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萊雅VS完美日記,資本市場的“天堂”與“地域”
來源/鯨商
作者/三輪
最近,憑借早C晚A等護膚理念“殺出重圍”的國貨美妝品牌珀萊雅,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
在第三季度,珀萊雅實現營業收入13.36億元,同比增長22.07%,歸母凈利潤1.98億元,同比增長43.55%。
另一家備受矚目的美妝賽道玩家“完美日記”卻似乎沒那么光鮮了。今年雙11期間,完美日記沒有出現在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的直播間。并且在今年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顯示,該季度營收較2021年同期下降了37.6%。
其實,熱得快的完美日記,與細水長流的珀萊雅,都是備受資本市場看好的兩個品牌。珀萊雅在上市之初,市值為30.68億元。截至11月2日收盤,珀萊雅的股價為177.16元/股,市值為502.28億元,五年間實現了十倍的增長。而逸仙電商當前的股價7.28元/股,市值為50億人民幣。
如今他們都在彩妝與護膚賽道有所布局,但在市值與股價上卻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一個被資本捧著,另一個缺快成立資本棄兒。
01
珀萊雅的“慢”與完美日記的“快”
在定位上,珀萊雅主攻護膚系列,完美日記主攻化妝品系列。定位的差異,讓珀萊雅的定價能高于完美日記,品類的不同,也讓珀萊雅的復購率會高于完美日記。
不過,同屬于美妝個護界的黑馬,珀萊雅和完美日記的快速“出圈”,離不開他們各自早期的品牌打法。成立于2003年的老牌國貨珀萊雅,屬于典型美妝老派打法。早期的珀萊雅,以日化專營店和商超為主要線下渠道。
彼時珀萊雅產品還以代工為主,直到2008年,珀萊雅開始自建產能,開拓線上電商和線下品牌店。2012 年,珀萊雅設立美麗谷電商子公司開啟線上化,與淘系、京東、唯品會等平臺密切合作。
在傳統美妝代言、社會化營銷傳播、娛樂節目贊助的助力下,珀萊雅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力。
2017 年后,隨著國內護膚產品有了功效化、成分化的趨勢。珀萊雅陸續推出泡泡面膜、紅寶石精華、雙抗精華、源動力精華等爆款產品,品牌知名度也隨之迅速提升。
這種大單品策略在護膚界常見,珀萊雅以“雙抗系列”“紅寶石系列”為主,憑借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營銷投放,上述兩個系列的單品組成了讓珀萊雅近年來出圈的名詞:“早C晚A”。
2020年后,珀萊雅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由傳統國貨,媽媽用的產品,逐漸轉化為新國貨、年輕人的心頭好。
從目前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媒體的討論中,可以看出在同價位、同功效的“早C晚A”領域中,珀萊雅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對于新手來說較為友好。
后起之秀完美日記則沒有珀萊雅早期的線下積累,而是直接線上起家,屬于新美妝派打法。其創始人黃錦峰在2017年成立了完美日記。打著新國貨的旗號,線上起家的完美日記天貓店曾在創業初期8個月內,實現銷量增長50倍;連續兩年618活動中,位居全網美妝類目銷售額第一。
僅用3年時間,完美日記就從無名小卒變成新“國貨之光”,線上銷售額反超113歲的國際大牌歐萊雅。
這主要在于完美日記抓住了消費群體的新需求,并通過營銷突出品牌性價比優勢。其通過直播、社群和B站、小紅書、微博渠道種草,避開與大牌在線下及主流電商的直接競爭。這讓完美日記快速收獲大量粉絲,擁有強大的種草能力。
另外,完美日記的私域運營也獨樹一幟。其通過社群把平臺用戶導流到自家線上商城小程序,形成私域流量。2020年,完美日記對外招聘的黃埔管培生崗位,主要職責就是線上線下運營、流量推廣、市場策劃及供應鏈管理。
2021年,完美日記實現了上市。其僅用4年時間,走完了老派十幾年時間的路,因此被不少新消費品牌學習。然而,完美日記用互聯網平臺的"燒錢"圈規模來做品牌,潛移默化地把一些學習者帶坑里了。
02
誰更賺錢,決定了誰更值錢
從近年來的財報表現上,珀萊雅和完美日記呈現出兩種狀態。珀萊雅相對穩定的增長,完美日記卻大起大伏,二者的共同點則是重營銷而輕研發。
回顧2019-2022年上半年,珀萊雅營收分別增長32.28%、20.13%、23.47%、36.93%;凈利潤分別增長36.73%、21.22%、21.03%、31.33%。近期珀萊雅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凈利潤增長30.92%。
這份成績,一方面因為線上渠道營收增長,直營毛利同比增長5.9%至72%。另一方面,還因其控股子公司“寧波彩棠化妝品有限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扭虧為盈。
