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換上Type-C,蘋果終于扛不住了?
讓iPhone手機和安卓機共用一根數據線,一直是許多果粉的有生之年系列,而這一天好像已經不遠了。
近期,有“蘋果爆料一哥”之稱的郭明錤在社交平臺透露,蘋果2023年即將發布的iPhone 15系列手機,或將首次換用USB Type-C接口。除了手機之外,AirPods、MagSafe外接電池、妙控鍵盤/鼠標等其他配件,亦在更新接口之列。
外媒報道同樣為此事提供了佐證。根據爆料,蘋果目前正在測試USB Type-C接口的手機。此外,蘋果或許還會推出一款適配器,以便更換接口的iPhone新機型和此前使用Lightning接口的配件相連。
自2012年問世起,蘋果獨特的Lightning接口已經陪伴iPhone走過了9代機型。新換用的USB 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有何異同?蘋果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拋棄Lightning接口?此事又會給蘋果公司帶來多大的影響?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細細探究。
手機接口進化論,USB Type-C終將一統?
說到手機接口的進化歷史,許多80后、90后的朋友都不陌生,因為我們都親眼見證了手機從功能機發展為智能機的過程。
縱觀整個時間線,2007年是個關鍵節點,在此之前,手機接口經歷了從圓形、USB Mini-B到USB Micro-B(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安卓口”)的改變。
在諾基亞如日中天的20世紀90年代,許多手機上的接口還是圓形的。不過這個接口只能用于充電,無法進行數據和文件傳輸,同時圓形的設計加上長期的插拔,也會讓接口產生松動和接觸不良等問題。
從21世紀初開始,USB接口悄然走進移動設備并逐漸成為主流。在技術的驅動下,包括手機在內的各種移動產品上,都出現了形形色色的USB接口。
USB接口的形態雖然繁多,但是只要將其按照標準、Mini、Micro三種尺寸,還有A、B、C三種類型來排列,便可一目了然。
常見USB接口分類,圖源:網絡
手機接口的第二種形態,是T字型的USB Mini-B接口,相比圓形接口,它擁有更為優異的防誤插性。不過,這種老式接口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技術更為成熟的USB Micro-B取代了。
2007年,USB Micro-B接口問世。作為USB Mini-B接口的接班人,它具有更小的體積、更快的傳輸速度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同時USB Micro-B還支持OTG(On-The-Go)功能,能夠讓手機跨過PC直接和其他移動設備進行數據交換。
USB Micro-B接口之所以被稱為“安卓口”,是因為它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安卓陣營手機的標配。
有趣的是,誕生于同一年的初代蘋果手機,并沒有選擇當時備受青睞的USB Micro-B接口,而是另辟蹊徑地采用了自家的30Pin(30針腳)Dock接口,走上了一條“特立獨行”的道路。
蘋果的前四代iPhone機型都采用了30Pin Dock接口,這種接口的先進之處在于能夠實現高速數據同步、音視頻輸出以及照片導入、回放控制等,這些功能都是彼時USB Micro-B接口力所不及的。
不過,30Pin Dock接口天生存在兩個缺點:一是接口空間比較大,而越來越輕薄的智能手機可是寸土寸金,需要節省空間;二是正反面難以區分,容易因反插造成手機配件的損壞。
2012年,伴隨iPhone 5系列手機的發布,蘋果推出了全新的Lightning接口,這一接口也一直沿用到了最新款的iPhone 13系列手機上。
對于蘋果公司來說,Lightning接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但繼承了30Pin Dock接口的所有優點,還解決了老式接口隨時間而放大的兩個缺陷。
此外,它還為蘋果公司帶來了一棵新的“搖錢樹”,也就是后來的MFi(Made for iPhone/iPod/iPad)認證業務。
Lightning接口采用了正反兩列各8Pin的設計,相比原先單列30Pin的接口,尺寸整整下降了80%。同時它的使用也不再分正反面,可以放心地插拔,因而增加了配件的使用壽命。
另外,Lightning接口還內置了一顆芯片,唯有搭載該芯片的數據線或連接器,才能安全穩定地和iPhone手機相連。而第三方制造商想要制造蘋果配件,就必須得到官方的授權,這也就是所謂的MFi認證。
此后,Lightning接口逐漸發展成為蘋果標志之一,和統治安卓陣營的USB Micro-B接口并列為市場上兩種主流的手機接口,直到USB Type-C接口崛起。
時下最流行的USB Type-C接口首次面市是在2014年,它伴隨USB 3.1標準而生,如今更是升級到了USB 4標準的版本,而USB Micro-B接口和Lightning接口則都基于USB 2.0標準。
標準的升級意味著傳輸速率的加快,USB 2.0標準理論上的傳輸速度僅為480Mbps,而USB 4標準的傳輸速度高達40Gbps,足足快了80余倍。
