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車的珀萊雅,可能走對了
珀萊雅,是國貨美妝代表品牌,2017年11月1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價15.34元/股,發行市值30.68億元。
上市之后的珀萊雅,業績出色,股價也一路長虹,截至5月30日,其市值已經達到425.08億元,不到5年的時間里較發行時已經上漲了1285.51%,是妥妥的十倍大牛股。
如今的珀萊雅,市值在A股美妝企業中是僅此于貝泰妮的存在。那么珀萊雅做對了什么,讓它成長如此迅速?它又能否延續高增長的勢頭?
護膚為主,彩妝為輔
珀萊雅的產品體系主要包括護膚,彩妝和洗護品類,其中護膚線主品牌有針對年輕白領女性群體、主價格區間200-400元的“珀萊雅”,針對大學生等年輕女性群體、主價格區間50-100元的“悅芙媞”,以及主價格區間260-600元的高功效型護膚品牌“CORRECTORS”,彩妝線主品牌為主價格區間150-200元的“彩棠”,洗護主品牌為從日本引進的專注頭皮養護、主價格區間150-200元的“Off&Relax”。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化妝品類在2021年同比增長14%,2022年第一季度則同比增長1.8%。從數據可以看出,珀萊雅的增長穩健,大幅高于平均水平,尤其在今年第一季度。主要原因在于珀萊雅的產品矩陣以護膚為核心,開展大單品策略,并且線上直營渠道的爆發填補了線下渠道部分的缺失。
護膚品的使用黏度高,一旦用戶感受到效果,更換產品的頻次會降低,但使用頻次比較穩定。比如居家期間,用戶對于彩妝的需求會降低,但對于護膚的需求并不會。2019年至2021年,護膚類(含潔膚)產品作為珀萊雅的基本盤,營收分別為29.11億元、32.42億元和39.78億元,占比其整體分別為93.18%、86.41%和85.86%。
而彩妝由于同質化嚴重,成為了競爭紅海,因此整體毛利率也低于護膚類。珀萊雅的彩妝線雖然起步晚,但在近兩年提供了不錯的增量。2018年,珀萊雅的美容彩妝類營收僅為2831.90萬元,而到了2021年,彩妝線營收已經暴增至6.18億元,占比其整體營收的13.38%。這其中,珀萊雅在2019年入股的彩棠貢獻了較大比例,2021年,彩棠的營收達到了2.46億元。
自主研發為主,OEM為輔
研發生產方面,珀萊雅以自主研發、生產為主,OEM為輔,擁有自建護膚工廠、彩妝工廠。其中護膚品類以自主生產為主,彩妝品類自主生產和OEM并行。自主研發保證了珀萊雅是一家以產品驅動的公司,毛利率保持60%以上,營銷費用率維持在40%左右。
以OEM為主,營銷驅動的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就是鮮明的對比:國內化妝品代工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因此雖然采用的OEM,逸仙電商的毛利率也超過了60%。2019年時,逸仙電商的營銷費用率為41.28%,與珀萊雅幾乎持平,原因在于其吃透了小紅書的流量紅利。但到了2020年和2021年紅利不再時,逸仙電商的營銷費用率就分別高達65.2%和68.59%,這也直接導致了其巨額虧損。
OEM最為人詬病的弊病是產品同質化嚴重,且品控并不掌握在品牌方手中,但自研自產的珀萊雅最近也翻了車。
上個月,有消費者反映珀萊雅的“羽感防曬”不同批次質地不同,且物理防曬劑的含量存在較大出入,并有不少人在使用后出現了悶痘悶閉口的現象。對此,珀萊雅官方發布聲明致歉,表示“羽感防曬”的配方從未更改,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是由于“油包水低粘度的防曬產品,生產工藝難度高”,但是“部分批次產品存在差異,故而影響了部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4月28日,珀萊雅開啟了退貨通道。
目前在新浪黑貓平臺上,對于珀萊雅“羽感防曬”的投訴仍有不少,焦點集中在質量問題、虛假宣傳以及質疑產品配方,但珀萊雅仍沒有及時解決。
大單品+電商策略奏效
2020年,珀萊雅開始推行大單品策略,例如紅寶石精華、雙抗精華、小夜燈眼霜、彩棠修容盤、源力修護精華、保齡球藍瓶、羽感防曬等等,不少單品耳熟能詳。
大單品策略與種草平臺和直播電商的屬性十分匹配。如今珀萊雅在天貓擁有1536.3萬粉絲,在京東擁有854.8萬粉絲,在抖音擁有387.2萬粉絲,在快手擁有145.1萬粉絲,在微博擁有124.8萬粉絲,在小紅書擁有14萬粉絲,全平臺的關注量已經處在第一梯隊。
2019年起,珀萊雅線上營收規模首次超過線下,而到了2021年線上占比已經高達84.94%。線上占比的擴大和大單品策略的深入,使得珀萊雅的毛利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從2020年的63.55%、2021年的66.46%提升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67.57%。
整體來看,珀萊雅的發展比較穩健,營收成本結構健康,日前出現的“羽感防曬”問題并不會沖擊到珀萊雅的根本。并且相較于貝泰妮只依靠薇諾娜,和逸仙電商以營銷驅動,珀萊雅的風險點更為分散。在國貨盛行和下沉市場爆發的當下,加上疫情之后線下業態的復蘇,相信珀萊雅還會有一段時期的增長。
但珀萊雅能否長期堅挺,取代國外大牌,成為真正的“國貨之光”,還需要其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用產品說話,別在電商的繁榮和營銷中迷失自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