進行推廣。
“明星與頭部主播相繼倒臺,并不能說明直播帶貨的消退,只能說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有從業者對鉛筆道分析,直播帶貨必然會一步步走向理性與規范,回歸到電商的基本邏輯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