而珀萊雅布局的第二品牌陣營,除了彩棠,還有悅芙媞、OR等新品牌,這幾個品牌同比增速較高,但營收比例僅為珀萊雅單一品牌營收的20%。珀萊雅的重頭戲始終在于線上發力的大單品系列,營收占整體營收的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8-2022年上半年,珀萊雅的銷售費用分別約為9億元、12億元、15億元、20億元、11.17億元,分別占當年營收的37.5%、39%、40%、43%、42.54%。
營銷的確讓珀萊雅獲得了不錯的銷量。數據顯示,2022年“6·18”期間,珀萊雅在天貓、抖音、京東的品牌成交金額均為美妝國貨第一。
同時,這也讓前些年珀萊雅一直都被打上輕研發重營銷的標簽。面對不斷的質疑,珀萊雅似乎也想做出證明加大研發投入。
2018-2021年,研發費用分別為5125萬元、7460萬元、7220萬元、7658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17%、2.39%、1.92%、1.65%。
直到2022年,珀萊雅研發費用激增。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珀萊雅研發費用投入9536.72萬元,研發費用率提升至2.41%。
可以看出,加大研發已經是功效型護膚品品牌的共識。除了珀萊雅,在2022年前三季度,貝泰妮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4%;華熙生物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占比為6.11%。
奮力資本化,提升第二品牌梯隊營收能力,加大研發投入的珀萊雅,目前非常被看好。但同被李佳琦捧熱的完美日記,就沒這么好過了。
逸仙電商今年二季度實現營收9.52億元,同比下降37.59%;凈虧損2.66億元。這并不是逸仙電商上市后的第一次營收下滑。反而從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到2022年第二季度,逸仙電商一直處于營收同比下降狀態,分別下降 22.11% 、38.32%、37.59%。
下降原因主要在于彩妝板塊收入下降。今年二季度,逸仙電商旗下美妝品牌完美日記、Little Ondine、粉紅熊等收入減少50.5%。
在護膚品領域,逸仙電商收購了EVE LOM、DR.WU等護膚品牌。從逸仙電商今年第二季度財報的數據來看,集團護膚品牌業務貢獻營收從2021年同期的2.13億元人民幣增長49.2%至3.178億元人民幣。該業務的營收占比也從上年同期的14%增至33.4%,占據公司營收的三分之一。
盡管在逸仙電商發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后,股價有所上漲。但在營銷和研發投入中,逸仙電商仍然飽受詬病。其營銷投入從2018年的3億元飆升至2021年的40億元。研發費用從2018年至2021年分別為264萬元、2318萬元、6651萬元、1.4億元。
這兩家相互布局美妝、護膚品類的國貨品牌,如今市值已差了十倍�;蛟S資本市場對典型互聯網打法的美妝品牌,沒那么買賬。
03
美妝大道,兩條“岔道”的不同歸宿
今年4月,逸仙電商因股價持續低于美股交易價格合規標準的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告。若6個月內,逸仙電商沒能讓公司股價回升至1美元以上,紐交所將啟動停牌和退市程序。
現在看來,逸仙電商交易價格在1美元出頭,仍處于危險的邊緣。并且,在當前這種資本和消費較差的環境下,資本市場對逸仙電商持續造血,以及營銷擴大投入的意義非凡。
所以,新國貨品牌是曇花一現的網紅,還是能長久發展的品牌,就比較清晰了。就像龜兔賽跑,快者未必能走遠,慢者未必走不遠。
另外,完美日記創始人黃錦峰曾在今年5月公開表示,他們在2021年底就開始了“二次創業”,準備全面轉型。逸仙電商的戰略轉型以實現利潤,持續投入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讓公司全面進入新的增長階段為主。
然而半年過去,現在這場轉型的效果似乎不太明顯。彩妝品類的下降或許與疫情反復、居家為主的生活相關。逸仙電商旗下生命力較旺盛的還要說護膚品品牌,在今年二季度,DR.WU(達爾膚,其中國大陸業務)、EveLom和Galénic(法國科蘭黎)的凈收入同比增長112.0%。
以后,或許逸仙電商也會加大對復購高、客單價高、品牌力更強的護膚品品牌的投入。
反觀珀萊雅,壓準了需求不斷擴張的功效護膚品賽道,讓其業績實現了增長。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預計中國美妝市場銷售額將超過1萬億元,同時該市場規模還在持續升溫中。其中,預計到2025年功能性護膚品的規模估計將達到841.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也將達到22.2%,遠高于護膚品市場9%-10%的增長率。
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細分。珀萊雅和完美日記的產品質量、科技投入、創新力度等等方面,會成為消費者對其考驗的重要條件。能否持續獲得消費者、資本市場的滿意,還要看企業能否在戰略布局、品牌規劃、運營能力等方面達到更高水準的要求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