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帶不動家樂福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家樂福又傳關店消息。
“感謝18年的陪伴”的紅色標語掛在北京中關村家樂福入口,清倉甩賣的一個多月里,貨架早已搬空。3月31日,這家曾經的亞洲最大旗艦店正式閉店。
2004年3月17日,家樂福中關村店在中關村廣場開業。地下兩層,占地3.27萬平方米,相當于4.6個標準足球場。當時新聞標題的關鍵詞是“旗艦店”和“亞洲最大”。
它是家樂福按照自己的設計理念打造的中國首個旗艦店,里面超市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上萬平方米的面積給了各類品牌服裝店、餐飲店、寵物商店等。
1、家樂福中國的節節敗退
家樂福于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2004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數規模成為外資超市當中的第一位,超過壓沃爾瑪,門店數達到57家。
2010年,家樂福迎來高光時刻,門店數量達到249家,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家樂福的身影。在中國連鎖協會發布的中國連鎖超市十強榜單中,家樂福曾以338億元的銷售規模位居第二。
也是從2010年開始,家樂福在國內走下坡路。
家樂福的第一次閉店出現在2010年,彼時家樂福已經進駐中國市場15年。被關閉的店位于西安,從開業到關閉僅存活三年。家樂福狠心關店的原因是,這家店一直虧損,收入也沒達到預期,最終決定關店止損。
這一年,家樂福在中國關閉了4家店。那時的家樂福,關店更多是為了保持盈利能力,在關店的同時也在不斷新開店,并且新開的店比關閉的要多,門店總數持續增長。2017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巔峰,擁有259家門店。
從2018年到2021年,家樂福的關店數均在兩位數以上,分別關20家、17家、20家和20多家。
據財經天下的報道,今年1月到3月,家樂福就一口氣關閉了廣州萬國店、南昌青云譜店、重慶沙坪壩、北京中關村店四家門店,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家門店均為營業時長在十年以上的老店。
目前家樂福在中國各個業態的門店數量為200家左右。這意味著,短短四年多時間,家樂福中國關閉了80多家門店,加上新開的門店,家樂福門店總數少了近60家。
從20017年開始,家樂福陷入虧損,2017、2018年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0.99億元、5.78億元。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家樂福中國營業收入為255.74億元,凈利潤為虧損7.95億元。報告期內家樂福中國評估增值攤銷影響凈利潤6.40億元,若不考慮該部分的影響,2020年家樂福中國凈利潤為虧損1.55億元。
進入2021年上半年,家樂福中國仍在虧損。蘇寧易購2021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家樂福中國評估增值攤銷影響凈利潤2.84億元,若不考慮該部分的影響,2021年1-6月家樂福中國凈利潤為虧損4.86億元。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家樂福2020年的市場份額為4.4%,相比之下,國內連鎖企業永輝超市2020年市場份額從2011年的3.1%擴大到11.9%,華潤控股的超市份額從6.3%躍升至10%。
2、蘇寧帶不動家樂福
2019年9月,蘇寧易購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業務80%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當時,此舉被理解為蘇寧從線上到線下,從電器到百貨到商超的多元化整合,蘇寧意圖打造中國零售史上真正的全方位、全能力的王者。
但是,隨著激進的擴張,蘇寧陷入資金危機,張近東出讓股份,江蘇國資委牽頭協同多家企業進場救援,蘇寧易購進入危險區。
在自身難保的情形下,蘇寧很快打算出手家樂福這個燙手山芋,但苦于無人接受,或者面臨賤賣的選擇蘇寧心有不甘。
2021年11月份,根據彭博社報道,蘇寧易購計劃出售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權。據知情者稱,蘇寧想通過此次交易獲得7-8億美元。
但買時容易賣時難,當初家樂福中國賣身前其實就是負資產,運氣爆棚遇到了當時為了擴大體量和永輝等競爭的蘇寧,才賣出了48億的天價。
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之后,派出了CEO和CFO等蘇寧出身的高管進入家樂福,隨后將蘇寧和家樂福的供應鏈進行了整合。
