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預制菜、潮玩,這屆年輕人怎么辦年貨?
當年貨置辦權交到90后手上,年貨的選擇會發生什么變化?
小佳一邊把購買記錄全部截圖,一邊細數著為春節七天假期準備的零食。“我買了快1000塊的零食,都是來伊份的”,小佳說道。進口的車厘子,丹東的草莓,春節讓那些“網紅水果們”有了一次吃到夠的理由。
一整年辛苦吃的減脂餐也抵不過春節七天的放縱。在年貨中最為傳統的“吃”方面,年輕人的選擇雖然從堅果散貨變成各大零食品牌,但內涵沒有變——趁著過年吃頓好的。
根據各大電商平臺發布的年貨節數據報告顯示,年貨在當下已經有了明顯的變遷。
春節,在這個中國儀式感最濃的傳統節日里。年貨“老三樣”早已經不再是瓜子、花生、牛軋糖。而在年貨變遷的背后,實際上是年輕人消費心理的轉變。
01
用智能家電“對抗”大掃除
與老一輩不同的是,“少干活”是年輕人過年的宗旨。
在社畜們的眼里,春節假期是難得的休息時間,“回血”才是關鍵。根據淘寶直播發布的《2022年貨節:新春生活消費趨勢報告》,“過年回血休息”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新年俗”。
而與這一“新年俗”相對的是傳統年俗“大掃除”。曬被晾衣、擦灰除塵,每個中國人的辭舊納新都從“新”家開始,但年前從里到外的打掃在年輕人看來,更是一種重擔。
為了贏得更多的休息時間,年輕人們將這一重擔交給了智能家電們,洗地機、掃地機器人、洗碗機成為新的“年貨三大件”。
“一大早起床大掃除,就是我小時候過年最痛苦的時候”,小陳告訴Tech星球,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小陳選擇過請鐘點工,但擦玻璃、洗抽油煙機的活可以請鐘點工,但掃地、拖地的活還是得自己上手。今年入手掃地機器人后,徹底解放雙手。
而除了自己用之外,智能家電們也成為送禮的首選。劉桑就在今年給老家的爸媽下單了一臺洗地機。一來他放假回家后可以不用干活,二來更為了減輕爸媽的負擔。“家里人其實上了年紀,不適合彎腰拖地,平時也可以用,不用那么勞累。”
根據快手發布的《快手品質年貨節2022消費趨勢報告》,智能生活小家電消費同比增長達2678.2%。而根據淘寶直播發布的《2022年貨節:新春生活消費趨勢報告》,洗地機在直播間的成交額增長達434%。這些家電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共同選擇。
實際上,掃地機器人在去年一整年的風都特別大,尤其是國產品牌在攻占各類社交平臺。到了年底的年貨節也是對之前宣傳流量的一波自然承接。“之前就一直被種草,但怕了嘗試,正好到了春節,就有了由頭可以買。”小陳告訴Tech星球。
02
從泡面到預制菜,年輕人愈發追求儀式感
受疫情影響,今年依然有一批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選擇就地過年。和以往就地過年的方便速食“湊活一頓”不同,這屆年輕人面對就地過年更加從容和有儀式感。預制菜成為今年更多年輕人的選擇。
受疫情影響,90后大多對廚房都不陌生,但獨自撐起一桌年夜飯也是一道難題。對于廚藝不夠精深的年輕人來說,預制菜能夠給年夜飯增加幾道硬菜。
住在北京豐臺區的朵朵,今年不得不在北京過年。但對她而言反而是有機會能夠游北京。“平時工作忙,周末都不想動,現在反而有時間可以好好玩”,朵朵告訴Tech星球。和朋友合租的她,春節也并不孤單,“和朋友一塊在家跨年也蠻有意義的。”
對于她們而言,親自下廚才有過年的味道,預制菜便是撐“排面”。“我們已經在網上買了預制菜十件套,把幾家品牌的都買了,正好可以做個對比。”朵朵告訴Tech星球。
官棧的花膠雞、老飯骨的佛跳墻,和苑酒家的廣式盆菜、麥子媽的水煮牛肉……這些都成為今年年夜飯中的“網紅”。而根據天貓官方提供的數據,預制菜這個品類在今年的天貓年貨節實現了翻倍增長。在淘寶直播間,預制菜成交額則增長148%。
而和以往相比,今年的預制菜也更具地方特色。理象國負責人王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年夜飯菜系的選擇上,有粵、川、閩、淮揚、融合菜,既有傳統菜、也有創新融合菜,兼顧不同口味,希望盡可能地覆蓋南北風味。
而無論是就地過年還是宅在家的年輕人,都不約而同選擇在春節期間嘗試空氣炸鍋這一新興的烹飪工具。根據淘寶直播的數據,在今年的年貨節期間,空氣炸鍋在直播間的交易增長達到308%。
空氣炸鍋可以實現無油烹飪,既健康又可以得到對于“垃圾食品”的滿足。空氣炸鍋炸萬物,也成為今年社交平臺上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空氣炸鍋其實不貴,只是之前一直沒時間去研究”,一位在春節入手空氣炸鍋的消費者告訴Tech星球。
03
手機送老人,潮玩送小孩
過去,在電商還未發達的年代,當地特色糕點是在外務工人員的必選項。一來新奇,二來糕點本就是在年貨的范疇。
