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熱潮里的“向實而生”
時間倒回到1987年。
那一年的7月,原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的一間醫院里,誕生了世界上第50億位居民,在歡慶新生兒誕生的同時,關于這片星球的未來,人們眼底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悲觀。
彼時,世界各大報頭版都刊登了“全球人口闖入50億大關”、“50億意味著什么”等醒目的標題。
就在許多人憂心于未來世界的同一時間,北京的清華園里,卻正爆發著一場熱情洋溢的“未來討論”,時年76歲的錢學森精神矍鑠地登臺,從VR、腦科學、并行運算等11個維度,暢想了下一個世紀的“虛擬生活”。
當時,VR的概念剛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提出,他相信,借助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人們能夠在三維世界中真正創造出沉浸感官的“虛擬現實”技術。
而對于這種全新的技術,錢學森等大批國內知名學者,在抱有極大熱情和興趣的同時,同樣也保持著難得的冷靜與清醒,面對種種關于烏托邦世界的幻想,錢學森本人始終相信,VR技術的本質同計算機一樣,是一場發生于現實世界的技術變革。
1998年,在那封寫給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的信里,錢學森向對方建議,將VR技術的中文翻譯由“臨境”改為“靈境”,理由是“這個境是虛的,不是實的”,“并非真正親臨其境,而是讓人們感受自己。”
這或許有些令人難以想象,早在距今24年前的一個平凡日子里,往后在創投和科技圈掀起無數風浪的VR技術,就已經被先輩科學工作者們做出了界定:
“虛擬現實是幫助人們專注于現實,‘虛’為‘實’服務�!�
穿越風口,VR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宏觀來看,全球的VR產業發展,經歷的波折不可謂不多。
一路走來,伴隨著風口和關注的,除了鮮花與掌聲,同樣也有夢碎時的一地雞毛。
2016年,AR游戲精靈寶可夢GO (Pokemon Go)驚艷問世,曾讓VR/AR產業實實在在地火了六個月。
然而好景不長,游戲熱度的退卻,又讓全球VR/AR產業又跌回無休止的寒冰期。
“任何一個風口行業,超過90%的企業都會默默死去。”這是創投圈公認的事實,即便如此,VR行業的“人人平等”還是令人感到震驚,無論是Google、三星、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還是靈活奔騰的獨角獸,在VR領域都經受了懷疑人生的挫敗。
2016年,還沒有開始“美國人生”的賈躍亭,在PPT里對著世界高呼:“VR是樂視生態重要的組成部分”,隨后,樂視崩盤,股價一瀉千里;
不久之后,昔日的“科技第一股”暴風也宣稱,要成為中國乃至世界VR行業的領導者,然后暴風瀕臨倒閉,股價從高點的327元跌至3元……
風口背后接連的摔倒,開始讓人們重新思考起VR的前景。
VR還是一門好生意嗎?答案毋庸置疑。
無論是疫情所催生的“宅經濟”,還是內循環背景下產業升級的需求,種種跡象都表明,VR無論是在現實世界還是虛擬時空,都有著迫切的入口和市場。
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1中國VR產業概覽》指出,2025年,中國VR內容的市場規模將達到832.7億元,這之中在未來5年內,增長最快的是企業培訓的VR內容,其增長率達55%。
圖源:頭豹研究院
風口依然強勁,只是過往的游戲、影視等娛樂概念,讓風的方向略顯局限。
“概念”到“應用”,VR產業亟待“脫虛向實”
過去的幾個月里,層出不窮的C端游戲、影視等娛樂產品讓VR成為了資本追逐的對象。然而,C端并不是VR應用場景的唯一解,VR的價值也遠遠不止如此。
VR的真正機遇在哪里,答案或許遠遠不止在風光無限的C端,還在“硬件”和“應用”端,帶給社會經濟的無窮想象。
跳出C端的“美麗新世界”,以醫療、教育、地產、制造業為代表的B端應用場景,同樣也是支撐VR價值的“戰略錨點”。
在上述領域中,VR技術的應用可以帶來更高效率,無論是實現遠程協作、提升醫療水平、提升人力教育水平,還是在節約綜合資源成本等方面,VR的效果都立竿見影。
以中學教育為例,物理、化學、生物是基礎教育中最為注重動手操作的三門課程。在普通實驗室中,學生往往受設備、實驗環境、實驗危險性等諸多因素制約,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親自動手實驗。
比如化學實驗中,由于化學反應較為激烈,操作過程也存在較高危險性,老師一般會讓學生觀看實驗視頻,或自己進行實驗操作演示,學生只能在座位上“遠觀”,這對于學生培養學習興趣無疑是不利的。
而如今,借助VR技術的便利,這種現實中的限制已經大大減少。
在北京市順義區的一所中學里,依托VR品牌Pico所提供的技術,一座“虛實結合”的新教室——智慧宮VR實驗室就已經成功落地。
在這里,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完成實驗,老師可以在線演示或監督學生實驗操作流程,實驗器材可無限制重復使用,實驗過程既能讓學生體驗真實實驗效果,又消除了安全隱患。
不僅如此,這套VR實驗室還具備“教學+考核”雙模式,可以通過完整的統計、分析、對比學生實驗進展、成績、正誤率等教學數據,反饋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創造性”教學變革。
