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長203%,利潤增長81.3%!蕉下上市穩了嗎?
來源/獨角Mall
撰文/福貴
繼4月份蕉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后,該公司近日更新了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繼續沖刺“中國城市戶外第一股”。
圖源:香港交易所官網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收入分別為3.85億元、7.94億元和24.07億元,同期凈虧損分別為2320萬元、7.7萬元和54.73億元;
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則從2021年同期的12.19億元增長81.3%至22.11億元,2022年上半年錄得凈利潤4.91億元,而2021年同期則錄得凈虧損35.12億元。
圖源:蕉下招股書
另外,根據灼識咨詢數據顯示,以2021年總零售額和線上零售額計算,蕉下都是中國最大的防曬服飾品牌,市場占有率分別為5%和12.9%;其中,2021年蕉下防曬服飾的線上零售額是第二大品牌的5倍。
創立至今,蕉下走過了9個年頭,短短幾年就做到防曬服飾品牌第一。同時,從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不管是營收還是凈利潤,蕉下都實現巨大轉變。
蕉下是如何做到的?它又能夠為新消費品牌帶來哪些成功經驗?另外,營收利潤雙增長的蕉下,上市之路穩了嗎?
01
產品多棲發展
打通全渠道銷售鏈條
強化供應鏈
從市場大背景來看,三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特別是年初的冬奧會,城市露營、飛盤等等戶外活動的興起,健康及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與之相關的產業也迎來發展。蕉下作為業內有名的城市戶外品牌,自然也獲利頗多,這從其近幾年業績變化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然而,“九層高塔,始于壘土”,蕉下自身的底子也為其乘勢而起帶來巨大優勢。
1.多品類協同發展,打造暢銷單品。
蕉下始創于2013年,聚焦城市戶外防曬,通過在天貓旗艦店售賣“小黑傘”而為大眾所熟知。
2017年至2020年,蕉下主打防曬傘的同時,開始將產品延伸至袖套、帽子、防曬服、口罩等非傘類防曬產品。
圖源:蕉下天貓旗艦店
產品規模逐步擴大。
2021年至今,該公司從防曬類產品進一步擴張至包括鞋履、內物、保暖服裝等非防曬產品市場。
圖源:蕉下天貓旗艦店
蕉下也逐步成長為中國防曬服飾市場第一品牌(以零售額計)。
規模化的同時,蕉下還打造了包括傘具、墨鏡、鞋履在內的24款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的單品,其中21款都是在2018年及之后推出。
這意味著,蕉下擁有著不斷推出新的爆款產品的能力。
2.線上+線下,自營+分校,全渠道銷售
蕉下從線上起家,這也是蕉下最重要的銷售渠道。
線上店鋪及電商平臺銷售額占比逾8成 圖源:蕉下招股書
招股書數據顯示,蕉下在天貓的付費客戶總數于2019年達100萬人,2021年達750萬人。復購率也從2019年的18.2%增至2021年的46.5%。
付費人數及復購率的增長,足以說明品牌影響力以及消費者與品牌間的粘性不斷增強。
線下方面,2016年,蕉下在上海開設首家品牌直營門店,截至今年6月30日,蕉下線下門店(自營與合作門店)已達99家。
圖源:蕉下招股書
另外,與蕉下合作的分銷商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底以及2022年6月30日的數量分別為96家、274家、872家及1345家。
多元化的銷售渠道,拓寬了產品的市場覆蓋面,有利于擴大產品的銷售,也會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3.供應鏈效率不斷提升。
反復不定的疫情給企業造成的供應鏈壓力是有目共睹的。完善供應鏈,不僅能夠確保企業保持產出高品質的產品,還能提升貨物周轉效率。
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銷貨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已從49.3%下降至40.3%,并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至39%。
此外,通過對供應鏈進行數字化升級,蕉下存貨平均周轉天數已從2019年的110天降低至2021年的62天。
02
高度依賴營銷
侵蝕利潤
然而,通過對蕉下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蕉下在發展過程中高度依賴營銷。
蕉下構建了DTC營銷模式,這樣的模式能夠更好地掌握消費者的行為與決策數據,從而推動產品與營銷的優化。
而這種模式也使得產品銷售高度依賴第三方電商平臺,從蕉下的收入結構來看,其線上渠道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逾8成,線下門店的銷售額占比則從2019年的8.1%下降至2021年的2.7%。
線上線下銷售額的極度不平衡,將會對蕉下進一步占據市場,提升影響力造成一定影響。
另外,為了擴大銷售規模,品牌投入大量資金獲取流量,與明星、網紅建立合作,特別是雙十一、618等重大線上銷售活動。
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蕉下的廣告開支占收入的9.6%、15%、24.4%,今年上半年廣告開支占收入的比重也有11.9%。
居高不下的營銷開支,無疑會侵蝕品牌凈利。
結語
盡管今年上半年蕉下利潤扭虧為盈,但線上線下發展的不平衡也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一大掣肘。
很多時候,線下門店是消費者更直觀了解品牌的最主要通道,蕉下欲要做城市戶外運動生活方式的領軍品牌,對線下渠道的加大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這不僅能提高品牌受眾面,也能促進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信譽度的增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