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和淘寶(杠)逛上了?
3月14日,美團電商內增加了品牌自營專營店,其運營模式類似于“京東自營”,商品由美團電商發貨。目前“美團好貨”App內已上架多個品牌自營專營店,自營店鋪的經營公司都為“北京三快智慧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據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為美團子公司。此外,美團好貨還增加了“全球購”專區,布局跨境電商,由跨境商家在該專區內開設店鋪進行海外商品售賣。并將種草社區“珍箱”正式升級為“逛逛”,立足于內容種草。
美團,蹭了一下淘寶逛逛
這一次,輪到美團抄淘寶作業。
2021年12月,美團在其電商頁面上線了“珍箱”功能,布局內容種草。而在近期,美團將這一社區升級為“逛逛”,直接與淘寶逛逛撞名。
(左為美團逛逛,右為淘寶逛逛)
比起“珍箱”,淘寶逛逛其實是個老前輩,早在2020年底就已推出。“逛”是淘寶近年來的一個關鍵詞,去年年中該平臺還將slogan改為“太好逛了吧”。
而本次美團撞名淘寶逛逛事件,其實釋放出了兩個信號:第一,“逛逛”可能正在成為電商平臺做種草社區的一個通用或主流名稱;第二,美團有意蹭淘寶逛逛的熱度。
比起“種草”和“安利”,“逛”這個字可以更精準概括出內容電商的本質——在不確定的瀏覽中產生確定的購物需求。
同時 “逛”本身代表了一種隨意、閑適的狀態,并沒有那么直接與功利。
以“進去逛逛”和“進去種草”為例,前者設置的門檻更低,給予用戶的心理壓力也更小。對比之下,“種草”似乎總要有一個結果,才算成功,但“逛”卻真的可以只是逛逛。從選詞上來看,淘寶把握住了其中精髓。
事實上,除了美團,京東也抄過淘寶的作業。
去年雙11期間,京東將發現頻道升級為“逛”,比淘寶的“逛逛”只少了一個“逛”字。在做內容電商這件事上,京東也和美團一樣,試圖蹭了蹭淘寶逛逛。
美團為何選中逛逛?
美團抄淘寶作業,其實有一個大背景,那就是內容電商的崛起。
有別于傳統的貨架電商,內容電商的一個優勢在于其主動性,能夠實現“貨找人”。
簡單來說,在瀏覽種草圖文、視頻的過程中,用戶會漸漸被勾起消費欲望,發現自己潛在的消費需求,而平臺也可以因此獲得更多增量訂單。
小紅書就是典型的通過內容試水電商的社區。
背靠優質的內容生態,小紅書一直是第一梯隊的種草平臺。但由于小紅書的電商生態仍不夠成熟完善,用戶往往在小紅書種草,去淘寶拔草。
這也就形成小紅書酒肉穿腸過,脂肪卻沒有腹中留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小紅書近年來動作頻頻,甚至開始加碼直播電商,力求形成更健全的電商閉環。
而在傳統電商平臺里,淘寶、京東、拼多多也在建立自有的內容生態。淘寶推出了“逛逛”,京東加碼“種草秀”,拼多多專注于“多多視頻”。其余平臺中,淘特上線“看看”,網易嚴選開辟“選巷”專區,蘑菇街押寶直播。
各路巨頭入局同一賽道,內容電商可謂打得火熱。而在群雄之中,美團之所以選擇抄淘寶作業,除了前文所述,原因可能還有三個。
第一,從整體來看,阿里是電商行業數一數二的選手,常常是業內風向標。在電商行業里“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除了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外,阿里還敢為人先。在轉型之期,阿里取消了天貓雙11的GMV實時滾動大屏,并在宣傳口徑上強調將更注重商家和消費者的體驗。
而在功能創新上,淘系也常常能擊中用戶痛點,增強用戶黏性。例如,去年雙11以及雙12期間,淘寶上線了 “分享購物車”和“一起逛”語音通話功能;逛逛推出了“種草機”以及“推薦店鋪”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大部分的種草平臺仍停留在商品種草的層面,而淘寶逛逛已經拓展至店鋪種草。