USB Type-C接口在充電功能上也更有優勢,基于PD快充協議。如今的USB Type-C接口最高可以支持240W功率的快充,而蘋果Lightning接口快充功率的上限也不到30W。
此外,USB Type-C接口還借鑒了Lightning接口的正反無差別設計,不存在USB Micro-B接口錯插反插的痛點。
2017年以后,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USB Type-C接口慢慢從USB Micro-B手中接過安卓手機的份額,僅剩下蘋果手機的Lightning接口還能分庭抗禮。
但是從近期的風聲來看,USB Type-C接口似乎終于要把蘋果這個最后的“釘子戶”拔掉了。
放棄Lightning接口,是必然也是無奈
雖然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消息,但是蘋果在換用USB Type-C接口一事上,想必是已經深思熟慮很久了。
蘋果放棄Lightning接口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便是技術和需求的不平衡,因為與USB Type-C接口相比,Lightning接口無論在數據傳輸還是充電速度上都輸得一塌糊涂。
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手機作為跨終端設備協同的中心,每天都會產出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體量也在隨著手機采集和處理技術的提升而與日俱增。
以蘋果為例,iPhone手機目前正在為用戶提供高質量視頻拍攝功能,而用戶拍攝的4K視頻,動輒就是數百MB甚至數GB的容量,以Lightning接口的傳輸速度,顯然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大文件傳輸需求。
iPhone 13提供ProRes無損視頻錄制,來源:蘋果官網
此外,根據市場調查機構BlinkAI發布的《2021年智能手機消費者報告》,多達73%的消費者希望手機有更長續航。而在手機電池容量整體提升較慢的現狀下,快充就成為了優先級更高的解決方案。
雖然目前的Lightning接口同樣支持PD快充,但它最高只能支持3A的電流通過。而目前市場上以USB Type-C接口為基礎的120W快充方案,電流已經達到了6A。這也是安卓陣營許多入門機型在快充上都要強于iPhone的原因之一。
除了技術落伍之外,來自全球監管方面的壓力,也是蘋果放棄Lightning接口的重要推手。
早在2019年起,歐盟方面就開始持續推動充電技術的統一化,歐盟希望所有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都能夠統一使用USB Type-C接口,這樣做不僅能夠避免大量電子垃圾的產生,助力環境保護,還能減輕消費者的負擔。
蘋果在一開始并不同意這一提案,甚至提出了“扼殺創新”的觀點來進行辯駁。近兩年,隨著歐盟方面態度的愈發強硬,蘋果才不得不開始妥協。
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歐洲市場是蘋果最重要的三個市場之一,如果歐盟提案正式開始實施,蘋果也只能被迫就范。
蘋果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蘋果在歐洲市場取得了232.9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4.6%,歐洲市場營收占比達到了總營收的23.8%。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中類似的聲音和風向,也給蘋果帶來了壓力。
今年年初,全國政協委員、網易CEO丁磊提出了“統一充電接口”的提案,并得到了工信部的回復。
工信部表示,大力推進充電接口、技術融合,有利于減少電子垃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下一步,將繼續推進相關國家標準制定,促進充電接口及技術融合統一,提高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率,著力推動消費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國內的手機廠商早已都成為USB Type-C接口的擁躉,業內關注的重點,已經從充電接口的統一,上升到快充協議等技術的融合上。
2021年5月,電信終端產業協會發布了《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技術規范》;2021年12月,廣東省終端快充行業協會成立,其成員包括了信通院、華為、OPPO、vivo、小米 。
蘋果對此同樣不得不慎重對待,因為蘋果財報的成績好壞,也和中國市場的需求息息相關。
此前,蘋果CEO庫克曾表示,得益于iPhone 13的火熱,蘋果2021年第四季度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創紀錄的營收、創紀錄的升級用戶數量以及iPhone業務兩位數的增長幅度。2022年第一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取得了183.4億美元的營收,環比增長近21%。
沒了Lightning接口,對蘋果意味著什么?