但是,原本家樂福作為國際化的連鎖超市巨頭,擁有較為完善的國際化供應鏈體系,蘇寧接手之后,這一僅有的優勢也蕩然無存。而永輝等競爭對手卻一直在致力于打造自有供應鏈,此消彼長之下,家樂福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距拉得越來越大。
對蘇寧易購來說,家樂福只作為其整個零售棋盤上的一顆棋子,蘇寧對其賦能,少之又少。
3、總是慢半拍的家樂福
去年,家樂福因為會員店被惡意搶購商品,硬扛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上了一回熱搜。
2021年10月22日,家樂福中國第一家會員店在上海開業。家樂福表示,作為中國本土的第一家會員店,將全力滿足會員消費者們線下15分鐘、線上一小時生活圈需求,為會員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優質商品、更加便捷的購物體驗以及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當天晚間,家樂福發布了一封致歉信。
在致歉信中,家樂福會員店稱,在開業第一天,競爭對手施壓供應商回購買空相關商品,使得不少會員消費者無法購買。
家樂福會員店表示,堅決反對商業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反對友商以自身市場地位強迫商家“二選一”,已經向相關部門舉報。舉報對象正是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
會員店牢牢鎖定了一幫“高凈值人群”,而且會員費用作為一筆穩定可靠的收入。只要商家具有成熟的供應鏈系統,開會員店,切入特定的細分市場,打造屬于自身在某個特定品類上的優勢,是會員店對傳統商超賣場來說巨大的吸引力。
普通大眾對商超會員店的認知,最為直觀的感受應該來自于Costco。
2019年8月27日,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在上海閔行開張,由于人流量過大,Costco當天被迫宣布下午暫停營業。開業之后的一個月,Costco又上了熱搜,當時恰逢中秋節前夕,Costco推出5噸茅臺酒,而且以會員1499元/每瓶的低價銷售,引發5000人搶購。
據報道,當時Costco只用了37天,就新增了20萬注冊會員,會員費收入近6000萬元。
山姆會員店是進入中國最早的會員制商超。1996年8月,第一家山姆會員店在深圳開業,截至到今年9月,山姆已在中國開設了34家會員店。
同時,新玩家盒馬已經對標Costco和山姆會員店開出了3家盒馬倉儲式X會員店。在本土大賣場品牌的賽道中,除了盒馬之外,物美、華聯綜超、fudi、人人樂、北國超市等也紛紛加碼倉儲會員店。
但是,家樂福直到去年才開始進入會員店模式,顯然已經是“趕了個晚集”。
在中國的發展,家樂福總是“慢半拍”。
在電商的沖擊下,家樂福曾一心求“變”。2014年起,家樂福陸續在上海推出便利店“Easy家樂福”。2017年,家樂福開始探索“互聯網+”,在全國18個城市上線家樂福網上商城。
作為一家外資超市,家樂福中國的重大事宜都要報備海外,等海外總部回復。一來二去,中國市場就變化了。
當大潤發向四五線城市下沉的時候,家樂福還在升級改造一二線的門店;當眾多品牌開始將業態多元化,搶占社區和CBD的時候,家樂福才考慮推出便利店;當網購早已風靡全國的時候,家樂福才意識到把線下商品搬到線上APP當中。
有媒體認為,法國人本身浪漫,追求享受生活,遠遠比不上中國人如此勤奮拼命想方設法地創新折騰,生怕自己有朝一日被淘汰,但法國人可不管不顧。所以在慢慢吞吞復雜的流程管控之下,導致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一步落后處處落后。
4、蘇寧依然自顧不暇
1月28日,蘇寧易購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23億元—433億元。
這一虧損數字乍一看讓人震驚,實際剖析看來,最大的原因是蘇寧易購結合外部環境以及公司自身運營情況的變化,公司基于審慎原則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確認投資損失,預計減少公司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4.75億元。
如果細細算來,除去減值準備、投資損失、遞延所得稅轉回等因素的影響,蘇寧易購2021年全年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7.68億元—92.68億元。
2021年四季度蘇寧易購銷售規模預計環比三季度增長25.48%,11月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可以理解為經營利潤) 0.8億元,實現轉正,且12月份持續為正。公司預計2022年一季度EBITDA持續為正。
從目前來看,作為家樂福中國的最大股東,蘇寧易購自身依然在奮力度日,對其賦能預計十分有限。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