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不足2%,巨子生物憑什么沖擊IPO?
這年頭沒有不囤面膜的女人,因為她們堅信沒有面膜解決不了的皮膚問題。如果有,那就敷兩張。
如今,又有一家面膜公司要上市,叫巨子生物,當然了,集美們可能對巨子生物的名字有點陌生,但咱們對巨子生物旗下大名鼎鼎的可復美、可麗金兩大品牌絕對能如數家珍,因為即便我們能躲過小黑書、小破站UP主們的反復種草,也躲不開直播間“給我沖”的搖旗吶喊。
巨子生物在近期沖刺港交所,會成為膠原蛋白面膜第一股嗎?在這之前,可以先了解下這家公司。
巨子生物創始人是西北大學教授范博士,范博士通過把膠原蛋白添加進可復美、可麗金,將二十幾年前的這項專利實現了最大程度的轉化,被行業稱為“類人膠原蛋白之母”。例如,主打玻尿酸保濕的,主打煙酰胺美白的,主打神經酰胺修復的,主打二裂酵母抗老的…當然,每次疊加的成份,也伴隨著疊加的溢價。在這之外,巨子生物廣泛合作各大醫美機構,市面上主流醫美機構均可代售巨子生物的面膜產品。
▲圖:巨子生物合作機構
醫美面膜市場“錢”景廣闊,蛋糕雖大,競爭也很激烈,要想獲得超額收益,就要不停在面膜基礎上疊加概念來吸引消費者。而根據巨子生物招股書信息顯示,巨子生物最近3年的毛利率分別高達83.3%、84.6%和87.2%;其2021年營業收入為15.52億元,凈利潤為8.28億元,凈利潤率為53.4%。
根據天貓旗艦店上價格顯示,可復美類人膠原蛋白醫用面膜每盒售價188元,平均每片37.6元。
▲圖:天貓旗艦店
我們通過招股書上毛利率87.2%來計算,188元的面膜,成本為24元,一片成本不到5元。
曾經在麗格醫美工作過的一位注射醫生對零態LT(ID:LingTai_LT)表示,一片普通醫用面膜八成以上的成分是水,成本3元左右,這種加了膠原蛋白的面膜也不會貴多少。其次,醫美客戶本身對膠原蛋白過敏的患者不建議使用,例如吃雞蛋過敏的患者不建議使用膠原蛋白面膜,所以不建議大規模推廣此類面膜,還是應該給美容術后需要皮膚護理的客戶來使用。
除了價格層面的利潤,多翻翻巨子生物招股書,會發現其研發費用極低,通過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巨子生物研發團隊為84人,占總人數的12.6%。2019~2021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140萬元、1338.1萬元及2495.4萬元,在營收占比分別為1.2%、1.1%和1.6%。
再看看醫美面膜(上市公司)同行的研發費用。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華熙生物(688363.SZ)研發投入2.84億元,占營收的5.75%;愛美客(300896.SZ)研發費用費用1.02億元,占營收7.07%;貝泰妮(300957.SZ)的研發費用為1.13億元,占營收2.99%。
面膜需要研發嗎?
行業從業者給的答案是需要的。面膜產業需要研發體系的,比如基礎原料研究、配方開發來保證市場競爭,其次秒面膜安全性、穩定性、功效等環節也需要研發技術的支持,因此,面膜產業需要研發,并且是持續的研發,才能有助于面膜的升級。
當然了,即便巨子生物只投入了不足2%的營業收入來研發,咱們重組膠原蛋白的美麗故事還是要繼續講下去的,怎么講呢?
那必須往最賺錢的方向去講,往皮膚填充所用的重組膠原蛋白方向去講(其功效類似于面部填充的玻尿酸,但號稱比玻尿酸效果更好)。此外,還在可復美的直播間里推出了柔膚水、乳液等可復美其他普通美妝產品。而從可復美拿下2021年雙11醫用敷料銷售冠軍的實績看,消費者仍然非常買賬。
在招股說明書中,巨子生物將針對頸紋的重組膠原蛋白凝膠和法令紋的交聯重組蛋白凝膠的面市時間定在了2024年。
巨子生物預計2024年推出填充法令紋的交聯重組蛋白凝膠,對此,麗格的前注射醫生認為,2022~2024兩年對于醫美快消行業來講,可一點都不短,足夠開發出一系列讓消費者滿意的高質量產品。填充頸紋的重組膠原蛋白凝膠和填充法令紋的交聯重組蛋白凝膠,能否讓消費者買賬,難度不小。
膠原蛋白美容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做個補水的面膜尚且可以,填充皺紋的可能性不大,之前就有很多重組蛋白的負面報道,這會給新產品帶來很大的問號。銷售過多依賴醫美機構,今后渠道咋辦?
隨著醫療美容走進大眾生活,醫美后,一般常規的面膜不能滿足用戶,于是在醫美機構的推薦下,醫用皮膚敷料面膜跟進市場。這就是巨子生物的主要銷售渠道。但因為醫美監管不夠完善,普通面膜尋求升級。
隨著監管部門的監管,“面膜”的字樣將妝字號和醫用敷料分隔開來,本質上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保護,這也是面膜行業正規化的節點。
巨子生物的可復美醫用敷料,就屬于“械”字號產品,醫用、安全成為其賣點。巨子生物可復美、可麗金面膜40元/片的高價就靠這個“械”字來站臺。
不得不承認,巨子生物的產品渠道選的真是好。巨子生物旗下產品組合共有105項SKU,主要銷售額靠兩款單品面膜——可復美和可麗金,財報顯示,2021年兩款產品占總收入比重分別為57.8%和33.9%,加起來超過九成。
在2019~2021年,巨子生物的經銷渠道收入分別為7.64億、8.60億和8.63億元,占總收入比重分別為79.9%、72.2%和 55.6%。正如巨子生物在某醫美論壇上宣傳的一樣,旗下系列產品已應用于3500余家公立醫院的皮膚科、激光科及民營醫療美容機構。
但是過多依賴線下渠道,同樣帶來不少風險。如持續增高的營銷費用,這在招股書上就能顯示,2019~2021年,巨子生物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0.94億、1.58億元、3.46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9.8%、13.3%、22.3%,連續三年增長。在面膜行業新人輩出的時代,燒錢換銷售的打法會給公司持續帶來壓力。
另一個風險就是價格雜亂,沒有體系。天貓旗艦店,可復美醫用面膜是188元一盒;在微商代購處,這盒產品就只要100元;在機構代理的淘寶店,87元可以買到一盒;而在抖音直播間,50元就能買到一盒。如此的價格體系,不免讓消費者對產品價格存疑,如此頻繁的降價促銷,更讓客戶感覺到價格體系的紊亂。
醫藥行業從業者給我們科普稱,醫美面膜的進貨渠道,會很大的價格差異,低價的是一種促銷方式,就跟藥品器械一樣,零售價是批發價的幾倍,所以同一產品的不同渠道價格差距很大,這會讓行外人感到詫異。
巨子生物號稱是美妝界的“中國華為”,那么想刻畫出屬于面膜國貨品牌的榮耀未來,這些問題,亟待巨子生物去解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