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叮咚、接連關店,盒馬鮮生在焦慮什么?
有觀察人士分析,在多年瘋狂探路后,盒馬的邏輯或已發生改變,開始回歸商業本質,將生存優先擺在了首要位置。
生鮮電商戰場硝煙再起。
3月14日,盒馬CEO侯毅在朋友圈向叮咚買菜開炮,稱叮咚買菜“估計馬上要爆倉......靠投資方的資本無序擴張,價格補貼,贏得市場是不長久的。”同時還配了一個“盒馬侯毅連續炮轟叮咚,投資人和創始人都回應了”的視頻。
雷達財經注意到,主動“炮轟”對手的盒馬鮮生,自己過的日子也不好過。
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初,盒馬5家鮮生門店同時關閉,其中兩家位于南京,青島、成都、廣州各一家。
至于關店原因,店方的說法是“優化調整”。但在外界看來,盈利難題或是主要原因。早在2020年初,侯毅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一反常態,直言“運營差的盒馬鮮生也可關閉”。在今年的內部信中,侯毅再次明確,盒馬的目標是從現在的單店盈利,提升為全面盈利。
對此,有觀察人士分析,在多年瘋狂探路后,盒馬的邏輯或已發生改變,開始回歸商業本質,將生存優先擺在了首要位置。
01
侯毅再“炮轟”叮咚
2016年1月,盒馬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店,生鮮電商由此進入資本的視野。彼時,有數據顯示,在國內整個商品零售額中,有15%以上是通過網上實現的,但生鮮產品在網上消費的比例還不到3%,這其中的差值,使各家電商看到了新的增長點。
盒馬成立兩個月后,敏銳的阿里就洞察到了市場的風向,以1.5億美元的代價參與了盒馬的A輪融資。
隨后自2017年底開始,包括蘇寧、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永輝等在內的各大巨頭紛紛進入生鮮市場,加大線下開店力度,采用“線上+線下、餐飲+超市”的模式探索市場。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快速發展,生鮮電商行業規模達4584.9億元。隨著生鮮電商的發展及模式的成熟、用戶網購生鮮習慣的養成,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生鮮電商仍舊保持高速增長,到2023年生鮮電商行業規模將超萬億。
事實上,盡管生鮮電商賽道一直跌宕起伏,但在2021年上半年,該領域還是國內最熱門的互聯網投資賽道。興盛優選、十薈團、叮咚買菜等接連完成數億美元級大額融資,隨后生鮮電商前置倉雙雄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更是在一周內先后成功上市。
2021年下半年畫風突變,同程生活破產、呆蘿卜倒閉,還在堅持的叮咚買菜、十薈團、美菜網等,則相繼傳出了裁員消息。
就在其他玩家收縮的時候,盒馬并未停下擴張腳步。有資料顯示,臨近2021年末的12月份,盒馬以“兩天一家”的速度一路沖刺,終于趕在2022年元旦前14天,開出了全國第300家盒馬鮮生門店。
其中,上海是盒馬的大本營,截至目前在該地區有65家門店。就在盒馬從上海向全國擴張的過程中,叮咚買菜也在上海成立,通過大力度拉新,同時持續在上海開拓新的前置倉,增加市場覆蓋面。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叮咚買菜在上海的前置倉已經超過100個,全國市場共約1400個。
與此同時,雙方的創始人你來我往,相互隔空“打嘴仗”。
去年去年12月初,盒馬鮮生在上海地區推出“斬釘價”,侯毅在朋友圈發文稱“盒馬成立至今,從沒有進行過價格戰,一直追求價值戰,面對生鮮行業多業態的激烈競爭,盒馬同樣有價格戰的能力;既然打了,那就是長期戰爭……”。
