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退出所有社交平臺,仍會帶貨但心在AR
“我正式退出微博和所有社交平臺,再次埋頭創業去了”“感謝大家在微博上近13年的陪伴”。6月12日-13日,錘子科技CEO羅永浩兩度發文,宣告正式退網。此前,羅永浩已退出“交個朋友”管理層,雖然仍會以主播身份參與直播,但將投入更多精力在AR(增強現實)領域創業。為什么再創業選擇AR,因為他和團隊相信“AR是下一代計算平臺”,這是羅永浩用排除法在電動汽車和下一代計算平臺中選出的方向。
根據IT桔子統計數據,2021年AR領域共有10起投資,融資額18.65億元,2022年截至目前,該領域已有9起投資,融資額10.25億元。和主要落地在娛樂場景的VR(虛擬現實)相比,AR的名氣不大,應用范圍卻更廣。在智能手機領域跌了跟頭的羅永浩,已經準備了再創業的B計劃、C計劃,也清楚將不可避免地與大公司競爭,羅永浩認為自己的優勢在于時間窗口,也直言大概率會被巨頭收購。
“羅永浩”退網,“產品經理羅永浩”上線
“試試”,羅永浩在2009年9月7日第一次在微博發文。2022年6月13日,羅永浩再次感謝網友支持,宣布自己要去埋頭創業。
其實,在6月12日羅永浩預報退網的微博一出,粉絲們已經炸了鍋。“羅永浩退出社交平臺”的話題沖入熱搜,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該話題閱讀次數超2.3億,退網微博下的留言條數持續上升,點贊排名在前的留言多在挽留,“創業也別退出微博啊,想看你更新進展”“別走啊,創業不耽誤發微博啊”“以后從哪兒聽到你的消息?”……
從哪兒聽到羅永浩的消息?通過名為“產品經理羅永浩”的微博。“同事已經幫我開了一個名為‘產品經理羅永浩’的微博號,要我以后在上面做一些僅跟產品相關的專業交流,或通過相關交流招聘一些產品經理。我雖然口頭答應了,但不敢輕易使用。這個賬號有可能會用于辟謠”,他告訴媒體。
根據微博信息,“產品經理羅永浩”的微博賬號注冊于2022年6月3日,目前羅永浩已經關注了“產品經理羅永浩”微博賬號,但這一新賬號尚未關注任何科技圈賬號,也沒有發布一篇內容。
做過網站、培訓學校、智能手機、空氣凈化器、電商直播間的羅永浩,號稱“中國最好的產品經理之一”,坊間認為他熟稔個人IP運營之道,殊不知他有嚴重社恐。
“如果不用當眾表達還能維持運營公司,我愿意少活五年。”羅永浩曾對媒體直言,“這是非常誠實的想法。”他也承認,“做錘子科技時,因為我個人的影響力,為公司做了很多其他創業者很難做到的事情,比如在市場營銷和公共傳播方面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直接債務還剩不到1億元,會繼續直播還錢
錘子科技倒閉后,羅永浩當眾表達的更多。
2018年底,錘子科技的資金鏈斷裂,羅永浩欠下6億元債務。雖然后來錘子科技被字節跳動接盤,但不包括羅永浩個人。為了還清6億元欠款,羅永浩最后投身當下最火的直播帶貨行業。
“已發生的直接債務還剩不到1億元。按計劃本來今年3月底前就該全還完了,但因為去年底又出了些意外糾紛,全還完要到11月前后。為了不錯過再創業的時間窗口,盡快啟動新公司的工作,我跟交個朋友簽了個長約。交個朋友接下來幫我按月穩定地還完剩余債務,我把本來要再用半年多為交個朋友所做的工作,攤到未來幾年里逐步完成”,羅永浩向媒體辟謠了“天價分手費”。
目前羅永浩的直播間已更名為“交個朋友直播間”,羅永浩退網當天,交個朋友直播間也在正常直播。
“未來幾年,我還是會每個月給他們做幾場直播。過去半年多,我已經把自己的直播時長控制到公司總直播時長的3%以內,但銷售收入和利潤整體上還在增長”,從交個朋友成立第一天開始,羅永浩和交個朋友管理層都知道,羅永浩還完了債就會離開,如今已經找到了羅永浩離開后的解決方案。不過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交個朋友方面暫未透露羅永浩下場直播的具體時間。
下一站AR,藍海還是虛火
直播再見,AR你好。羅永浩退網的同時也揭開了他再創業的方向:AR。
其實有關再創業做什么羅永浩在2021年11月透過風,“下一個創業項目是一家‘元宇宙公司’”。羅永浩退網當天,STEPVR合伙人臧中堂還在朋友圈發布海報歡迎“老羅入局元宇宙”,海報正中VR兩字明顯。
不過,這次羅永浩選擇的不是VR,而是AR。用他的話說,“我們覺得VR的本質更像是游戲主機。三大游戲主機的全球年銷量是5000萬部左右,就算VR多了些社交屬性,一年賣到一兩億部應該也就到頭了。全世界同時持有量幾十億,每年能賣十來億部設備的,才能叫下一代計算平臺。我們相信AR就是下一代計算平臺,這在科技界很大程度上也是共識了”。
一般來說,AR概念總是和VR成雙成對出現,不過在公眾層面,AR的知名度似乎不及VR。對此,易觀分析文化消費行業高級分析師王媛婭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AR和VR強調的功能重點不一樣,AR在消費端的應用場景和案例相對比較少,主要是應用在B端領域,比如工業制造、在線辦公、醫療軍事等,更強調交互方式的創新,主要幫助企業端解決提效降本的問題。而VR主要強調沉浸感,能夠更容易應用到文旅娛樂這些消費端市場,滿足大眾用戶娛樂需求”。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向北京商報記者總結,“目前市面上的VR大多toC,AR大多toB,不過AR和VR依賴的技術路徑是一致的,也就是說VR沒有解決的時延、眩暈等問題,也是AR的瓶頸,這體現在消費級產品上,會影響用戶體驗,但在工業級產品上,就是災難”。
羅永浩沒有公開談論AR產品的細節,但談到了與科技巨頭的比拼,直言他的信心來自于時間窗口。 談到與科技巨頭的比拼,羅永浩的信心來自于時間窗口。具體的安排是:“硬件團隊會每年研發一款工程機,直到商業化條件和整體環境大致成熟再開售。行業普遍估計商業化條件大概會在五年左右基本成熟。至于軟件,我們會在幾年把內建軟件以及大量底層設計重構過的操作系統徹底寫完。”他希望在AR時代做出一個像2007年的iPhone+iOS一樣的東西,成為下一個平臺上類似蘋果一樣的公司。
實現上述目標有多大把握?他的答案是“非常渺茫”,被抄襲或被收購大概率在未來發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