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咖啡哲學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華為提交了一個名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商標申請,目前處于審核狀態,該申請提交于5月18日。
隨即有媒體扒出幾年前任正非吐槽華為研發人員小氣、掙那么多錢卻不舍得出去跟人喝咖啡的一個視頻,任正非說:“你看我們公司遍地都是咖啡廳啊,是因為我們研發人員很摳門、很小氣,他們老是不愿意喝咖啡,嫌咖啡貴。就算不看他們不喝咖啡,就知道他們落后,因為他們掙錢多了,裝在口袋里也不拿出來花。”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恰是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的口頭禪,并成為其管理哲學的一部分,它的內涵是倡導開放的思想交流與智慧碰撞。
考古被稱為“華為的羅馬廣場”的心聲社區,“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的提法最早可追溯至2014年4月23日,在與上研專家座談會上,任正非發表了題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的講話。
在長篇大論中,任正非首次提出了“走向世界走向開放,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力量”的理念,他說要從戰略格局構建我們未來基本技術理論和思想,并對在場的華為專家們說:“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你們這些fellow的技術思想為什么不能傳播到博士和準博士這些未來的‘種子’里面去?你們和大師喝咖啡,現在為什么不能也和‘種子’喝咖啡?喝咖啡是可以報銷的。別怕說白培養了,不來華為,他總為人類服務的吧?把能量輸入到‘種子’階段,這樣就形成龐大的思想群。就像一個石頭丟到水里面引起波浪一樣,一波一波影響世界。你們一個fellow能交5個這樣的朋友,一個人幾百個的粉絲,一算就影響了多少人。交流也是在提升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真的想不清楚未來是什么�!�
他繼續說道:“華為公司的圈子還太小,你們這些fellow都不出去喝咖啡,只守在土圍子里面,守碉堡最終也守不住的嘛。你們這些科學家受打卡的影響被鎖死了,在上研所這個堡壘里面怎么去航海?去開放?航海的時候怎么打卡?發現新大陸怎么打卡?沉到海底怎么打卡?從歐洲通向亞洲的海底有350萬艘沉船,那些沉到海底的人怎么打卡?所以,我們的管理要開放模式�!�
任正非提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時機恰逢華為2013年的銷售營收2390億元人民幣(約395億美元)超越了愛立信(約353億美元),坐上了全球通信設備商的老大位置。以此為契機,任正非在2014年喊出了這樣一個口號,并貫穿過去的8年。
更廣為人知的是任正非于2017年12月11日在喀麥隆代表處的講話,他解釋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內涵:“利用西方的一些習慣,表述開放、溝通與交流。你們進行的普遍客戶關系,投標前的預案討論、交付后的復盤、飯廳的交頭接耳……我都認為在交流,吸收外界的能量,在優化自己。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Х葟d也只是一個交流場所,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交流的機會與場所,不要狹隘的理解形式”。
他強調,見識比知識還重要,“交流常常會使你獲得一些啟發”。所以很多年輕人到了華為,會被派駐到國外的各個代表處去鍛煉。我在華為的一位朋友就曾被派駐到西非,從人生地不熟到日常跟所在國的總理、各種部長開會、交朋友,這應該就是任正非所謂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吧。
虎嗅曾參加過華為2019年11月舉辦的歐洲創新日活動,隨處可見的是無論級別大小的華為員工與從歐洲各國奔赴過來的合作伙伴們談笑風生,如同老友相見。
2018年的一次分享中,孟晚舟將華為的創新研究計劃(HIRP)比作“為全世界的高校與科研機構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咖啡吧”。她說:“在這里可以思想交流,可以技術分享,也可以跟華為談合作。在這里,可以談理想,也可以談現實;可以談客戶需求,也可以技術創新。HIRP計劃旨在廣泛吸收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優秀思想,共同實現重大技術創新突破。自2010年在歐洲啟動以來,通過長期開展CFP(Call for Proposal)合作模式,已與全球30多個國家合作,基本覆蓋全球Top 100高校、100多位IEEE、ACMFellow及國家院士、5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從2014年開始,“華為創新研究計劃”通過華為官網公開對全球發布,分“Exploratory、Open、Flagship”三個類別。
孟晚舟說,Exploratory就是“喝咖啡”,更多的是通過技術峰會、論壇進行創新思想交流,或者引導學者進行“無人區”、學術前沿的基礎理論創新的探索研究。