對此,叮咚買菜CEO梁昌霖也隔空回應:“商業競爭很正常,老二最大的夢想就是要拼死跟老大干一場”,并附了一張數據截圖,顯示叮咚買菜已經名列中國生鮮電商榜首。
今年1月,侯毅在朋友圈發布叮咚股價截圖,并配文“好慘烈,上百億資金困在里面,幾乎沒有韭菜。好像一艘撞上冰川的泰坦尼克,大家都知道馬上船要沉了,但是沒有任何辦法。靠價格補貼贏得競爭的時代結束了。”
近日,侯毅再度在朋友圈發文,稱叮咚買菜“估計馬上要爆倉......靠投資方的資本無序擴張,價格補貼,贏得市場是不長久的”,以回應梁昌霖和其投資人關于兩者競爭的言論。
在侯毅轉發的視頻中,梁昌霖向叮咚投資人表示,“現在企業間,特別是創業公司之間都有流量戰的思維,認為一定要壟斷市場才能賺錢,我覺得是不會發生的。”
他表示,叮咚買菜沒有把競爭看得很重,而是認為“和而不同”,最大的競爭是能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為消費者服務。
但在外界看來,雙方既有模式上的差異,也有短兵相接的激烈價格戰。
2020年,侯毅表示不看好前置倉模式,認為“前置倉難以克服品類寬度、客單價、毛利率和損耗等問題。”盒馬鮮生選擇的道路是店倉一體的自營模式,通過線下門店、線上電商和物流配送的多重銷售渠道。
此外,有生鮮電商從業人士表示,叮咚買菜的地推力度很大,新用戶首單贈禮、贈消費券、免配送費等活動層出不窮,這給其他賣菜平臺形成了很強的競爭壓力。
面對叮咚買菜的威脅,盒馬曾在實體店內開辟了一個300平方米的“盒馬小站”,以前置倉模式來銷售平價菜應對,但后期還是放棄了。
02
盒馬從狂奔到關店
就在侯毅隔空喊話的同時,盒馬在部分城市開始了關店動作。
青島的上班族張女士,是盒馬鮮生的“深度”用戶,每月全家在盒馬上下單金額近3000元。但在2月下旬,張女士收到了一條短信,短信中提到她經常購物的盒馬鮮生泰山路店將關門停業。
該店的“業務調整公告”上寫著,由于公司業務優化升級調整,門店將于2月28日營業結束后關閉線上、線下業務,后續顧客可以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選購。
據悉,2018年,盒馬鮮生在青島開出山東首店,幾年間先后有8家門店在青島落地。
盒馬鮮生方面回應稱,泰山路店將于3月1日起停止營業,下一步將把盒馬生鮮奧萊店引入青島,未來盒馬會扎根青島繼續擴大規模和服務范圍。
在張女士看來,選址不佳可能是盒馬泰山路店關閉的主要原因,因為“該門店所處的商城內店面以飯店為主,人氣不是很旺,且近期有些飯店已經關門了”。
另一位據稱“很了解這里”的顧客表示,“這里和臺東還不一樣,周邊消費能力有限。看著人來人往,但以老年人和收入不太高的年輕人為主。”
除了青島,在2月28日,南京兩家盒馬鮮生也停止營業,分別是新街口東方福來德店和集慶門店,給出的理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做經營策略調整。
同時,位于成都南三環天府長城小區附近的盒馬鮮生超市,也掛出了閉店消息,同樣有此現象的還有廣州的門店。
4城5家門店關閉,距離盒馬官宣開出第300家門店僅僅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這讓外界聯想到2022年初時,盒馬鮮生CEO侯毅內部信談到的盒馬未來“要暫時‘勒緊褲腰帶’”、“更注重提升發展質量,而不是更注重規模”等戰略方向。
據時代財經,有接近盒馬鮮生的人士透露,盒馬關閉了一些嚴重虧損的門店,是為緩解營收壓力,或為最后一輪融資乃至上市做準備。
