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的成都,正在成為餐飲人的“朝圣地”!
沒有一個餐飲人,不想去成都!
“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是這座城市的近景,“窗含西嶺千秋雪”是這座城市的遠景,這里山河壯麗。
人民公園里來一碗安逸的蓋碗茶 ,蒼蠅館子的嘈雜,寬窄巷子掏耳朵工具有節奏發出叮當作響的聲音……都仿佛在提醒你,這里是煙火成都。
無論是從產品、營銷、模式創新、食材上,川軍兇猛,成都早已是餐飲人的“朝圣地”,尤其是在產品上,沒有靈感的時候去成都走一圈,準能迸發出新的創意。
10個做餐飲的人,9個都要來成都看看。
門店數超“北上廣”,
成都正成為餐飲人的靈感之都!
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講的:“一個餡餅要是從成都天上掉下來,大概率砸到的也是做餐飲的人。”
2018年,成都就憑借正在營業的門店數量,超越“北上廣”,成為餐飲門店最多的城市,這里每年都吸引著大批餐飲人探訪,如今的成都儼然是餐飲人的靈感之都。
為什么,會有人前仆后繼來成都呢?
產品之都:
川菜之鄉……全國開店都要來這里找產品!
中國烹飪大師胡先華說:“成都是川菜的發源地和中心,在川菜、小吃、火鍋等美食品種和城市氛圍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優勢。
現在全國大多數連鎖餐廳的招牌產品,多數都有其影子。
采訪北京一麻一辣創始人馮巖,談及創業過往時,他就有提到自己的產品,是在成都周邊旅游期間發現的,回到北京后加入自己對產品的理解,重新包裝成一門生意,享受品類紅利。
同樣,來自北京的蜀汆創始團隊也表示,自己的水煮牛肉也有學習成都優秀企業,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
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基本上現在以單品為切入的餐廳,烤魚也好水煮魚也好,大多都有成都的影子,這也引得每年都有大批餐飲小白來找餐飲創業項目,餐飲老炮來成都找產品重構,預知什么品類會第二年爆發,來成都走一圈便會知曉一二。
模式創新之都:
擅長品類重構,一年起步100家門店!
過去,小餐飲之都頒給了“福州”,如今成都正在搶占鋒芒。
包饌夜包子的創始人姜華,終于在去年迎來了他的爆發之年,將包饌夜包子開到全國55個城市,平均排隊時長2小時,這些都源于他的反認知定位,別人白天賣,它晚上賣;別人賣傳統餡,它賣火鍋味……
當夜幕降臨時,它是一座又一座城市的人間煙火氣。
來自蜀大俠集團的副牌吃城都,同樣在激烈的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把火鍋川菜化,從而破圈。
同樣,兩年前在成都九眼橋第十一街,一家60平的小店里人頭攢動,消費旺季一個月就可以貢獻60萬流水,老街稱盤麻辣燙”的第一家門店就開在了這條街的盡頭,在原來麻辣燙的基礎上,它用稱盤的方式改變了出品方式,開啟了全國高速擴張之旅,兩年簽約門店近千家。
……
像這樣的品牌,在成都你永遠都可以尋得到,在餐飲整體創新疲軟的大背景下,成都卻貢獻著品類創新、模式創新最堅挺的力量。
營銷之都:
一家火鍋店的抖音曝光量,和一個著名景點持平!
在一個20多萬家餐飲門店的城市,光有好的模式和產品,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傳播。
論營銷能力,成都名列前茅,這里不僅有明星助陣,依靠巨大的流量IP獲利,還有靠高顏值產品出圈,迅速開到全國的營銷方式。
楠火鍋,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在廝殺慘烈的火鍋業態里,利用高顏值甜品、九宮格菜品,火速火遍大江南北,其品牌聯合創始人李承靜爆料,成都一家店的抖音曝光量,和重慶著名景點洪崖洞曝光量持平。
大龍燚的那次暴雨中免費送火鍋,蜀大俠6周年用無人機閃耀全城,楠火鍋的請抖音達人拍段子……這座城市遠比你想象中的會玩,它們不光自己玩,跨界玩,還拉來同行一起玩,妥妥的營銷之都。
原材料之都:
調料、動物內臟王國,這里是餐飲人采購重鎮!
