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國影院表現如何?我們調研了50個城市
來源/Mall星人
撰文/郭歆曄、司馬和一
受疫情沖擊、行業式微等因素影響,雖然影院有點啞火,甚至一些購物中心的影院已經轉型為餐廳、劇院、劇本殺場所。但影院數據,仍然不失為一張靈敏的商業晴雨表。
相對于城市GDP和社零數據,影院消費數據由于同時涵蓋票房、觀影人次、票價三項數據,對觀察城市商業活力更具細節價值。
與零售乃至餐飲業相比,影院更容易受疫情影響,而且每年乃至每月片源質量并不穩定,使得影院消費數據具有很大的波動性。但是,如果我們專門觀測票倉城市(集中產生票房的城市),相當于提取了典型樣本數據,其反映的商業情況對我們了解相比上一年的商業活力比值,具有直接的參考意義。
本文統計樣本來自全國票房最高的50個票倉城市。這50個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也是內地商業及購物中心最發達之城市,合計票房占全國總票房的六成以上。
【TIPS】平均票價方面,我們計算了2022年H1與2021年的漲幅。觀影人次與票房收入方面,因為暫時缺少2021年票倉城市H1的數據(有票倉城市2021年全年數據),因此我們將今年H1的數據與去年全年數據進行比值,因此來觀察今年H1相比去年的規模和活力變化。
01
觀影人次:上海下滑,石家莊顯活力
從今年上半年觀影人次來看,受疫情封控影響(3月12日至7月7日上海影院全市停業),老牌全國冠軍上海以1120萬人次跌落至第五,北京1334萬、成都1322萬、廣州1161萬、重慶1158萬分居前四(數據四舍五入,下同)。
深圳933萬、武漢912萬、杭州758萬、南京663萬、長沙613萬位居全國第六至第十。
從「2022年H1觀影人次VS2021年全年觀影人次」來看商業活力比值,表現最差的十大城市分別為——上海、天津、蘇州、深圳、東莞、西安、長春、嘉興、鄭州、金華,比率均低于30%,其中全城影院關停2個月以上的上海與天津,兩城的占比均僅為23%。
【TIPS】因為春節檔等因素,不考慮影片質量的差異,H1觀影人次商業活力理想比值應在50%左右甚至更高。從全國范圍看,今年上半年觀影人次3.97億,2021年全年11.67億人次(2021年H1觀影人次6.82億,占全年的58%),2022年H1全國觀影人次較上一年的商業活力比值為34%。
「2022年H1觀影人次VS2021年全年觀影人次」表現最好的十個城市,分別為:石家莊、大連、哈爾濱、佛山、揚州、重慶、鹽城、海口、徐州、成都。
石家莊、大連、北京、哈爾濱、上海是“2021VS2019”觀影人次商業活力比值最低的五個城市。而石家莊、大連和哈爾濱“2022H1VS2021”的表現分別達到51%、42%和41%,所以石家莊大連哈爾濱這三個城市相比去年可謂徹底反彈。
02
票房收入:天津衰減最嚴重
票房收入方面,盡管疫情封控影響,上海今年上半年約60%以上的時間,處于停滯或受嚴重影響的狀態,但依然以6.33億元位居亞軍(以往連續多年蟬聯全國冠軍)——上海強勁的基礎實力可見一斑。
而北京以7.58元后來居上位列第一,成都、廣州、重慶、深圳、武漢、杭州、南京、蘇州則分居第三至第十位。
從「2022年H1票房收入VS2021年全年票房收入」來看商業活力比值,大半城市深受上半年疫情封控沖擊,表現最差的十大城市分別為:天津(24%),上海(25%),深圳(27%),蘇州(28%),東莞(29%),西安(30%),南寧(31%),長春&杭州&珠海(32%)。
【TIPS】因為春節檔等因素,不考慮影片質量的差異,H1票房收入商業活力理想比值應超過50%。從全國范圍看,今年上半年票房收入171.80億元,2021年全年470.33億元(2021年H1票房275.68億元,占全年的59%),2022年H1全國票房較上一年的商業活力比值為37%。
「2022年H1票房收入VS2021年全年票房收入」表現居前的十個城市為:石家莊(56%)、哈爾濱(45%)、鹽城(44%)、揚州(42%)南通(41%)大連&佛山&徐州(40%)、泉州&重慶(39%)。
03
票價漲幅:臺州最高,成都&惠州最穩
各大城市的觀影人次在2019年見頂,之后各城市影院紛紛漲價,以減少票房損失。
今年上半年平均票價(含訂票費用,下同)最高的十大城市為:北京-56.9元,上海-56.6元,深圳-47.3元,臺州-47.2元,金華-46.3元,溫州&杭州-46.2元,嘉興&南通-45.6元,福州-45.3元。
其中,來自浙江省的城市有5座,占了半壁江山。
今年上半年平均票價最低的十個城市為:佛山-38.1元,中山-38.4元,珠海-38.9元,蘭州-39元,南昌-39.3元,武漢-39.4元,重慶-39.5元,惠州-39.6元,成都-40元,海口-40.5元。
其中,來自廣東省的城市有4座,可見廣東的票價相對性價比較高。
依據「2022年H1平均票價VS2021年去年平均票價」的漲幅(也受新影院設施及上映大片3D及巨幕片源占比影響),錢包“最吃虧”的十大城市分別為——臺州(19%),鹽城(17%),南通(16%),嘉興(15%),常州&揚州(12%),泉州&濰坊&無錫&溫州11%。
由此來看,票價漲幅最高的城市主要為長三角二三線城市。
票價相對“溫和”的十個城市是:成都&惠州(1%)、南寧&深圳&蘭州&中山&廣州&珠海(3%)、海口&重慶(4%)
由此來看,華南與西南城市居民幸福指數較高(票價通脹率小)。
04
規模和活力,都是商業的命脈
規模看,雖然今年上半年上海的觀影人次和票房收入都有下滑,但絕對值依然霸榜前十。這與城市整體商業的繁榮度和新進是吻合的,盡管上半年上海商業受到重創,但并不影響其商業標桿城市的地位。
將觀影人次和票房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交叉比較,可以發現,北京、成都、廣州、重慶、深圳、武漢、杭州、南京等八座城市同時進入前十,大致可印證這八座城市的商業供給力和消費力在全國范圍的實力排名。
此外,長沙進入觀影人次前十,但未進入票房前十;蘇州進入票房前十,但未進入觀影人次人次。這大致可說明長沙和蘇州表現出足夠的商業沖勁,但仍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但是,面對殘酷的現實,除了規模,我們也要看到各大城市今年商業活力不同程度的衰減。上海、天津、深圳、東莞、西安、長春、蘇州,這七座城市在觀影人次和票房收入的H1商業活力比值方面,都排到了末十位。很大程度上,與上半年這些城市在疫情方面受到的重擊有關。
與此同時,石家莊、大連、哈爾濱、佛山、揚州、重慶、鹽城、海口、徐州、成都等八座城市,在觀影人次和票房收入的H1商業活力比值方面,均排名前十。但需要指出的是,石家莊、大連、哈爾濱等城市今年上半年活力表現優異,主要原因之一是去年表現墊底導致基數低,所以反彈相對明顯。
我們相信,只有規模和活力兼備,才能代表一座城市真正的商業繁榮,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商業行穩致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