今年1月,盒馬被曝出可能將“獨立”經營的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團正在考慮為盒馬鮮生尋求獨立融資,擬估值為100億美元,可能會在二月啟動。雖然對此阿里巴巴表示不予置評,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盒馬“獨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然而,即便是獨立之后,融資上市這條路也不好走。去年6月,先后赴美上市的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都沒逃過“上市即巔峰”的命運。
分析人士指出,這樣的市場表現,可能會打擊盒馬潛在投資者的信心。據稱,一些手握盒馬鮮生期權的內部員工,在“苦苦等待內部期權回購,或者上市了盡快脫手。”
除了關店,盒馬推出很多眼花繚亂的嘗試,大多都以失敗收場。這些業務形式,除了盒馬鮮生,還有盒馬X會員、盒馬Mini店、盒馬集市、盒馬鄰里等數十種。
上文提到的“盒馬小站”,就在侯毅“前置倉是個偽命題,不可能盈利”的判斷之下,于2020年被叫停,70多家小站就此逐步退出市場,升級為盒馬Mini店。后者相比于盒馬鮮生店,面積更小,配送范圍也縮短至1.5公里。
但這種被侯毅稱為“生鮮電商終極模式”的Mini店,至2020年底僅開出14家,與一年內要開100家店的目標相去甚遠。
被稱為盒馬的第9個新業態、復制社區團購模式的盒馬鄰里,主打次日送達或者自提,在去年7月17日正式推出。至去年年底時,被曝大規模關店,從推出到關店只隔了4個月。有昆山網友發帖稱,門口的盒馬鄰里營業一個月就關門了。
如今,在關閉盒馬鮮生的同時,盒馬又推出新業態生鮮奧萊門店,主營臨期食品,定位低價、省錢。2021年10月,盒馬第一家生鮮奧萊店在上海浦東新區浦東商場開業,面積僅有480平方米。此后杭州、北京、成都、武漢等地的盒馬生鮮奧萊門店相繼開業。
侯毅曾向媒體解釋,開生鮮奧萊店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盒馬減少門店和加工中心的損耗。
據了解,“日日鮮”商品一向是盒馬鮮生吸引消費者的殺手锏,但如果將臨期商品都扔掉的話會帶來巨大損耗,因此奧萊店就充當了銷售被盒馬鮮生淘汰的“日日鮮”商品的角色。
對此,業內人士稱,過去主打中高端市場的盒馬,已經從一路狂奔進入調整期,并放下了“高傲”的姿態,開始布局下沉市場。
03
模式跑通還有多遠?
生鮮電商經過發展多年,由于履約成本過高,始終難以找到盈利突破口。
叮咚買菜今年2月的Q4財報會上,梁昌霖宣布,公司已經找到盈利的方法、路徑。上海區域實現整體盈利,“力爭Q2末實現長三角地區完全盈利,Q4在全國接近盈利。”
數據顯示,叮咚買菜2021年Q4營收54.8億元,同比增長72%,凈虧損為10.96億元,較去年同期12.46億元有所縮窄。
梁昌霖的底氣,似乎來自兩個數據,去年Q4叮咚買菜的毛利率為27.7%,創歷史新高;履約費用率在下降,Q4僅為32%,創歷史新低。一降一升,讓梁昌霖看到了盈利的希望。
侯毅也開始追逐盈利。今年年初發布的內部信中,侯毅表示盒馬已明確“多業態線上線下協同發展之路”,目標是從現在的單店盈利提升為全面盈利。
如何實現全面盈利?按照侯毅的規劃,用三年時間對盒馬門店進行調整,將實體店布局中的選址等因素納入進來,把線下占比從現在的30%擴充至50%,重視線下店的引流銷售作用,而非僅僅為了線上訂單履約配送服務。
但生鮮賽道是重資產賽道,供應鏈方面的成本不容忽視。
據悉,盒馬目前在全國建立了冷鏈物流網絡,有3個產地冷鏈倉,6個銷地鮮活暫養倉,41個銷地常溫和冷鏈倉,16個銷地加工中心。這些供應鏈戰略的建設、運維投入,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此外,盡管運用了多種新零售技術,盒馬的線下門店運營成本,并不比傳統商超低。再加上生鮮高時效性、易損耗的痛點始終存在,進一步推高了成本。
2021年底,盒馬在阿里巴巴集團定位中從事業群轉變為一家獨立公司,需自負盈虧。
行業人士認為,從阿里的寵兒,到自立門戶,盒馬模式將迎來市場檢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