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第一股”來了,五芳齋市值50億
月餅節前夕,粽子股上市!
8月31日,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五芳齋,603237.SH)正式在A股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粽子第一股”由此誕生。
此次IPO五芳齋發行價為34.32元/股,開盤后不久漲停。截至8月31日A股收盤,五芳齋報收49.42元/股,對應市值49.79億元。
五芳齋是一家從事以糯米食品為主導的食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目前已形成以粽子為主導,集月餅、湯圓、糕點、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食品為一體的產品群。
數次沖擊IPO之后,五芳齋終于在今年1月過會,距離“粽子第一股”,僅差臨門一腳。本次IPO全部為公開發行新股,不涉及老股轉讓;其公開發行2518.58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的25%。
「不二研究」發現,五芳齋在新版招股書中更新了2021全年及2022上半年的業績數據。其中2022上半年,其營收為18.09億元,同比減少15.32%;同期的凈利潤為2.43億元,同比減少20.89%。
盡管2019-2021年營收與凈利雙增,但其仍未擺脫“粽子依賴癥”;以2021年為例,五芳齋營收28.92億元,來自粽子銷售的收入為9.19億元,當期營收占比高達73.06%。
▲圖源:五芳齋官微
截止2021年12月31日,五芳齋通過直營、合作經營、加盟、經銷等方式共建立478家門店,五芳齋主營業務收入主要集中在以江浙滬為主的華東地區,其近三年收入超5成均來源于華東地區。
去年9月的舊文中,我們聚焦于五芳齋三戰IPO,“百年老字號“的粽子業務瀕臨天花板。時至今日,盡管從品類到營銷 “出圈”,但五芳齋的“粽子依賴癥”未解;“粽子第一股”不僅需要新故事,更需要新業績。由此,「不二研究」更新9月舊文的部分數據和圖表,以下Enjoy:
走,去“粽子一哥”五芳齋買月餅!
五芳齋再次加入每年一度的月餅營銷大戰。年銷近4億只粽子,“粽子一哥”五芳齋為什么要做月餅?
其實,這家年銷售約4億只粽子的百年老字號,早已開始“斜杠”道路:粽子之外,五芳齋的產品矩陣還涵蓋月餅、糕點、餐食等領域。
▲圖源:五芳齋官微
同時,其還借助“五芳影業”頻頻出圈:從粽子的“硬核科幻”到月餅的古早紀錄片,在營銷上積極靠攏后浪。
在「不二研究」看來,作為進取的百年老字號,五芳齋在產品矩陣和營銷上成功“出圈”;但是,從招股書的財務數據和業務結構來看,其暫時未能走出粽子業務的舒適圈。
▲圖源:五芳齋官微
出圈的營銷故事之外,用腳投票的資本市場或更看中實際數據:在瀕臨“天花板”的粽子之外,“粽子一哥”還有哪些投資價值呢?上市,并不是五芳齋的終點。
三次沖擊"粽子第一股"
時至今日,五芳齋已經走過了整整100年。
相傳“五芳齋”這一名稱誕生于清道光年間,1921年張錦泉在嘉興開設了首家“榮記五芳齋”粽子店,是為五芳齋的前身。
1992年,五芳齋粽子公司成立,并于次年被評為“中華老字號”;1998年,通過國企改制,五芳齋實業正式成立。
在國企改革的推進和各路資本的拉扯中,五芳齋股份逐漸被遠洋集團(五芳齋集團前身)控制。
據其招股書顯示,五芳齋集團直接持有公司40.36%的股份,并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遠洋裝飾間接持股9.7%,合計持有公司50.06%股份。厲建平與厲昊嘉父子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右一為五芳齋董事長厲建平- 圖源:五芳齋官微