“HIRP的Exploratory就是讓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像燈塔一樣,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別人,而且燈塔是科學家的,完全不影響科學家們去推動產業化。”孟晚舟說。
2022年5月31日,華為董事、科學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文偉在線上參加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峰會的演講中透露,2021年華為在大學合作上投入了27億元人民幣,其中與中國高校的合作投入約16億元。與之對應的,2021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比重高達22.4%。而過去十年里,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幣。
徐文偉還透露,華為正與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機構開展合作,通過產業界參與學科設計、校企聯合培養、科技競賽等全方位、多層次發現及培養高層次人才。
我們不難發現,與全世界喝咖啡的華為,充滿了對頂級科研人才的饑渴�!耙槐Х任沼钪婺芰俊保瑥淖置嬉馑忌�,既可以理解為吸收全球的頂級科研人才,也可以理解為吸收別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
任正非有一次對華為的科學家、專家們說:“主動去與跨界的人喝咖啡,多喝咖啡,你不就能吸收他的思想了嗎?這會對你的研究成果產生貢獻。大家要去看蛭形輪蟲的故事,我為什么反復說這個故事,就是希望大家要多交流,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與合作伙伴一起勝利,換來糧食,才能爬‘喜馬拉雅’。”
任正非的咖啡哲學或者說咖啡主義,或許跟20多年前的一件事有著莫大的關系。據IBM顧問回憶,1997年華為邀請了首批IBM顧問進駐華為深圳基地幫助推進華為公司的管理變革,而這些顧問走遍華為園區,找不到一個咖啡機。如今,華為的園區和全球各地的辦公室布滿了咖啡廳。
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對應的,還有“一桶漿糊粘接世界智慧”,任正非自稱手里拎著一桶漿糊。
他在2017年10月造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時說:“其實這桶漿糊,在西方就是膠水,這黏結人與組織的膠水本質就是哲學。前面三十年我提著這桶膠水,澆在大家腦袋上,把十八萬員工團結起來了�,F在我又提到這膠水到加拿大來了,也要澆到加拿大你們這些偉大人物身上,把全世界的科學家緊密連接成一個群體。這個哲學的核心就是價值創造、價值分享,共有共享,保護每一個貢獻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個集群,這個戰斗力是很強的,這個就是分享的哲學!這個哲學要黏結全世界優秀的人�!�
當時任正非可能沒有想到,一年多之后,他的長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扣押,華為則被美國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讓這位以低調著稱的70多歲老人在2019年馬不停蹄地出來接受媒體采訪——他一手拎著漿糊,一手端著咖啡杯,為華為,也為孟晚舟——其中就包括兩場《與任正非喝咖啡》(A coffee with Ren)。兩場對話吸引到了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兼執行總監喬治·吉爾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連線》雜志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教授,全球頂級計算機科學家、人工智能專家和未來學家杰里·卡普蘭,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英國電信前CTO彼得·柯克倫等,其中尼葛洛龐帝教授曾是喬布斯的老師。
在與任正非思想碰撞臨近結束時,喬治·吉爾德說:“(這個世界)其實也就一杯咖啡這么大。當任總在談論人工智能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他極有遠見。我認為,世界上沒有哪家公司的領導人能夠就技術發展這一核心話題進行如此深入而全面的分析,這就是美國應該與華為達成協議的原因。華為是全世界的資源,而不是應對后門和安全問題的小角色。”
在任正非與這些頂級學者的交流中,咖啡成為一種全世界都能聽得懂的語言,咖啡豆曾被英國社會學家紀登斯形容為“卓越非凡的全球化形象”,在企業的全球化扮演著催化劑的作用。據悉華為員工來自160多個國家,而華為的業務幾乎遍布全球,咖啡成為一種成本最低的溝通語言,也代表了華為對創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任正非在2020年與金牌員工座談會上說:“華為文化就是一條單基因鏈,必須有沖突來促變,心聲社區、遍地的咖啡館、AT的任職年限、專家委員會的任期制、董事會/監事會的任期制……都是改變單基因遺傳,防止熵增、沉淀、內卷化。”
不知這次把任正非的名言注冊成商標,會讓任正非的咖啡杯子飛出什么樣的黑天鵝。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