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夫婦的微商帝國坍塌:1300萬人被傳銷
2021年的最后一個大瓜,落在了張庭夫婦身上。大多數人的反應似乎是,既震驚,又仿佛在意料之中。
12月28日晚,“張庭林瑞陽公司涉嫌傳銷被查處”登上了微博熱搜,熱搜內容顯示,近期石家莊市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李旭反傳銷團隊發來查證回復函,回復函中提到,“根據多起群眾舉報核查,達爾威涉嫌利用網絡從事傳銷活動。”
29日凌晨,“TST庭秘密”官方微博回應稱,“上海達爾威是一家合法經營的公司”,公司正常運營,并積極配合工作。
同一天,裕華區市監局反不正當競爭科工作人員表示,此前的確接到大量群眾舉報,經查證,判定“TST庭秘密”母公司上海達爾威涉嫌傳銷,且此案件“時間跨度長、參與人員多、涉案金額大”。
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不過,張庭夫婦及旗下品牌TST庭秘密的微博已被禁言,抖音也被禁止發布作品。
張庭夫婦的微商帝國,難保了。
賺不到錢的代理,揭開TST的真面目
TST成立于2013年,創始人為林瑞陽、張庭夫婦。官方APP顯示,其主營產品有TST護膚品、大健康產品、進口紅酒等。目前,TST擁有近1300萬會員,覆蓋消費者超過1億人,TST創始人公司達3368家。
TST的運營主體公司為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天眼查 APP數據顯示,張淑琴(張庭本名)為上海廣鵬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勝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她的老公林瑞陽(原名林吉榮)是上海達爾威最終受益人。
依靠微商產業,張庭夫婦賺得盆滿缽滿,一度被傳身價高達300億,豪擲17億購買上海整棟樓,家住2億豪宅。據報道, 2018年上海達爾威納稅額達到12.6億元,是上海市青浦區的納稅冠軍,將同區域的中通、申通、韻達三家公司甩在身后。
在這場微商財富狂歡中,那些因為張庭夫婦的明星光環、編織的財富夢而忠誠追隨的人,成了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如今來看,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將可能成為這場狂歡的終結者。
圖源:網絡
2016年經朋友介紹,來自石家莊的李冰(化名)成為TST產品的代理。當時朋友說代理TST的產品,一個月少則賺十幾萬,多則幾十萬,有的代理只要幾個月就能買房買車。
在TST的模式里,不僅代理自己銷售產品可以賺錢,邀請朋友加入,朋友再邀請朋友,都能賺到錢。而這被稱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還通俗的稱為“子子孫孫”,下線為“兒子”,下線的下線為“孫子”。
李冰心動了。
她進了代理群,成了藍卡會員,可以享受9.25折優惠和15%-32%的返利。
上家告訴李冰,得花2500元買東西成為紅卡才能發展下線,“子孫”賺的錢才能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獎金。在李冰花了2500塊之后對方又表示,“‘兒子’夠100人才能做創始人、注冊公司、當董事長”。
圖源:網絡
許多代理,就在這樣編織的藍圖中陷入了,也的確有人賺到了錢。但隨著不斷發展下線、拉人頭、自己掏腰包囤貨拼業績,一批代理開始覺悟過來:根本賺不到錢,倒是貼了不少進去。
2021年,包括李冰在內的多位代理在微博上找到了李旭的反傳銷團隊。他們想搞清楚,TST到底是不是傳銷。
其中,李冰提供了最關鍵的信息,包括TST的獎金制度以及一些重要的截圖,這才逐漸撕開TST的傳銷面目。
《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中,明確指出“交入門費”“拉人頭”“組成層級團隊計酬”是傳銷的三個特征。