早在2019年,五芳齋就開始沖刺A股。三年內,五芳齋三換上市輔導機構,此前尋求廣發證券、中金公司輔導均中止,2020年浙商證券成為第三家輔導機構,終于助其順利“畢業”。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五芳齋營收分別為24.23億、25.07億、24.21億、28.92億和18.09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97億、1.63億、1.42億、1.94億和2.42億,2018-2021年,其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5.24%、45.43%、44.57%和43.24%。
其中2022上半年,五芳齋營收同比下降15.32%,凈利潤同比下降20.89%。
五芳齋解釋,業績的下滑主要受新冠疫情及主要原材料成本上漲影響。其中毛利率雖較2018、2019兩年有所下滑,但仍高于同業其它上市公司。
相較于可比公司平均38.78%的毛利率高出約5.79%。
從銷售費用來看,盡管在有意控制下有所下降,但五芳齋的銷售費用仍高于同行水平。2018年-2021年,五芳齋的銷售費用分別約7.7億、7.6億、6.9億和7.8億元,銷售費用率均近30%,明顯高于同行17.61%的平均水平。
在「不二研究」看來,高銷售費用或歸因于其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展,由此產生的運輸倉儲費、門店房租及服務費等相關費用較高。
招股書中同時提示了其上市失敗的風險,若五芳齋不能在2021年12月底或2022年12月底完成在A股的上市,寧波復聚、寧波永戊兩家投資機構有權要求五芳齋回購共計4.9%的股份。
賣粽子還是好生意嗎?
賣粽子是五芳齋的主要收入來源。
招股書顯示:2018-2021年,粽子產品收入分別為15.02億、16.09億、16.44億和20.08億,占五芳齋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達66.28%、67.74%、70.77%和73.06%;同期,其粽子產量分別為4.24億只、4.11億只、3.63億只與4.52億只。
據其招股書援引的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0年端午節中國粽子品牌排行榜單中,五芳齋位居榜首,其后依次有北京稻香村、真真老老、知味觀、三全食品等。
據中國食品數據統計,2020-2024年全國粽子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7%,相較于2015-201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下降了近3%。
招股書顯示,五芳齋的粽子銷量也呈現下滑態勢,2018-2021年分別為4.11億、4.08億、3.66億與4.48億只,2020年銷量同比下滑11%。
某種程度而言,我國粽子的市場規模已逼近天花板。
「不二研究」注意到,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五芳齋依靠提價維持主營業務收入的穩定。2018-2021年,粽子產品銷售單價從2.99元/100g上升至3.64元/100g,漲幅達到25.08%。
同時,粽子的銷量具有嚴重的季節性,報告期內超五成收入集中來源于第二季節,導致產能全年分布不均。
旺季時,五芳齋需通過委外加工滿足生產需求,且委外加工產量占比逐年上升,2018-2021年占公司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為11.66%、13.40%、25.01%、24.41%。但淡季時產能較大比例閑置,拖累全年產能利用率。
對于五芳齋最引以為傲的“百年老字號”護城河,在粽子賽道似乎也“平平無奇”。據錦鯉財經稱,截至2021年6月15日,淘寶的粽子銷量超2億元,其中月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品牌,都是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
五芳齋董事長厲建平曾在2018年接受財經雜志《金融世界》采訪時稱,2008年五芳齋聘請咨詢公司調研,中國的粽子市場在30億,五芳齋已經占據了25%的份額。
他表示,“粽子圈子也就這么大,差不多到‘天花板’了。所以我們很明確,要突破‘天花板’就一定要走出來,不能只做粽子。”
或基于此,在粽子之外,五芳齋積極開拓其他的產品品類。
