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和李佳琦之間,沒有戰爭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撰文/寧缺
10月31日,雙11開賣夜,羅永浩將在淘寶展開第二場直播。
24號,羅永浩和李佳琦的首播夜賺足了眼球,兩位都是自帶流量和話題的帶貨天王,只不過一個曾經是抖音一哥,一個一直忠于淘寶。
當大家的關注度都在于羅永浩和李佳琦誰的雙11帶貨成績會更好,認為兩個直播間打得不可開交時,卻不知,這正中了兩位“打工人”的“老板”——淘寶直播的下懷。
淘寶直播“裝傻”,雙11預售數據成“商業機密”
關于24號的雙11預售,淘寶進行了一個“騷操作”,把直播觀看量數據模糊化,超過1000萬的場觀僅顯示“1000萬+”。
也就是說,不管直播觀看數據是多少個億,一律顯示為1000萬+,這就讓商家、媒體很迷惑,只能一頓猜測。
具體數字究竟是多少,也沒有一個官方說法,所以媒體猜測李佳琦“雙11”預售首日4.6億的觀看量也被美腕否認。
至于說李佳琦預售夜帶貨215億的消息,更是迅速被美腕澄清,“沒有證據的事情,不要亂說”。
更有意思的是,到了羅永浩那里,首播夜是不是賣出了2.6億,那是“商業秘密”。
為何今年雙11,淘寶對觀看量、銷售數據都諱莫如深?
其實邏輯很簡單,淘寶不想讓主播和對手平臺“騎在自己頭上”。
如果淘寶不降低直播觀看量數據權重,那么主播就會拿這個數據炒作提高坑位費,這樣一來,主播是賺了,但是對淘寶商家卻不太友好;淘寶把這些數據模糊化之后,競爭對手也沒辦法通過數據判斷來“挖”主播,畢竟平臺之間互相挖人早已不是新鮮事——這不,“抖音一哥”都被淘寶挖過來了。
此外,淘寶的另一個“騷操作”,是給羅永浩淘寶直播“造勢”。
一是網傳的5000萬自然用戶瀏覽量,二是在阿里旗下各大APP開平投放宣傳,包括但不限于微博、豆瓣等等,三是直接在李佳琦直播間放羅永浩直播間鏈接。
這顯然是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模樣,并且有煽風點火的嫌疑。
本來抖音來的羅永浩入駐淘寶直播就賺足了聲量,淘寶這一推波助瀾,直接把羅永浩和李佳琦放在了同一流量高度,話題度都想不高都難。
淘寶也不傻,誰都知道羅永浩和李佳琦在直播帶貨方面,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指望羅永浩GMV能和李佳琦平起平坐,那是癡人說夢。
但是永浩帶來的男性用戶流量,是淘寶一直都垂涎的,利用羅永浩的號召力,拓展男性增量市場補全短板,吸引更多男性向、垂直品類達人主播入駐淘寶直播,才是淘寶更長遠的目的。
至于羅永浩雙11能賣多少,淘寶根本不在乎,最主要是羅永浩有熱度啊!雙11都”中年危機“了,缺的不是GMV,是熱度。
所以說,無論羅永浩和李佳琦之間誰勝誰負,淘寶直播都是背后的贏家。而且不管主播賣多少,淘寶的傭金不會少。
不得不說,淘寶直播真是個“心機婊”。但是也可以理解,畢竟直播電商發展至今,淘寶“不得不防”。
“窮途”淘寶直播:留不住老品牌,扶不起新主播
今年618,因為薇婭、李佳琦兩大頂流主播缺席,淘寶迎來了史上最慘一屆618。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618期間,淘寶旗下的點淘排名位于第三位,不及抖音和快手;在帶貨主播的排行榜中,Top5里也沒有來自淘寶的主播。
而同為618,抖音的活動商家同比增長159%;快手品牌商家GMV同比增長515%,且服務商助力商家數量增加了近40%。
淘寶直播的困境還不限于618。
數據顯示,2018、2019、2020年,淘寶直播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1.42%、46.12%和54.76%。而淘寶直播丟失的領土迅速被競爭對手占領,星圖數據顯示,2022年1月-9月,抖音、快手、點淘GMV的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40.5%、32%、27.5%。
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淘寶直播在GMV上已經落后于抖音、快手。
要知道,淘寶最開始可是直播電商的領頭羊,但是沒想到抖音快手的成長會讓淘寶這么被動。
