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餐飲人,把餐廳搬進“牛棚”…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王盼 王楚湉
牛棚也好,日韓地鐵也罷,本質上,都是餐飲老板的一場“場景焦慮”。
先卷同行,再卷自己。
牛棚咖啡、日韓地鐵風……
餐飲場景主推“生活在別處”
你知道現在年輕人喜歡在哪兒喝咖啡嗎?文藝小店?NO。連鎖大店?NO。是牛棚�。‖F在年輕人喜歡在裝飾成牛棚的店里喝咖啡!
這是位于北京朝陽區高碑店的一家咖啡館。店主用稻草垛、小推車、柿子、南瓜……搭成秋日農場的景色,引得探店博主絡繹不絕,帥哥美女擺幾個姿勢,隨便拍一拍就是幾千的贊。用現在的話來說,出片率那是極高的。
但撥開各種濾鏡美圖,這種風格也引來不少吐槽,網友們紛紛質疑:“草屑亂飛,衛生達標嗎?”“是直接拿雞窩改的嗎?”“城里人瘋了嗎”?對于質疑,店主回應:這是咖啡館特別設計的秋日限定美式農場風,已噴過阻燃劑,消防安檢過關。
店家夏天推出沖浪主題,室內鋪滿了沙子
內參君在瀏覽社交媒體和線下走訪后發現,時下餐飲新的內卷方向朝著“造景”一路狂奔。
年輕人討論最多的網紅餐飲,有兩類。
一種是“破舊頹廢”風,比如牛棚咖啡館。還有在全國多地都爆火的敘利亞風情、破爛風烤肉等,設計不講究精致,不是少面墻就是缺塊窗,完全打破了都市的規則和秩序。這起源于二次元的末世廢土風——末日后現有文明崩塌的世界。人們渴望逃離都市,于是把“毀滅吧”從口頭禪拖進了現實世界。從游戲、小說到服飾、裝修,這些“亞文化”逐漸以更有參與感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另一種是“花里胡哨”風。大量采用燈牌和炫酷裝飾,比如肉問屋,仿佛置身日本地鐵吃烤肉;北京的大牛好萊塢餐吧,吃飯就像在演電影;將太空艙搬進現實的太空艙餐廳,還有機艙餐廳,洛陽火車站餐廳,侏羅紀日落餐廳……仿佛不是在做餐飲,而是在各種場景里加入餐飲元素。
這些餐廳的風格要么是逃離都市,回歸鄉野,要么是逃離三次元,沉浸在想象中�?偟膩碚f就是渴望“生活在別處”。
與此同時,造景兩極分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破舊的越做越破舊,夢幻的越來越夢幻。有趣的是,這兩種極端風格的受眾都是一類人——年輕人。
我們逛了10個主流商圈
發現場景內卷背后的“消費心態博弈”
從今年較早流行的“露營咖啡”,再到以迷你椰為代表的“泰式風”的盛行,餐飲的場景創新,真是“一茬一茬”快速輪換。
這背后,是眼見的流量焦慮,以及顧客忠誠度的極度缺失�!白儭笔浅B,年輕人的世界里,沒有耐心聽你講“初心”和“產品主義”。
帶著這樣的觀察,內參君走訪了不同的主流餐飲聚集地,試圖為大家呈現一些最新動態。
1、餐飲場景打造,主題色彩越來越“重”,成本也越來越高。分享部分一線走訪的圖片:
韓餐、日料、俄餐、乳鴿,聚集在同一街區
家家色彩都十分鮮艷且濃烈
像不像走進了主題樂園?