第二,自2020年底上線以來,淘寶逛逛就像是一匹黑馬,迅速將淘內外的流量吸收轉化。截至目前,淘寶逛逛的日活峰值已經突破5000萬,月活超過2億。而另一個頭部選手小紅書,截至去年11月的月活也才達到2億。
雖然雙方的用戶黏性仍有一定差距,但僅從用戶規模來看,逛逛已經擁有與小紅書并肩甚至超越小紅書的能力。而在商品種草方面,逛逛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去年雙11期間,逛逛在種草期的內容總曝光量高達250億次,并且淘寶有1/3的訂單來自內容種草。
第三,淘寶逛逛內嵌在淘寶App內,整個社區都建立在一個完善、成熟的電商體系上,可以完成種草到拔草的最短鏈路。用戶在逛逛種草一件商品,點擊鏈接即可查看詳情下單,無需手動切換或者跳轉至其他的App購買。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用戶的消費體驗,還可以讓商家避免訂單流失。
整體來看,淘寶逛逛就像是學生時代里那個班上的好學生,各門學科沒有短板,基本都能拿到七八十分以上。更關鍵的是,這個好學生還有一門強勢學科,每次考試都能拿到年級第一,遙遙領先第二名。
再結合美團自身情況,從純電商業務發展到內容電商,那自然是“抄”淘寶逛逛的作業更為合適,畢竟雙方的路徑相似。
內容電商,將回歸真實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電商已成為內容商業轉化的重要途徑。
這個賽道的出現,給予了眾多商家挖掘增量的機會,也讓他們在公域流量池擁有了更多種展示自己、吸引顧客的方式。
發展到現在,很多人已經形成了光有內容沒有電商就是浪費,光有電商沒有內容就是落伍的共識。人人都在涌入內容電商,人人都希望成就下一個爆款。
事實上,縱觀如今的天下,每個平臺都有著其獨特優勢,也有著其軟肋。
小紅書,國內頭部的種草平臺,是無數用戶寫攻略、找攻略的寶地。但也是這個將內容做到全國皆知的平臺,屢屢困于電商之中。至今,外界仍評價電商是小紅書扶不起的業務。
而另一方面,小紅書最為自豪的內容生態也在面臨挑戰。由于獨有的KOC生態,小紅書正在成為水軍集中地,一個個品牌在這里進行虛假營銷。而為了維護生態健康,小紅書不得不根治問題,從品牌和MCN機構入手,展開一次次的社區治理。
(左為抖音,右為小紅書)
至于抖音,雖然主攻短視頻和直播,但也因為日活超過6億成為國內最大的種草平臺。為了補上圖文種草這一短板,抖音在去年10月左右開始內測圖文種草功能,為商家提供一個新的獲客窗口。
不過這都不是抖音目前的最大問題。由于短視頻和直播業務發展壯大,抖音生態內需要治理的問題也相應增多,例如直播間里出現的演戲賣貨、短視頻里出現的擦邊營銷等。同時,抖音的電商業務雖然蒸蒸日上,但其底子仍不敵貓狗拼,至少在貨品池和售后服務等方面仍需要一步步改善。
那淘寶逛逛呢?作為一個內嵌在淘內的種草社區,淘寶逛逛目前的優勢在于其內建立在真實的消費上面,有效避免虛假營銷。同時,淘寶逛逛有機會最大程度地將淘內流量進行電商轉化,例如每晚逛淘寶但啥都不買的那1700萬人。
但淘寶逛逛的劣勢也在于,它是一個電商平臺內的種草社區。這意味著,只要用戶沒有產生消費意愿,就可能不會打開App,也就不會被種草。這一點其實決定了,淘寶逛逛如何培養更多用戶沒有消費需求也想打開App的使用習慣,以及如何在用戶淘寶購物后將其再次引流至種草板塊。
無論是小紅書、抖音,還是淘寶逛逛,都依靠自身優勢在內容電商賽道領跑,但又都藏著身上的舊傷。目前的賽道,暫未賽出賽果。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真實”將會成為內容電商的下一個關鍵詞。
無論是近年來愈發引起用戶不滿的虛假營銷,還是剛被315晚會點名的虛假砍價、虛假貨物等,都在表明“真實”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一個“假”字,足以給平臺帶來極大的危害。過去,巨頭們忙于打假商品。未來,巨頭們將會忙于打假商品和內容。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