所以淘寶才這么急切的把羅永浩從抖音拉過來。實際上,不止羅永浩,在抖音火起來然后被挖到淘寶的主播和機構不在少數,像是張柏芝、俞敏洪、東方甄選、一栗小莎子、朱一旦等等,都是。
很明顯,淘寶不想讓李佳琦獨占鰲頭,因為資源太過集中,對淘寶直播生態的長期多元發展不友好。因此淘寶有意識的想培養中腰部主播來和李佳琦抗衡,去年開始,前后推出了包括新領航計劃、引光者聯盟、超級新咖計劃、源力計劃等,目標是實現支持2000個賬號成交翻倍、新增GMV規模500億元等。
只是效果似乎不盡人意,從這次雙11來看。雖然腰部主播、新主播今年雙11預售引導金額實現了增長(同比增長365%、684%),但是具體賣出了多少淘寶卻未公布,所以”謠言“賣了215億的“李老頭”還是YYDS。
除了中腰部主播難以消化超級主播溢出的流量之外,淘寶直播的商家品牌端也不再具有明顯優勢。
正如羅永浩直播間朱蕭木所言,如今的雙11,成了平臺薅廠商羊毛的雙11,廠商還不得不參加。
對于品牌商家而言,參加雙11是痛并快樂著。為什么痛?因為直播間商品價格低,李佳琦直播間買正裝送等量小樣的優惠,實際上讓品牌商家的利潤并不剩多少,而且疫情期間還需要承擔供應鏈配送風險。
所以商家越來越謹慎,不再押注單個平臺,因為平臺、主播有流量也不代表賣得動貨,“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才能降低風險。
在渠道日漸多元、主播達人資源增加、品牌自播體系成熟之后,品牌商家得話語權漸高,不再被平臺牽著鼻子走,而且加上營銷費用預算有限,更加會精打細算。
既然平臺故意模糊觀看量數據,那品牌商家就“田忌賽馬”,淘寶、抖音、快手、拼多多、京東都投,誰表現好后續再加大投。
這樣一來,對于淘寶而言,想要讓商家二選一,幾乎不可能;對于用戶而言,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好像各平臺同一款商品所謂的優惠價格沒什么區別,雙11也不是最低價。
直播電商究竟需要什么?
直播電商發展至今,體系已經十分成熟。
從MCN機構、主播到平臺、供應鏈等,都深諳直播電商玩法。
根據時代周報報道,淘寶直播電商的“游戲規則”是,主播與MCN機構會向供應鏈(商家)收取帶貨銷售額的20%作為傭金,淘寶平臺從這20%中抽取30%,即銷售額的6%左右,剩下的14%“大部分情況下,主播和MCN機構一人一半”。根據不同品類,傭金比例也呈現出差異,“服裝10%,美妝30%,珠寶類可能更高。”
按照這個比例,李佳琦、羅永浩首播夜賺得確實不少,不過人家也有團隊要養活。
而為了雙11貢獻了真金白銀的消費者,則是明顯感覺到一年不如一年。
首先是對“叫賣式”直播形式審美疲勞,缺乏內容的直播帶貨讓消費者缺乏下單欲望;其次,沒庫存、調價套路影響消費體驗,加上直播間營造的搶購氛圍,讓消費者很容易沖動下單之后再后悔,所以直播電商在直播體感上已經疲態盡顯。
所以,和雙十一成交額一同增長的還有退貨率。
據《證券日報》報道,去年雙十一期間,淘寶退貨率在20%以上,直播電商則一度高達60%,遠超其他渠道的退貨率。
直播電商退貨率高的原因有二。
第一,因為直播間沖動消費情緒嚴重,消費者來不及思考就被主播們鼓動著下單,看著一個個售罄的鏈接,抱著這么低的價格再不搶就沒了的心理,來不及仔細了解產品信息就匆忙下單。
第二,直播間的產品質量,確實和主播推薦的有出入。甚至有商家坦言,直播間的商品會采用不同的貨盤,整合更有性價比的供應鏈來做一款貨。因為競爭激烈緣故,想要用低價吸引消費者但是又要保證利潤,只好在商品上“花心思”。
但這真的是直播電商需要的嗎?
顯然,直播電商不需要這種“自殺式”成長,而是需要長期、健康的生態環境。
比如說重視直播內容質量,拒絕低俗化——東方甄選這股“清流”給直播電商內容風向開了個好頭;比如低價不再是核心賣點,而是回歸商品交易本質,注重商品質量和主播專業能力,平衡商家和消費者雙方利益......
回到羅永浩雙11淘寶直播這件事,顯然也是直播電商需要的發展方向。
頭部主播跨平臺直播,能夠打破各平臺想要建立的主播資源壁壘,讓直播電商去中心化,更有利于生態資源平衡。
因此,羅永浩淘寶直播,對淘寶是好事,對直播電商也是好事。
參考資料
1. IT時報,《羅永浩、李佳琦“一哥之戰”,引發直播“挖人大戰”》
2. 21世紀經濟報道,《羅永浩“出逃”背后:淘寶抖音直播之戰》
3. 商業那點事兒,《“雙11”預售首夜,羅永浩打平李佳琦……故意模糊數據,淘寶打什么主意?》
4. 真探Alpha ,《老羅淘寶直播首秀的“生意”與“深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