Lightning接口是蘋果閉環生態鏈的重要一環,蘋果在iPhone上換用USB Type-C接口,也就意味著主動放棄了MFi業務的收入,以及數據線和電源適配器等配件的銷售利潤。
對于MFi的認證,蘋果有著很嚴苛的流程,通過率僅為2%,同時第三方廠商還需要向蘋果繳納一定的費用,數額至少是幾百美金。
蘋果手機MFi認證標志,圖源:網絡
有外媒報道稱,MFi業務每售出一個授權配件,蘋果就會收取20%-25%的分成。而調研數據顯示,蘋果MFi配件是一個產值高達百億人民幣的市場,由此推算蘋果每年在MFi業務方面的收入都高達數十億元。
除了第三方配件的授權費,Lightning接口為蘋果官方配件帶來的收入也不可小覷。在蘋果中國官網上,一款20W充電器的價格,高達149元;一根1米長的Lightning接口數據線,售價為145元。
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的一舉一動,自然離不開對利益的考慮。蘋果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放棄Lightning接口,便是因為省不得這兩方面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也另外想出來一個辦法,來解決“統一接口”法案重點關注的電子配件浪費問題,那就是自iPhone 12起購買新機不再附贈充電器。
2022年4月下旬,蘋果在公布的環保成績單中表示,自2020年開始取消贈送充電器后,據估算已經少開采了55萬噸銅、錫和鋅礦,減少了200萬噸碳排放。
不過,這一做法也一直飽受 “真環保”還是“真賺錢”的質疑。因為蘋果的“環保政策”,為其省下了一大筆附贈配件的成本。有媒體報道,蘋果在取消附送充電器和耳機后,迄今為止共節省了65億美元。
其實,除了不愿意承擔損失外,蘋果遲遲不肯棄用Lightning接口還有一種可能,那便是想要為其無線充電和無線數據傳輸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多時間,以便能直接繞過USB Type-C接口,步入無接口iPhone時代。
這樣的猜測并非無的放矢,蘋果希望加速開發無接口iPhone早就有跡可循,從脫離iTunes激活和OTA更新、取消3.5mm耳機孔,到加入eSIM、使用UWB(超寬頻技術)的U1芯片,以及各類MagSafe無線充電配件的出現都是證明。
蘋果MagSafe無線充電器,來源:蘋果官網
然而,蘋果在MagSafe無線充電上和有線充電一樣做得差強人意,充電功率僅僅能達到15W,而安卓陣容的廠商早就做到了50W以上。
另外,即使用上了U1芯片,蘋果無線傳輸最高也只能支持480Mbps的速度,暫時還無法和有線傳輸媲美。
最后,WiFi與5G在安全性和隱私性上的不足也是一大問題。前不久,蘋果就在自家的AirDrop(隔空投送)上栽了跟頭,還上了新聞熱搜。
據外媒報道,5月15日,因為有人利用蘋果手機的AirDrop功能惡意向乘客發送了空難圖片,一架以色列客機不得不緊急迫停。
以上種種,都意味著無接口iPhone距離成熟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由此看來,蘋果想要利用無接口iPhone重塑護城河的計劃,一時半刻是無法實現了。
參考資料:
《全用上USB-C,iPhone和蘋果會更好?》,雷科技
《蘋果的胳膊擰不過大腿,iPhone或許真要換接口了》,36氪
《帶你回看手機接口發展史:Type-C將實現大一統?》,太平洋電腦網
《蘋果大戰高通,它成為MFi百億市場最大贏家!》,充電頭網
《蘋果Q1營收僅增9%,疫情及缺貨將損失80億美元|看財報》,鈦媒體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