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泰妮首次投資,為何選擇這個國產底妝?
無論是行業還是資本圈,以貝泰妮、華熙生物等本土企業為首的產業資本備受關注。它們的投資方向,一定程度上代表美妝市場的發展方向。
產業資本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風險投資基金)強勢崛起成為近兩年一大趨勢。
和其他資本方式不同,產業資本更多為企業戰略服務,以向上下游商業版圖拓展,而后通過效率改造和新技術應用重塑產業生態,以達到強化自身產業龍頭地位的最終目的,這也是為什么資本市場如此重視產業投資的原因。
去年,貝泰妮集團成立三家投資公司,“海南貝泰妮投資有限公司”、“海南貝泰妮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海南貝泰妮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月14日,《未來跡Future Beauty》獲悉,貝泰妮集團首次出手選擇了彩妝領域,領投專注底妝研發的方里FUNNY ELVES,青銳跟投,投資額共達數千萬元。據悉,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品牌的產品升級、線下渠道建設和團隊擴充。
01
方里有何來頭?
能被貝泰妮看上,方里FUNNY ELVES作為一個誕生于2019年的底妝新銳品牌,相對于其他新銳彩妝品牌有何優勢?
首先,最大的亮點在于發展速度。
是的,這又是一個增長“神話”。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方里僅憑6個SKU,線上銷售額超過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300%。
方里天貓旗艦店數據顯示,品牌銷量最好的一款柔焦蜜粉餅總銷量超過40萬,位列天貓粉餅618加購榜第三名。在抖音官方旗艦店,方里銷量已達46萬+件。
其次,重視研發,自建研發實驗室。
據了解,在品牌建立不久,方里聯合美國科學家團隊,合資共創方里美國肌膚仿生實驗室,負責基于品牌團隊的數據進行新型原料及優質配方的開發工作。此外,經過長期的用戶調研,方里還建立了自己的配方庫。目前,品牌的產品配方師也均來自國際一線研發機構,
據方里官方表示,在品牌第一塊粉餅上線之前,這款產品經歷過36次配方和工藝調整。
方里美國肌膚仿生實驗室
其三,自建供應鏈。
據了解,方里創始人兼 CEO 楊菊在進口化妝品供應鏈行業擁有 10 年經驗,曾創立悅之謎(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知名 MCN 機構,并曾經營杭州大賣供應鏈有限公司,從事創新美妝產品的開發。
據方里官方信息,品牌目前的原材料選擇來自美國、日本等六個國家,并且對原料進行二次加工和在制作工藝上也進行了調整。
其四,在團隊構成上,除了創始人楊菊,首席市場官陶子曾是小紅書電商核心成員,擁有 10 年以上市場管理和美妝品牌商家運營經驗。方里還與曾任雅詩蘭黛集團首席技術官Harvey Gedeon合作,后者曾負責SKII、海藍之謎、雅詩蘭黛小棕瓶等經典產品的研發工作。
第五點,線上線下融合的渠道策略。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方里的線上銷售渠道集中在天貓旗艦店、抖音,以及淘C等分銷渠道,同時在小紅書進行內容運營。
線下方面,目前品牌已入駐線下銷售點超 1000 個,預計 2023 年國內線下銷售點能達到 3000 個。
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渠道矩陣,也被業界認為是新銳美妝品牌發展的必然趨勢。
02
入局底妝
“尖子生”貝泰妮要破圈
首個投資選擇底妝品牌,貝泰妮顯示了要破圈發展的決心。
《未來跡Future Beauty》對比貝泰妮近3年主要財務數據發現,2019年到2021年,集團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9.44億元、26.36億元、40.22億元,營業凈利潤分別為4.12億元、5.44億元和8.63億元。集團營收和凈利潤幾乎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增幅,發展快速,利潤率高。
發展勢頭良好,但風險也不是沒有。
在貝泰妮40多億元營收中,98%來自主力品牌薇諾娜。集團也在財報中曾提示過收入來源單一的風險問題,表示:“如果未來‘薇諾娜’品牌運營策略失誤、遭受重大負面新聞、市場認可度降低,或者發生品牌被盜用、被侵權等情況,都可能導致該品牌產品的銷售收入下滑,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盡管近年來集團啟動多品牌策略,但WINONA Baby、資潤、痘痘康等旗下子品牌均聚焦護膚領域,跨度并不大。
此次對于新銳彩妝品牌的投資,被業界視為發力新賽道,多業務模式發展的開始。
口罩之下,彩妝市場目前增速整體呈現乏力,但依然是僅次于護膚的第二大市場。據艾瑞咨詢分析,目前中國彩妝(含底妝)市場復合增長率在10%左右,到2025年將成長為1046億元的大市場,而底妝將成為其中占比最大的板塊。
在《未來跡Future Beauty》近期開展的渠道調查中,多位美妝店主也指出,底妝產品在功效方面紛紛開始升級,遮瑕之外更養膚,比眼部和唇部類彩妝產品的使用頻次高,溢價空間高,回購率也高。
有業內人士指出,貝泰妮選擇底妝品牌方里,除了雙方都對科研的重視,也是基于自身對品類探索的基礎之上。事實上,薇諾娜在底妝方面已有一定的探索和積累,在現有的產品矩陣中,薇諾娜已經推出了定位敏感肌人群的BB霜、素顏霜、隔離霜等產品。
03
CVC正塑造美妝新格局,
從“賺錢項目”轉向產業效應
2022年以來,隨著外資美妝巨頭歐萊雅和資生堂先后曝出在中國市場設立投資公司,以美妝企業主導的CVC投資正越來越受到關注。
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不完全統計,歐萊雅、資生堂、聯合利華、拜爾斯道夫等跨國集團均在中國市場建立投資版圖;本土企業中,貝泰妮、華熙生物、麗人麗妝、立白、珀萊雅這五家集團均在2021年設立投資公司,百雀羚、丸美、拉芳、歐詩漫、水羊國際等公司也更早些時候成立投資公司。
“這反映出一個趨勢,即美妝行業產業資本的強勢崛起。”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其實在國內產業資本崛起是近兩年消費行業乃至高新技術行業的大勢,這些企業正以技術力量拆解產業鏈、改造上下游、提升產業效率。”
產業資本,不僅為創立企業帶來第二增長曲線,更被認為是能真正改造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重要力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