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批“消失”的工廠
24家化妝品生產企業“倒在”了2022年初。
近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顯示,已依法申請注銷廣州市亞藍卡化妝品有限公司等24家化妝品生產企業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且它們均屬于“主動注銷”。而這也意味著,此前行業所預言的“將有一大波企業退出”,已然成為了現實。這24家也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24家注銷,有企業拿證僅3個月
青眼調查了解到,這24家企業絕大多數為小微企業,注冊資本從50萬元到1.3億元不等。其中,注冊資本在500萬元(含)以下的企業有19家,占比近80%。
▍截自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4家企業中,有9家企業成立于2010年以前,成立時間最早的是百草堂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據悉,百草堂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為一家新三板企業。該公司以綠草元品牌為主,旗下有多款嬰幼兒護膚品和洗護用品。
成立于2010年(含)之后的15家企業中,最“年輕”的企業則是時閏(廣東)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廣東時閏)。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22日,根據化妝品監管APP信息顯示,廣東時閏于去年11月15日才獲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僅3個月不到,就主動注銷了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目前暫未查詢到該公司生產的相關產品的備案信息,需要說明的是,在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生產許可信息管理系統服務平臺已查詢不到該企業。
▍截自化妝品監管APP
從經營的品類來看,這24家企業多數集化妝品生產與銷售于一體,除廣東時閏外,其余企業旗下均含有多個自主品牌的生產,如廣州市亞藍卡化妝品有限公司旗下含有亞藍卡、東方密碼等品牌;廣州慕洋妝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了可可漾妝、每遇等品牌的化妝品。
從所涉及的品類上看,除個別公司是以指甲油、洗護為主品類外,近80%的企業均是以護膚品類為主,同時不少公司還包含有彩妝、洗護等多品類產品的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市韓朵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冠紅化妝品有限公司等公司還涵蓋了出口業務,旗下備案的多款產品標注為“僅供出口”。
多數企業“劣跡斑斑”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24家企業中,有19家企業曾經均因為違反化妝品相關法規被罰或抽查不合格,其中不少企業還是“慣犯”,多次被罰。
以廣州市白云區激至精細化工廠為例,企查查顯示,該公司分別在2018年7月、2019年3月、2020年8月和12月,因生產與許可批件配方不一致的產品、生產未取得批準文號的特殊用途化妝品、生產與備案配方不一致的化妝品等原因被處以罰款,這4次罰款金額共計約為17.83萬元。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分別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被抽查不合格,被責令整改。
▍截自企查查(1月10日20時許截圖)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司系統顯示,目前,廣州市白云區激至精細化工廠已顯示為“注銷企業”。
▍截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類似于廣州市白云區激至精細化工廠、廣州麗臣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廣州市三姿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舒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天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也曾多次被罰,且多次抽查不合格。經統計,這24家企業中,曾被抽查不合格的企業多達15家。
不僅如此,部分企業還存在著經營異常的情況或是被多次起訴。如廣州雅奧化妝品有限公司,僅在去年一年就分別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案由被多家公司和個人起訴,目前該企業已被列為“經營異常名錄”。
▍截自企查查(1月10日20時許截圖)
總體而言,上述24家企業中的絕大部分已是“劣跡斑斑”,即便現在不主動退出,也遲早會被市場清退。
新一輪淘汰賽來了
新規之下,化妝品行業已迎來“嚴監管”時代。早在各項新規出臺之時,就曾有多位行業人士向青眼表示,“將有一大批企業會被淘汰或是主動退出。”如今一語成讖。
此外,一位行業資深人士還告訴青眼,目前正有一批企業處于“換證期(即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到期進行更換)”,而監管部門在“換證”時,對有“黑歷史”的企業會審核更為嚴格。
廣州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介紹,化妝品生產企業在“換證”時主要的參考依據就是“105條(即《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有些企業可能自查到自身距離標準太遠了,所以選擇了主動注銷。”他認為,少數新廠甚至會因為“害怕”而退出。
另一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則認為,“現在國家對化妝品行業監管的大方向就是保留優質的好工廠,部分問題多、設備簡陋、漏洞多的工廠,被淘汰其實也是預料之中。”
毋庸置疑,新規落地勢必會加速行業的淘汰頻率。而在化妝品生產企業“換證”的重要關卡之下,新一輪的大洗牌已提前到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