招股書顯示,在2021年的收入貢獻中,月餅系列占比8.0%、蛋制品、糕點、鹵味等新型產品占比9.76%、餐食系列占比9.17%。
不受節令影響的餐食業務,或是五芳齋下一步戰略的主攻方向,但成效似乎不及預期。
2020年,五芳齋餐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07億元;蛋制品、糕點及其他業務收入同比下降0.12億元;僅有月餅系列,從2018年的1.55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1.85億元。
在「不二研究」看來,五芳齋新拓展業務尚不穩定,其寄希望于餐食業務成為第二增長曲線,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百年老字號的互聯網自救
作為一家浙江的百年老字號,五芳齋線下網絡的區域特色明顯。招股書顯示,目前,其門店最集中的華東、華中等地區,貢獻了56.09%的收入。
除了江浙滬“大本營”,五芳齋在國內其他省市滲透率有限。
招股書顯示:在渠道方面,截止2021年6月30日,五芳齋通過直營、合作經營、加盟、經銷等方式建立了497家門店;同時,五芳齋門店拓展規劃指出,直營門店將在2021年增加8家,2022年增加13家,2023年增加30家。
虧損或是關店的最主要原因。據招股書,2020年,169家五芳齋直營店中約有100家門店處于虧損狀態,且不少店面連續三年虧損;在42家合作經營店中,超過一半的門店也出現虧損。
硬幣的另一面,作為能夠有效沖破地域限制的電商模式,自然成為五芳齋發力重心。
此外,據招股書顯示,早在2009年五芳齋就組建了電商團隊,在天貓平臺自營“五芳齋官方旗艦店”。
2021年五芳齋電商直營渠道銷售金額為8.51億元,成為公司直營業務最大收入來源。加上6.76%的線上經銷,2021年電商渠道合計貢獻了營收的30.97%。在線下門店大比例虧損的情況下,線上收入為總體盈利貢獻良多。
在「不二研究」看來,依靠互聯網賦能,百年老字號或能在線上獲得新生。但是,渠道并非決定性因素,在破除線下店鋪的地域限制之后,五芳齋需要更多地回歸產品本源,建立核心護城河。
在魔性洗腦的營銷加持下,五芳齋以“五芳影業”的名號踏上了破圈之路。
▲圖源:五芳齋官微
2020年6月,五芳齋的咸鴨蛋廣告在B站成功破圈,目前播放量已達248.7萬,其中的經典畫面甚至成為風靡一時的表情包。
2021年五芳齋端午故事片《尋找李小芬》也在微博收獲了399萬觀看量。
據「不二研究」不完全統計,2020年,五芳齋共拍攝了49支廣告短片,僅在端午期間就有11支,還曾買下B站一天的Banner廣告位進行宣傳。
除此之外,2020年五芳齋還與18個不同領域的品牌進行聯名,如迪士尼、小罐茶、拉面說、百事、鐘薛高、AKOKO等,在最易獲得后浪歡心的魔性洗腦風格上一路狂奔。
只可惜,營銷上的成功,是否真的能轉化成銷量?五芳齋招股書顯示:2020年 -12.90% 的凈利潤增幅,似在宣告營銷與業績并無線性相關關系。
▲圖源:五芳齋官微
五芳影業精準把握后浪喜好、積極擁抱Z世代的態度,或許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實現轉化。
沒人能夠保證:“出圈”即可開啟新增長。五芳齋是否借力后浪營銷重獲新生,還有待時間進一步檢驗。
老字號的新舞臺?
老字號進入資本市場儼然已成風潮。
《2020企查查中華老字號商標大數據報告》顯示,目前共有60家上市公司擁有中華老字號商標,分布在白酒、中醫藥、餐飲、調味品等各個賽道。
上市后的老字號,有的成為巨擘;有的黯然退市;還有的風光一時、沉寂良久……你方唱罷我登場,上市并非起死回生的良藥、也非終點。
若此次能夠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對于五芳齋而言,在這個新舞臺上,同樣是一個焉知非福的新開始。
參考資料:
1.《百年老號五芳齋IPO:靠提價維持粽子營收,對賭協議浮出水面》,綠松鼠
2.《五芳齋往事》,斑馬消費
3.《“粽子一哥”五芳齋的鎧甲與軟肋》,《財經》雜志
4.《一年賣4億只粽子,“百歲”老字號五芳齋要上市……》,中國企業家雜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