但現在,全國各地特色都能快遞到家。根據抖音電商發布的《2022“抖音好物年貨節”數據報告》,在抖音年貨節期間,傳統手工藝商品的銷量同比增長62%。非遺夾江腐乳、手工麥芽糖等地方特色。
對于現在的年輕人而言,當地糕點顯得毫無新意。“稻香村以前每年都買,現在網上都有旗艦店,也不需要我特意帶回家”,小劉告訴Tech星球。
基于自身的偏好,3C數碼已經多年成為年輕人的年貨選項作為網絡原住民的90后,對3C數碼產品再熟悉不過。對于上一輩而言,他們已經是被數碼產品“淘汰”的一代。不只是作為年貨,實際上老一輩的數碼產品購買權已經全部握在年輕人手中。
根據淘寶直播的數據,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成交額基數大的前提下增長亦佳。手機在直播間的成交額增長26%。而拼多多發布的榜單顯示,綜合下單、搜索、分享三個數據維度,蘋果家族產品成為年貨節的五大爆款之一。
今年是宋揚在上海工作的第二年。她告訴Tech星球,今年年底她媽媽手機被偷,換了一款兩千的手機應急,“被偷之前我就是想給她換手機的,她之前的已經用了四五年。”
還沒等到年貨節,在雙十二期間,宋揚便下單兩部華為最新款寄到老家。“不能只給我媽,不給我爸,要端水的。”宋揚開著玩笑。
宋揚告訴Tech星球,雖然兩部手機提前透支了自己的年終獎,但基于對家庭關系的維系甚至改善作用,她覺得送手機非常正確。她告訴Tech星球,“要擱他們自己肯定不舍得買這么貴的,現在他們對我一個人在外地更放心一些,經濟其實絕對影響著你的家庭地位。”
借著年貨,潮玩實現迅速“下沉”。
相比于固定的壓歲錢環節,拆盲盒能夠給孩子增添更多的驚喜感。1994年生的杭州白領小舒就表示,“送給家里的表弟、堂妹什么的選盲盒,價格比較合適,把一大家族的弟弟妹妹都照顧到了,一人一個隨意抽有驚喜感,拆禮物也很熱鬧。他們也覺得新奇。”
而根據TOP TOY官方提供的數據,1月10日起的年貨節至新春期間,TOP TOY門店成交額翻番。相關負責人表示,獨家原創產品大力招財系列,因其吉利又搞怪的形象在TOP TOY全渠道都是銷量第一。“大力招財是我們最受歡迎的原創之一,因為喜慶而且吉利很多年輕人作為伴手禮。”
04
變遷背后:年貨被重新定義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春節的期待在于物質上的滿足。而隨著國民經濟的提升,人們生活的變遷,年貨的傳統概念實際上正在瓦解。“年貨”被賦予了更廣的內涵,那些“過年買的東西”、在過年期間被購置的消費品,都是年輕人眼中的“新年貨”。
對年貨定義的改變,才會讓年貨消費變得不一樣。從年貨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到,年貨的品類不再限制在食品、零食等品類,家電、3C數碼等品類都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年貨選項。
快手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年輕人傾向于把年貨節看作年終節日大促,而非一次“囤年貨”專場,他們的年貨消費已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年貨”,消費趨勢與其他年齡段群體不同。
當“一年一次的盛宴”變成“觸手可得”,春節實際上就變成添置裝備的由頭。小陳對Tech星球表示,“現在驅動我去消費的動力不是家里缺啥,而是這種節日氛圍。”
實際上,無論是空氣炸鍋、掃地機器人還是預制菜,都是在近幾年猛打年輕群體的品類。年輕人會在春節選擇下單,不完全是春節硬性需求的驅動,也是早已完成“種草”,借著年末新春的契機順理成章地完成“拔草”。
但區別于雙十一等靠價格驅動消費的電商節,對于年輕人而言,春節實際上靠的更多是精神層面的追求。無論是年末給家人準備新春賀禮還是犒勞自己,為了春節的儀式感。
提及年輕人在年貨上的消費驅動力時,快手相關負責人就表示,Z世代作為獨特且自由的年輕人,并不吝嗇于為滿足感消費。“在年輕人看來,春節意味著一次高品質的假期,與親朋團聚的同時,他們也十分看重生活的品質和儀式感,年貨則是這一次高質量假日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米集團中國區電商部直播部總經理陳幕楠也表示,“從年輕人的視角,年貨這個概念其實不再是吃吃喝喝,年貨在于快樂的體驗”。
除了線上購物外,美甲、美發、新戰袍,已經是年輕女性“回鄉”的必備。這些也都是為了追求“辭舊迎新”的儀式感。
隨著年輕人逐漸成為年貨置辦的主力軍,年貨的消費心理轉變,實際上也會給消費品牌提供新的市場契機。那些曾經不會出現在年貨清單里的項目,也能成為新年貨的一份子。而在不斷的變遷中,春節也將被賦予新的意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