川人愛美食,內臟尤甚,什么冒腦花、鵝腸、肥腸、爆炒腰花、小郡肝……應有盡有。
川菜海納百川的性格,也使得生長在這里的人兒,個個都是烹調料理高手。
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成都的原材料十分發達,這里有赫赫有名的郫縣,全國近70%的豆瓣醬出自于此;這里有成都美食后花園九尺鎮,是九尺鵝腸、九尺板鴨的發源地,享譽海內外。
成都也是中國餐飲供應鏈集大成之地,中國最大的農牧企業新希望、楊國福麻辣燙工廠、天味食品、大龍燚火鍋底料工廠四川辣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每年糖酒會的成功舉辦,也更加宣示了美食之都的主權,這里儼然是全國餐飲人原材料采購重鎮。
為什么是“成都”?
中國餐飲的時尚,不停變臉,總體進化,而成都一直都有存在感。
無論是找項目、找食材、找產品……餐飲人們都會把成都當成首站。
相比于上海的精致,成都接地氣;相比于北京的不茍言笑,成都活得有煙火氣;相比于美食之都廣州,成都又有高性價比……
那么,為什么會是“成都”呢?
1、底蘊濃厚,千百年留下的美食圖騰
當杭州人忙著發貨,北京人忙著加班,深圳人忙著編程,成都人忙著生活,這里生活多半是吃美食,并非成都人不思進取,而是享受美食的基因在這里延綿不絕。
很多人都忽略了,歷史是造就如今美食之都強悍的重要原因。
《成都街巷志》記載:“如果從準確的歷史記載來考察,成都最早建城是在戰國后期的公元前311年,主持建城的是當時秦國蜀郡郡守張若。從那時起,成都城的位置從來就沒有遷移,名字也沒有改變。”
這座2300多年未曾改名、不曾遷址的城市,沒有流離失所、沒有連年戰役,人們理應享受生活。
從地理上看,四川盆地被大巴山脈、橫斷山脈、大婁山等群山環抱,如同生于溫室、長于襁褓,生長于肥沃盆地,物產豐富,美食文化得以積累。
這也使得,成都產品基底厚重,產品上擁有絕對自信,比起很多地方這里的產品沒有枯竭,城市里沒有就去民間挖寶,一個小吃也能撐起一家店,堪稱千百年留下的美食圖騰。
2、崛起的消費之都,人們愛吃、敢吃
2010年成都成為“世界美食之都”,2014年進入GDP“萬億俱樂部”,2016年躋身國家中心城市,2020年成為最敢消費的前TOP3城市。
在成都太古里,每天各種奢侈品店門前人頭攢動;
夜晚的九眼橋,無論多晚都可以看到大把時尚男女深夜買醉;
山姆會員店在成都開設的首店,年銷售額輕松突破十億元臺階
……
成都人的消費能力,不言而喻。
這里不僅是美食之都、也是醫美之都,全國夜經濟最旺盛的地方,從古至今這里都是天府之國,全中國最安逸的地方,人們不愁吃喝,房價和生活成本較低,人們更愿意把消費用在享受生活上,而吃就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人們敢吃,愛吃,會吃。
此外,除原著民愛外出吃飯,成都每年還要接待近3億游客,3億游客的消費力無形中又催化了餐飲旺城的崛起。
3、20萬家門店廝殺,內卷加快迭代步伐
“滿城成都人,一半做餐飲”
“10米一家小吃,50米一家冒菜店,100米之內必見一家火鍋店。”
……
成都以204977家門店,成為全國在開門店數量最多的城市。
對外,烙上口味之城的標簽,即便是叱咤餐飲界的大佬們,來成都開店也要三思而行,個體散戶更是九死一生……
對內,20萬家門店內卷廝殺,內卷加速了這座城市餐飲的新陳代謝,越內卷越需要創新和想辦法存活。
所以,你可以看到,高顏值的甜品、夜晚賣的包子、稱盤麻辣燙……都出現在這座城市里,這座城市流行過后,才開始全國遍地開花,殘酷的競爭環境倒逼了這座城市餐飲新陳代謝速度,和推陳出新能力。
4、創始人抱團取暖,易守難攻
大概兩年前,我們在成都做了一檔叫《餐飲人一天》的直播節目,直播大龍燚聯合創始人王文軍的一天,晚上設了一個餐飲人飯局,都說同行是冤家,可對于成都頭部企業來說不存在的,當晚蜀大俠創始人、香天下創始人、馬路邊邊創始人,基本成都火鍋的半壁江山都出席了……
用蜀大俠創始人江俠的話來說:“我們成都餐飲人心還是很齊的,做活動都一起聯名,我們看好項目也會相互之間入股,不會窩里斗,一起做大做強才是我們追求的”。
也正因為如此,外部餐飲很難攻下這座城池,而內部在抱團取暖中,其利斷金。
美食,是品味一座城市的捷徑。
城市之外,見天地;煙火氣下,見眾生。
成都以不裝、包容、豐富的姿態正迎接著各方餐飲人探訪。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