在收集到關鍵的資料后,李旭確定,TST的模式符合傳銷的三個特征:收入門費——發展代理,讓代理繳納一定的費用或者認購一定的產品,取得資格;拉人頭——要發展下線;計酬——團隊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發展人員的銷售業績來計酬返利。
在李旭的建議下,代理向石家莊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舉報。依據《禁止傳銷條例》,2021年6月5日,該局對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涉嫌傳銷立案調查。
從高光到低谷,微商難以跨越的兩座大山
TST的遭遇,可以說是微商產業的一大縮影。
微商行業,也曾有高光時刻。
2018年,第四屆廣東“微商春晚”上,現場坐滿了200位微商行業領袖以及2萬微商從業人員。晚會邀請了楊坤、金志文等諸多明星現場助陣。韓后、思埠集團等年銷百億的微商品牌,都是微商春晚的冠名商。
2018年,張庭夫婦的TST,因繳納稅額12.6億,成為上海青浦區納稅第一名,從而令很多人開始知道微商企業的能量。
圖源:網絡
但之后迎來的,卻是微商產業的逐漸式微。微商,倒在了兩座大山前。
第一座是,刻進基因里的“涉傳”。
微商在早期依托多級分銷快速崛起,后來經歷整頓被限制為二級分銷,但“沒有分銷代理就不是微商”,這也成為被認為涉嫌傳銷的基礎基因,更成為日后集體敗落的深層原因。
當年風光一時的微商品牌大多因涉傳已經銷聲匿跡。據公開報道,2021年已有多家微商品牌涉嫌傳銷或直接注銷。9月,seegreen品牌所關聯的青島時閏科技因涉嫌傳銷被法院凍結銀行賬戶,目前該公司顯示已注銷;10月,因“童顏噴霧”走紅微商圈的化妝品企業廣州曼瑜天雅申請注銷。
而起源于個人微商的社交電商,也沒能逃過“涉傳”的底色。阿里旗下社交電商“淘小鋪”,2020年6月29日,就曾因運營方涉嫌傳銷被濱州市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凍結4400多萬元。到了2021年10月11日,淘小鋪正式停止運行。
第二座是,備受爭議的產品質量。
微商行業準入門檻低,不少人跟風涌入,卻沒有好好賣貨,一味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導致爛貨泛濫。哪怕是規模龐大的TST也存在著產品質量爭議問題。
在社交平臺上,一位消費者用了TST水乳液精華面霜,一段時間后,“臉上皮膚出現紅腫,嚴重時還會流黃水”。另一位網友則表示,在使用TST后,原本平滑光潔的皮膚出現了紅腫、瘙癢以及滲液,被醫院診斷為“皮炎”。
盡管張庭曾回應問題與TST無關:“TST產品依法合規三證齊全,且有專業的第三方檢驗檢疫機構做衛生安全性試驗。每個用戶的膚質不同,所以會對化妝品產生不同反應。”
但事實上,TST的活酵母產品一直存在著爭議。有業內人士提到,TST的產品如果真含有活酵母,就無法通過質檢;不含活酵母,就涉及虛假宣傳。
我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規定,每毫升或者每克化妝品的霉菌和酵母菌總數不得大于100CFU(菌落形成單位)。而如果有活酵母,就會超過這個數。
據代理反映,他們拿貨的TST面膜100多元,但代工廠的標價是4元。暴利的背后,是岌岌可危的產品質量。
不僅如此,2021年,在直播行業薇婭、雪梨等頭部主播因偷逃稅被封殺的同時,微商也難逃一劫。
2021年12月1日,號稱“微商教父”的龔文祥,在其付費會員群公布了“退出微商行業,公司破產”的消息。龔文祥的退場,令人唏噓。
人們感慨的是,那些象征著微商產業“如熊熊烈火般”的代表,正在一個個倒下。繼“前明星演員”后,張庭也有了一個新的稱號:“前微商一姐”。
要么跨過大山,要么迎接夕陽,如今,微商行業正在走向后者。
參考來源:
1、 每日人物:家族、伎倆和夢,張庭如何托起微商帝國
2、 經濟觀察網:張庭公司TST庭秘密涉嫌傳銷熱搜48小時:輿論如何引爆?哪些涉傳關鍵點?
3、 Tech星球:從微商到直播,一個頂流江湖的興衰
4、 聚美麗:繳稅曾高達21億,“中國第一微商”走入末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