這還只是VR技術同B端市場相結合的一個縮影,如今,在更多的行業和場景中,VR技術都已經成功落地,并不斷發揮“技術”的積極效能。
無獨有偶。除了寓教于樂的VR教育產品外,在醫療領域,VR的價值同樣超乎人們的想象。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癥關注日”,2019年,在杭州的拱宸國學講堂內,自在影像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線下體驗會。他們通過Pico VR,模擬自閉癥患者的“第一視角”,這一“另一個世界”中的沉浸式體驗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一特殊群體。
自在影像的創始人蘇家銘這樣評價VR的力量:“VR這種科技賦能公益的時候,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力量,人們在沉浸式體驗當中,能夠更有同理心�!�
不難看出,相較于C端業務,上述B端應用無疑是VR技術真正的“剛需”對象。
兩者相比較,首先,B端用戶價格接受程度高,應用變現能力更強。對應的“確定性”更大;
其次,B端應用實用性高,內容要求相對也低。與消費者不同的是,企業往往更關注VR應用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最后,相較于C端層出不窮的VR內容,B端市場整體還處于“藍�!保cC端同質化現象不同,先行者完全可以借助高專業性形成競爭壁壘,從而贏得發展空間。
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市場和資本愈發青睞應用端品牌的原因。
眺望下一階段,無論C端市場承載著VR怎樣的夢想與希望,眼前的B端,都是VR品牌們通往未來的“最優解”。
“體驗”+“技術”如何筑就VR先行者
回到文章開頭,錢學森的那個預言:
“虛擬現實是幫助人們專注于現實,‘虛’為‘實’服務�!�
誠然,B端市場是屬于VR的廣闊藍海,但這并不意味著,每一個入局B端的品牌,都能輕易收獲成功。
眺望未來的競爭格局,以產品實力為代表的“技術”和以服務方案為代表的“體驗”,或許才是決定中國VR產業新一輪格局的關鍵。
某種意義上,上述兩點,這或許同樣也是此前,字節跳動斥巨資收購VR品牌Pico的背后考量。
IDC的報告顯示,2020年Pico在中國國內VR一體機市場排名第一,2020年Q4市場份額高達57.8%。
市場的認可,離不開Pico在VR技術上雄厚的技術積淀,據統計,目前Pico已經獲得了包括圖像、聲學、光學、硬件結構設計、空間定位和動作追蹤等在內的三百多項授權專利,在VR產品軟硬件上有著不俗的開發實力。
不僅如此,Pico在教育、醫療、培訓等B端領域所創造的優質服務案例,同樣也是這一品牌不容小覷的“護城河”。
截至目前,Pico所服務的對象已經涉及普通教育、企業培訓&職業教育、醫療、能源開采、體育等多個行業。
依托Pico的技術支持,全國各地,已有多所高校成功建設了VR智慧教室。作為資源開發部VR硬件合作伙伴,Pico還參與由中央電教館發起的“VR智慧教育百城萬校計劃”,為全國數百個區縣帶來教學科技的全新變革。
不僅如此,針對疫情期間不斷崛起的遠程教育培訓需求,Pico也在不斷基于VR技術,研發一系列具有實時交互能力的多人協作虛擬會議產品,充分發揮VR培訓的提高學習效率、降低教育成本、避免操作的安全風險和提高學習興趣與動力等優勢,滿足多樣化學習和人才全面培養與發展的需要。
教育端之外,在國內頂級的籃球賽事CBA里,Pico的VR技術同樣也閃耀其中。
在2019-2020新賽季揭幕戰里,除了電視上熱火朝天的現場轉播,許多Pico VR一體機用戶也體驗了一把“身臨其境”的觀賽感受,依托VR攝像頭,全方位、多角度對比賽畫面的拍攝,和5G網絡的實時傳輸,用戶只需下載應用,便可欣賞超清、寬屏的比賽場景,個中感受,堪比場館外的“第二現場”。
可以說,上述場景里,Pico都借助VR技術本身的互動性和體驗性,為各個行業和工作環節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成功實現了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優化和助力。
從這一層面來說,先行者Pico,無疑已經在體驗和技術維度,走在了行業前列。
在此基礎上,Pico還在不斷致力于推動VR全場景應用生態構建,以虛擬現實技術服務生產和生活,提升現實世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某種意義上,這同樣也是對VR技術的一次“現實正名”,不同于科幻電影中所憂慮的“醉生夢死”,VR技術所導向的虛擬世界,目的并不是為了讓人們忽略現實,沉浸其中,而是為了造�,F實,服務當下,實現企業和社會的長期良性發展。
正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的觀點:
“虛擬現實的未來不在于構建魔術般的幻境,而是為現實生活帶來積極改變。”
盡管眺望未來,層出不窮的風口之外,關于未來VR產業的格局,依然難以預料。
但有一點無疑是確定的,長期來看,虛擬現實賽道的真正冠軍,一定不會是滿足于簡單娛樂應用的品牌,而是為各行各業帶來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并不斷推動經濟社會運行效率和體驗提升的企業。
而這,也正是Pico一直以來的追求,相較于VR技術所創造的“靈境”,他們在官網的宣傳語里,同樣難掩對現實的熱愛:
“我們相信,虛擬現實將永遠地改變我們感知和思考這個世界的方式;
我們也相信,科技正在,也將繼續重塑我們的世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