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翻盤”有望了
走過成熟期的企業,沒有了新鮮感,只有走向沒落。
問題是,經濟環境趨寒的時代,除舊布新也不像往日那般灑脫。
尤其像格力這樣的“大象”,牢牢抓住空調這根主線,似乎才是企業緊跟時代平穩過渡的傳統方式。
董明珠卻沒那么多顧忌,揮刀砍掉空調線,落在砧板上。
她說:空調先關了,我要下廚。
1、做掉渠道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格力的成功,那便是:左手提著技術這條明線,右手牽著渠道暗線,編織出空調行業最大的一張網。
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7年,借著珠海國企改革的東風,格力開始允許區域銷司持有10%的公司股份。
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
過去在面對格力這樣一個強勢企業的時候,經銷商很難將進貨價談低,作為靠吃差價賺錢的角色,經銷商實際上站在了格力的對立面。
但是股權結構引入經銷商以后,這些股東不再以博弈來謀生存,而是為了格力的整體利潤來謀發展——格力和經銷商成為利益共同體,線下專賣店也得以鋪開。
當然,這只是渠道建設的第一步,格力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利益分配、經銷商把控力度的強弱等。
為了達成公司銷司的協同,形成統一戰線,格力給予分紅的同時,決定額外“發糖”:
1)淡季返利:9月至次年3月低價刺激拿貨
2)年終返利:年終向經銷商回饋部分利潤
3)提貨獎勵:9月至次年3月提貨返點獎勵
4)打款貼息:9月打款貼息獎勵經銷商
四大返利政策下,格力將自身的貨款周期與經銷商聯動起來,淡季提前打款、旺季提貨銷售,使得全年收入幾乎能夠平滑過渡。
事實上,這一蓄水模式并非百益無一害。
渠道要想實現水庫的功能,完全需要足夠堅韌的、有能力投入大量資金囤貨的經銷商,就為日后轉型成本的抬高埋下了隱患。
這是后話,而當時格力在推進這種模式上,更加有著無法抗拒的誘因——就是與經銷商利益深度綁定,真正擁有了渠道的控制權。
因為經銷商一旦有了開發市場的動力,就會自發地幫格力拓店;同時,格力通過控股的形式,間接控制了這些專賣店,節約下自建渠道的成本。
在此背景下,格力愈發強勢,2009-2012年間預收/營收比例均保持在20%以上,大幅高出行業平均水平。
然而,近年來線上營收占比逐步提高,疊加空調消費季節性減弱、更新換代加快等因素,格力的渠道營銷模式備受沖擊。
格力決定轉型,“做掉”舊渠道。
“改革首先就是革自己的命”, 5月31日舉辦的2021年業績說明會上,董明珠如是說道,“商家過去的老方式或許已經落伍了。這兩年我們一直在探索渠道的變革,比如直播。”
2020年開始,董明珠切入線上直播賽道,全國十三場格力直播帶貨活動、總金額476億元,號召力驚人。
隨后她又培養出一名直播接班人——孟羽童,其帶貨首秀4小時總觀看人數11.3萬、單場銷售額約為62萬,GMV遠超平均,現在孟羽童的抖音粉絲已經逼近200萬。
其次是以微信小程序“格力董明珠店”為私域流量入口,格力試圖實現線下門店線上平臺彼此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 年底,格力線上經銷商店鋪超過70家,新零售框架初步建立。
而真正的渠道改革,還在于降低渠道加價率、削減經銷層級。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格力直接釋放了5%-10%的渠道加價率。
至于層級精簡方面,格力將銷司定價權收回,后者只需要在網批平臺提貨,完成購買交易后格力會按照相應的比例發放傭金。
這樣一來,經銷商只為消費者提供售后、安裝、產品設置等服務,對于格力來說降低了加價率,至于銷司本身也能扮演好服務商的角色。
中信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起格力與美的線上價差相比明顯下降,改革成效初現。
接下來格力還將自建物流、倉儲。
既然經銷商不再承擔壓貨和庫存的職能,那么相應的,渠道響應和周轉效率就需要提升。
因此只有加碼數字化、信息化的自建渠道,才能實現董明珠口中的“按需囤貨”。
細細想來,格力這場渠道之戰看似革了自己的命,實則縮短了與消費者的距離——有了經銷、代理層級的扁平化,給渠道商送春風的日子再不會有了。
2、別太把空調當回事兒
雖說渠道之變縮短了供應鏈,但格力空調能否穿越周期猶未可知。
實際上,查看2021年的財報,就會知道格力在白電“三巨頭”中已經掉隊。
4月29日,格力公布了2021年的業績,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878.69億元,同比增長11.69%,歸母凈利潤達230.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1%。
作為對照,美的集團同期營收3412.33億元,同比增長20.06%,盈利285.74億元,同比增長4.96%。
從營收和凈利潤來看,格力不僅敗于對手,甚至不比疫情前的2019年。
唏噓之余,難免心生疑問:蟬聯11年銷冠的格力為什么輸給了美的?
除了上文提到的銷售渠道不夠完善,其實只有一個原因——格力把空調太當回事兒了。
疫情期間缺芯危機、原材料短缺、供應鏈承壓、運價上漲,這讓單一收入不再牢靠。
財報顯示,格力電器的2021年營業收入中,空調業務收入占70%,為1317億元,而第二大業務生活電器營收僅為48.8億元。
相比之下,美的空調收入占41.6%,消費電器占38.6%,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規模也達到了8%,布局均勻得多。
這一點董明珠心知肚明,她在業績會上表示:未來格力的家電消費品全品類、新能源、智能裝備、高端電容等都是不錯的成長點。
董明珠更是呼吁股東不要老講格力空調,要全系列關注格力電器。
日前,格力舉辦了一場戰略發布會,會上推介了冰箱、油灶、蒸烤雙能機、凈水機和洗碗機五大系列產品,傳遞出格力在多元化戰略上的積極信號。
以奧維云網的數據為證,2021年中國廚衛市場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為9156萬臺、1528億元,零售額同比增長7%——恰是在提醒格力“這邊風景獨好”。
其實,往后家電互聯互通的時代趨勢下,專注空調已經格格不入。
白電、黑電、廚電、小家電,它們的邊界逐漸模糊,以后區分方式或只在智能與否。
那么回到格力,誰敢說不會下廚的冰箱不是一個好空調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