這兩組圖片可見,沉浸感越來越濃厚,從門頭裝飾,甚至到整個燈光的運用,都充滿了主題色彩。這種場景的打造,成本無疑更高,但是更“出片”,也更容易讓人“沉浸體驗”。
在第一張圖所在的合生匯“微醺路”上,泰式網紅餐飲迷你椰也置身其中,然而,面對濃烈的色彩和主題風格,不得不說,迷你椰也顯得“見怪不怪”了。
或者換句話說:家家都是迷你椰。
2、從吃飯到“角色扮演”,一場游戲一場夢,顧客也需要新的“角色定位”。仍然是分享一組圖片:
這是一家網紅酸奶品牌,不小的面積,不菲的裝修費用。
顧客在門口點餐之后,順著指引,穿過粉紅色的“夢幻城堡”,走到取餐臺。全程只能看到一名收銀員工。內參君試著走了一次流程,置身其中,場景、光線的烘托下,似乎成了動漫電玩世界里的某個角色。
再看另一些圖片:
左圖:酷似玩具店,實際是一家烘焙店
右圖:像不像走進一家電玩城
似乎這屆網紅餐飲,都在走一套“游戲風”,顧客也不只是顧客,而是來了這里,就要開啟“角色扮演”之路。
一位餐飲同行評價:口罩的影響,消費下行,人們與“向往的生活越來越遠”,此時餐飲所承載的功能就更多了。就像元宇宙概念的崛起也是類似的邏輯,焦慮的顧客也需要在另外一個世界里得到“身份認同”。
白日夢咖啡
3、就餐區前置,操作臺隱藏,網紅餐廳的布局,在“努力讓顧客舒適”。
增加外擺!弱化點餐臺!讓顧客“坐下來”或“玩起來”,增加煙火氣!
不少網紅茶飲店、餐廳紛紛布局外擺區域。以樂樂茶合生匯店為例,之前的布局,是收銀臺前置,點餐區鋪滿。而現在則采用半開放式,簡化點餐區,讓顧客有更多休息區,且從外面一眼就能看到就餐的人群。
樂樂茶同一家店的布局變化
上文中提到的粉色電玩風也是如此,之前還是檔口店時,這個空間都“押注”在點餐收銀,而現在增加“顧客可玩樂”的空間。
總結:網紅餐飲似乎從追求“看起來人很多,需要等等等”,到現在變得更加“質樸”,以實際的顧客體驗為重。
4、從城市,到“逃離城市”,露營風的影響還在滲透。
無論是牛棚咖啡,還是“敘利亞風情”,還是前陣子內參君寫過的“破爛地攤風”,毫無疑問,餐飲和客戶的互動,依然在傳達“別樣的生活”。
仔細分析今年大火的幾次場景革命,核心都圍繞著人們“日常接觸不到的生活”。通過強烈的反差感,讓“出不了門”的顧客,通過一頓飯的工夫,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5、日餐、韓餐“退潮”,但餐飲場景“日韓化”,趨勢正悄然崛起。
不久前,我們在《退市、閉店、虧損、拋售……日式快餐“大退潮”》一文中,分析過平價日料“大退潮”的情況。品牌老化、上新不足、食安問題頻發等,正漸漸透支著大家對這個品類的信任。日料逐漸褪去“光環”,且不少品牌正在漸漸退場。
韓國菜也類似:《2022中國餐飲年度觀察和大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菜在國內門店數年同比增長比例為-12.7%,2021年依然為-0.6%。
雖然品牌“退場”,但是日韓品類的市場份額仍在,換句話說,消費者還是有所需求和期待。這一點,在商場場景打造中也可見一斑:不少烤肉品牌刮起“時尚日韓風”,場景則設置為日韓的地鐵。打造一種“足不出戶,領先潮流”的氣質。
誰在制造餐飲人的“場景焦慮”
底層邏輯:“流量”和“韭菜”
其實,關于餐飲的場景打造,內參君幾乎定期就盤點一波,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
為何餐飲老板熱衷于“送錢給裝修隊”?這里有兩個觀點:
1、流量焦慮下,餐飲越來越卷了。
如今,商場的空置率越來越高,“流量”對于大部分餐飲來說,變得格外稀缺。在這種焦慮下,餐飲品牌們的競爭也越來越“卷”�!盎ɡ锖凇北澈蟊举|,是網紅品牌們對于流量的渴求。
2、打造現象級網紅,然后割“肥壯”的韭菜。
另一種觀點認為,一些網紅餐廳如此高投入,注重場景打造,不排除加盟品牌想要“割加盟商韭菜”的需求。
以前,餐飲隨便弄點小爆品、做個小檔口就能“收割”了。而現在,不光是消費者挑剔,選擇項目的加盟者更加挑剔。只有得更加注重整體體驗,才能挑選到足夠“肥壯”的韭菜。
小結
焦慮的餐飲人,卷完產品卷服務,卷完服務再卷裝修,既停不下來,也不敢忤逆潮流。
兩種場景設計,兩個風格,兩條路線。
你看好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