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小賣部斷貨王,靠啥拿捏消費者?
如今冰淇淋的種類五花八門,讓人難以抉擇,消費者甚至刻意避免買到雪糕刺客,但在上世紀90年代,也就是80后上小學的時候,卻有一款產品備受歡迎,甚至成為校園小賣部的斷貨王。
有的地方叫它冰袋,有的地方稱它為冰凍果汁,還有的地方稱其為果凍條。
比碎碎冰成名的早,卻成為孩子們的最愛,它也是最早做渠道下沉的產品之一。
01
冰凍果汁的威力
只要是夏天,校園里總會充滿著果汁的味道,那是來自于冰凍果汁的杰作。
冷藏和冷凍均可,如果實在渴的厲害,常溫的也能解渴。
就是這樣一包小小的飲品,陪伴了許多人的童年。
冰凍果汁沒有固定的品牌,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最愛,而它的配料表放到今天就是“五毒俱全”,卻在當年成為校園小賣部的斷貨王。
為什么呢?
首先就是便宜,當年可口可樂3元的時候,冰凍果汁只賣5毛錢,而比它稍小的果凍條才買1毛一包,許多小孩都會豪投1元,抓上一把果凍條,慢慢喝。
按照當時的零食價格,冰凍果汁和果凍條算是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因為既可以解渴又可以解暑。比冰淇淋劃算,最重要的是還能降溫。
其次就是社交性強,即便是5毛一袋的冰凍果汁,很多孩子也能請得起,因此冰凍果汁也成為好朋友直接聯絡感情的物件,如果是1毛1條的果凍條,那么更能廣交朋友。
當然冰凍果汁的社交屬性并不僅限于請客,而是互動。
咬出一個小口,用力一捏,一道細流噴涌而出,像呲水槍一樣,孩子們在夏日里互相打鬧著玩。
但更多人喜歡冷凍后的冰凍果汁。
一包冷凍后的冰凍果汁,足夠品上一個午后,從堅硬的冰塊到水冰混合,再到冰涼的液體,不同的形態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體驗。
便宜、耐吃、好玩是冰凍果汁頗受歡迎的關鍵,而這三點也恰是當下休閑食品所要追求的核心。
當然有人說冰凍果汁可能不健康,但消費者需要的是被滿足的需求和極致的性價比,至于健不健康,在當時并不是首選。
圖源:小紅書用戶
02
冰凍果汁的渠道力
如果你只認為冰凍果汁只出現在校園小賣部,那你就膚淺了。
在當時,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冰凍果汁的市場。
除了小賣部的冰箱里,還出現在走街串巷的冰淇淋商販中,還有馬路邊老奶奶的泡沫箱里。
那個年代冰箱還是稀罕物,因此泡沫箱成為冰淇淋的保溫箱,揭開泡沫箱上的棉被,里面放著整整齊齊的冰淇淋,而冰凍果汁絕對不會缺,因為它既能當產品又能維持泡沫箱的溫度。
除了城市里,冰凍果汁甚至下沉到了鄉村,通過批發商,終端客戶可以把產品賣到自己認為可以賣的任何地方,這是供小于求市場下獨有的魅力,更是物流閉塞性良性封閉市場所帶來的紅利。
不必擔心過度競爭。
走在田間,太陽當頭照,此刻一支冰棍就是救命藥,而冰凍果汁可以說是空調,讓人瞬間冰涼起來。
可以說在當時這樣一款非知名產品都做到重視渠道,尤其重視線下渠道,令人佩服。
強渠道覆蓋,意味著產品曝光度的增加,也為產品帶來了更多的消費者。
從校園小賣部到街頭巷尾,再到山野田間,只要有人的地方似乎都有它的存在。
圖源:小紅書用戶
03
冰凍果汁帶來的啟示
隨著碎碎冰的出現,冰凍果汁的時代漸漸隱退,而其背后也是中國冰淇淋市場全國化的體現。
2010年以后,冰凍果汁消失不見,若不是80后還記得,它似乎從未出現。
出自于大品牌的碎碎冰憑借品牌影響力和廣告快速占領家長們的心智,而價格并不貴的他也成為消費者青睞的對象,與此同時隨著冰箱的普及和冷鏈物流的發展,不同地區的冰淇淋也開始向全國進軍,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的了。
與此同時蒙牛、伊利、和路雪、雀巢等品牌冰淇淋的大舉進入,讓冰柜里的產品有了更豐富的展現,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雖然冰凍果汁的時代早已過去,但它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時代的印記。
為什么一款看起來毫無技術含量的產品,卻成為多年的暢銷品。
拋開時代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產品、價格、渠道、營銷。
產品有特色,常溫可以喝,冰凍可以降溫,既滿足了夏季解暑的需要,又彌補了春夏解渴的需求。
價格很實惠,無論是1毛錢還是5毛錢,在當時都是大多數消費者在可以承受得起的,這種定價策略一方面來自于產品成本,另一方面生產商是想薄利多銷,也正是這樣的價格,才讓其能夠覆蓋所有的渠道。
所以渠道上,能夠從城市下沉到鄉村,從冰柜來到泡沫箱,而較低的批發價也讓普通人能進的起貨,所以人人都能賣的產品自然會覆蓋較廣的市場。
最后就是營銷,冰凍果汁并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而更多的是口口相傳,靠的是消費者的口碑,借的是消費者的需求。
有需求、有價格優勢、有便利的渠道,自然會形成口碑。
以至于雖然市場上充斥著三無產品,但消費者依舊對該品類充滿信心。
那個陪伴我們童年夏天的產品,正是中國冰淇淋行業發展的見證者。
小時候你吃過的冰凍果汁是啥樣子的,還記得嗎?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