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餐廳再度折戟IPO
出品/聯商網
撰文/牧之
上市之路,對于綠茶餐廳來說,走得過于艱難。
近日,綠茶餐廳第三次沖擊IPO失敗,其遞交的招股書又失效了。從2021年3月首次遞交招股書起,在一年半的時間里,綠茶餐廳三次遞表三次鎩羽,始終無法叩開港交所的大門。
作為曾經的網紅品牌,綠茶餐廳有過一段風光無限的日子:單店日均客流量超1500人,排隊時間達兩小時以上,最高單店翻臺率為每天14次……不過,餐飲行業競爭歷來激烈,新奇的網紅餐廳層出不窮。多重壓力之下,綠茶餐廳已顯疲態,老舊模式已無法支撐業績增長。更為可怕的是,年輕客群似乎對綠茶餐廳不再“感冒”。
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下,綠茶餐廳急于登陸資本市場,以期借助資本力量,趟出一條明路。但是,現實卻給了綠茶餐廳三連暴擊。三次遞表三次失效,港交所一再把綠茶餐廳拒之門外。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遞表失敗,并非綠茶餐廳未滿足上市資格,而是其經營狀況不穩定,未來增長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總之一句話,綠茶餐廳的發行條件不理想。
翻臺率下滑,盈利能力衰退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1年,綠茶餐廳營收分別為17.36億元、15.69億元和22.9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5526.2萬元和1.14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6.11%、-3.51%和4.97%,同時段調整后凈利潤率分別為6.1%、-0.7%和6.0%,均低于8%~10%的行業平均水平。
盈利能力衰退之下,翻臺率和客流量下滑已成為綠茶餐廳不容忽視的隱憂。對于主打性價比的快時尚餐廳來說,翻臺率和客流量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2018-2021年,綠茶餐廳日均翻臺率分別為3.48次、3.35次、2.62次和3.23次。且不說遠遜于曾經的巔峰時期,這樣的數據在資本市場看來并未達標。不僅如此,綠茶餐廳單店日均客流量也從2019年的650人下降至2021年的535人。客流量不斷減少,也進一步拉低了門店的翻臺率。
與此同時,綠茶餐廳還面臨著現金投資回收期延長的問題。據招股書顯示,開設于2018年及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運營中的餐廳的平均現金投資回收期為17.5個月。2019-2021年已開業及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運營中餐廳的平均現金投資回收期為29.1個月。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投資回報期越短越好。從17.5個月到29.1個月,綠茶餐廳餐廳平均現金投資回收期的延長,對投資者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因為這意味著投資風險的增大。這也是資本市場不大看好綠茶餐廳的一大原因。
創新不足,失去年輕客群
作為曾經的網紅,綠茶餐廳創立之初曾深受年輕人青睞,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高光時刻。
不過,隨著消費的迭代升級,菜品新奇、適合拍照打卡的網紅餐廳的層出不窮,主打性價比、缺乏特色的綠茶餐廳逐漸被年輕人冷落。
究其原因,年輕人更愿意為高顏值菜品、高格調環境和圈層社交特性買單。很可惜,綠茶餐廳的創新能力不足,菜品不夠出彩,口味缺乏特色,又欠缺社交和打卡屬性,僅靠高性價已無法對年輕人產生吸引力。
其實,綠茶餐廳的菜品更新頻率很高。據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綠茶餐廳分別推出了120道、147道和178道新菜品,平均每2天推出一道新菜。只是,這些新菜并未有爆款出現。目前,其招牌菜依舊是剁椒魚頭、綠茶烤雞、面包誘惑等十年以前的老菜品。頻繁更換菜品,缺乏穩定特色,無法給消費者留不下深刻印象,亦可視其為創新能力不足。
不僅如此,綠茶餐廳的幾大招牌菜,競爭對手那里也可以吃到,并沒有形成差異化,也沒有打造出競爭壁壘。縱觀行業,巴奴以毛肚產品出圈,海底撈以服務出圈,眾多新晉網紅品牌以場景創新出圈,而綠茶餐廳則鮮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
逐漸泯然于眾,已成為綠茶餐廳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上市是劑良藥嗎?
面對困境,綠茶餐廳也在積極尋求自救之路。
通過戰略性擴張實現可持續增長,是眾多餐飲品牌的一貫打法,這對于綠茶來說也同樣適用。
招股書顯示,綠茶餐廳計劃在2022~2024年新開219家門店,而截至2022年4月3日,綠茶餐廳門店總共也就240家。這意味著,綠茶餐廳在未來三年內的開店規模將約等于過去十幾年的總和。
據招股書披露,綠茶餐廳開設一家門店的費用在320萬~370萬元之間,照此計算,其開店總成本將達7-8億元左右。這樣龐大的資金支出顯然不是綠茶餐廳的現金儲備所能支撐的,借上市募資無疑是最優選擇。
雖然上市可以為綠茶餐廳帶來擴張資金,但門店擴張一定會帶來規模效益嗎?
2019-2021年,綠茶餐廳分別新開60家、23家、59家門店,但是同期錄得虧損門店分別為58家、66家、44家,而虧損門店大多是新開門店。截至2022年4月3日,綠茶餐廳共有240家門店。按照計劃,2022-2024年,綠茶餐廳每年將新開75-100家門店。
伴隨著租金、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的不斷上漲,新開門店能否順利達到預期效果存疑。在開店伴隨虧損的情況下,綠茶餐廳的經營利潤或將進一步受到擠壓,門店的增長也難以帶來規模效益。
有鑒于此,資本對業績增長乏力的綠茶餐廳,態度更加審慎。雖然,招股書失效并不意味著企業上市進程終止或是失敗,但未來綠茶餐廳的上市之路依舊坎坷,畢竟盈利能力才是打動資本市場的關鍵。
對于綠茶餐廳來說,上市是一劑良藥嗎?未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