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餐飲業開啟收縮“過冬”模式
海底撈宣布關店300家后,行業里一片嘩然。
緊接著茶顏悅色又宣布臨時關店七八十家,而此前呷哺呷哺、樂樂茶也在關店。
無論是從品牌影響力還是從資金實力來看,這些品牌的扛各種風險能力相對都是最強的。
在2021年年末,這些品牌選擇“壯士斷腕”,無疑向行業釋放出一個信號:餐企正準備過冬!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兩年了,再加上中間幾次疫情的反反復復,餐飲業成了受波及最大的行業之一。
2022年來了,這些頭部品牌的動作也是行業的“風向標”,預示著行業下一步的發展。
頭部餐企紛紛關店,準備“過冬”!
2021年餐飲業的幾大頭部品牌接二連三宣布要關店,似乎都在為“過冬”做準備。
1、海底撈:年底前關閉300家門店
11月5日晚,海底撈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將于年底前逐步關停300家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這是海底撈成立27年以來首次大規模關店,消息一出立馬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截至2021年6月底,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達到了1597家,其中半數開設于全員艱難的2020年和疫情起伏不斷的今年上半年。300家門店,幾乎是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的20%。
對于關店原因,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回應媒體時稱:“我們希望解決快速擴張帶來的負面影響,持續提升公司整體經營狀況和管理效率”。
2、茶顏悅色:臨時關店七八十家
距離海底撈宣布關店還不到一個星期,11月10日,知名茶飲品牌茶顏悅色也突然宣布臨時關店七八十家。
資料顯示,目前茶顏悅色在長沙的門店接近500家,關店數量差不多占了總門店數的四分之一。
據茶顏悅色官方微博表示,此次“關店”已經是茶顏悅色第三次集中臨時關店。第一次是年初就地過年,第二次是七月底疫情反復,第三次為本輪。
關于關店原因,茶顏悅色方面表示,長沙是有七八十家臨時關店了,之前的密集布點在長沙的城市發展中賺到了紅利,疫情之下,自然也要承擔人流減少帶來的結果。去瀏陽、開株洲、岳陽,拓武漢,坦白講,也是茶顏面對疫情的自救。
3、呷哺呷哺:關閉200家虧損門店,今年不再拓店
而早在海底撈、茶顏悅色宣布關店之前,有著“小火鍋之王”稱號的呷哺呷哺也在關店。
8月19日,呷哺呷哺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重新接任CEO一職后,經過兩個多月的市場走訪,自己發現呷哺呷哺部分門店存在嚴重的選址錯誤,從而導致虧損。因此,呷哺呷哺決定關閉200家虧損門店,且今年不再拓展門店。
在下關店決定之前,呷哺呷哺也曾陷入業績虧損、股價下跌、管理層內部人事大地震的負面之中。
呷哺呷哺集團方面表示,“新開200家門店實際上非常難,成本很高,但這是公司‘斷臂止血’、精心盤點后做出的決定�!�
4、樂樂茶:關閉經營劣勢地區門店,聚焦華東市場
而在新茶飲賽道,茶顏悅色不是第一個選擇臨時閉店的。
今年8月,樂樂茶被傳在西安、重慶、廣州的門店陸續關店。10月15日,樂樂茶在西安的最后一家門店暫停營業,這意味著樂樂茶暫時告別西安市場。
與此同時,它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門店收縮的現象。樂樂茶在北京地區原本共有11家直營門店,但大眾點評上顯示目前仍在營業的只剩6家。
關于關店原因,樂樂茶品牌常務副總裁郭思含接受采訪時說,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樂樂茶犯過錯,在能力尚未達到的情況下過早進行了全國擴張。暫時關閉部分地區門店,是為了集中精力聚焦華東市場。
餐企關店背后,
“收縮、穩健”將成為行業的關鍵詞!
火鍋、奶茶兩個熱門賽道的頭部企業關店,這背后不僅是單個企業的決策問題,更透露出未來一年餐飲行業的走向。
1、頭部餐企帶頭關店,一些餐飲品牌也將“緊隨其后”
海底撈作為“火鍋界一哥”,主動宣布關店300家,是給餐飲行業開了個頭,茶顏悅色緊隨其后宣布臨時關店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或許還會有一部分餐企選擇關店。
自從疫情“黑天鵝”事件以來,中國餐飲業一直在苦苦掙扎,不僅很多小企業難以維持,很多持續多年的老品牌也徹底退出了餐飲市場。
許多連鎖品牌因為一直在開新店,所以大家對它們關店的感覺不是很明顯。
對于一些原本就已經在苦苦支撐的餐企來講,頭部品牌主動關店,無疑是堅定了他們的關店決心:連這些大企業都關店了,那我也就沒必要再撐下去了。
2、疫情反復下,餐企從逆勢擴張轉到穩健發展
從海底撈到茶顏悅色,他們的品牌策略中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激進”,通過大規模的擴張贏得市場和口碑。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他們都選擇了逆勢擴張。
在疫情期間逆勢擴張的,不只是海底撈,有中餐同行九毛九、老鄉雞,和餐飲巨頭百勝中國。直到現在,百勝中國依舊在加速開店,在最近的Q3財報,還將今年的開店總目標從1300家提升到1700家。
換句話說,逆勢擴張幾乎成了當時餐飲企業的“共識”:疫情區域平穩,市場逐步恢復,店鋪好找,房租也有優惠,部分物業甚至免租金且不必支付裝修支出。
但從現在來看,疫情反復無常,疫后的恢復速度也存在不確定性。行業其他餐企看到海底撈、茶顏悅色此次“壯士斷腕”,或許擴張腳步會放慢,至少在未來一年內會轉向穩健發展。
3、餐企正常收縮,準備過冬
商場的渠道紅利逐漸消失,商場餐飲早已進入存量時代。據有關數據統計,商場中能夠盈利的餐飲品牌僅為20%,剩下80%的鋪位則常年“換主人”。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人們外出就餐消費頻次也明顯減少,客流量下滑也成為了各大商場面臨的共同難題。相關數據顯示,相較于2019年,今年有34%的購物中心客流呈下滑態勢,其中明顯下滑的達14%。
購物中心不再能聚集起昔日的客流,很大程度上就會影響餐飲門店的賺錢效益和整體的拓店能力。
在這種大環境下,餐企進入“階段性收縮”,也是為了及時止損,以求能度過接下來的“寒冬”。
職業餐飲網總結:
食材上漲,消費下滑,客流也在下降,再加上明年疫情的不確定性,更多的餐飲人會選擇:
今年年底前能收縮就收縮,明年謹慎開店,穩健經營已有門店。
在這百年一遇的疫情“黑天鵝”下,餐飲人準備好“過冬”,活下來,才能靜待春暖花開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