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三季報出爐:超五成企業虧損,還遭遇資本減持
出品/聯商網
撰文/牧之
今年前三季度,超市大賣場依舊在煎熬中掙扎。
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反復,消費需求收縮,宏觀預期轉弱。超市大賣場業態也進入了另一個動蕩周期,面臨著凈利驟降、客流下滑、關店兇猛、業績承壓等行業常態。
如何進行轉型自救?如何破解行業困境?這是擺在實體商超面前的首要難題。
過半企業虧損,超六成凈利下滑
日前,超市上市企業三季報相繼出爐。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13家超市上市企業有6家營收同比下滑,其中步步高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4.00%。
在凈利潤方面,有7家企業出現虧損,占比過半;其中,永輝超市虧損最多,高達8.87億元。有8家企業同比下滑,占比超六成;降幅最大的為北京京客隆,同比下降1402.58%。雖然有6家企業實現盈利,但僅有紅旗連鎖、家家悅和三江購物凈利過億,其余三家均少的可憐。超市大賣場真正進入微利時代。
對于業績承壓的原因,無外乎疫情反復經濟承壓、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減弱、社區團購和直播帶貨等新渠道沖擊等等。
在如此形勢之下,實體商超一改以往的激進擴張,轉而追求“關閉低效門店,控制虧損”的務實策略。
今年前三季度,永輝新開門店32家,僅上半年就關閉門店17家;家家悅新開門店35家,關閉門店37家;北京京客隆新開門店8家,關閉門店34家。僅今年上半年,步步高就關店23家,中百集團關店58家,紅旗連鎖關店79家,聯華超市關店146家……
之前追求快速擴張的各大超市企業,紛紛轉向穩健務實,開店更加謹慎,關店更加果斷。
遭遇資本減持
行業整體面臨困境,趨利避害的資本也自然要有所動作。今年以來,多家超市企業遭遇資本減持。
2017年,線上巨頭開啟對線下實體零售跑馬圈地。阿里布局銀泰、蘇寧、盒馬鮮生、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和高鑫零售等。騰訊則先后入股了永輝超市、家樂福、海瀾之家和步步高。
2018年2月23日,步步高對外公告稱,與騰訊、京東就智慧零售等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向騰訊轉讓6%股份,向京東邦能轉讓公司5%股份。這一事件也標志著全國商超“站隊”AT基本完成。
然而,資本是冷血的,在實體商超遭遇困境之際,那些曾被巨頭青睞的企業正在被拋棄。步步高不幸,成為了今年以來第一個被資本拋棄的上市商超企業。
2022年4月19日,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減持了步步高1.000007%的股份,退出公司5%以上的股東名單,減持均價達9.75元/股,并指出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增持或減持公司股份的可能。4月21日,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減持步步高1.8636%的股份,減持均價為11.28元/股,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也降至3.1364%。
與當初的買入價相比,騰訊和京東虧損也要減持,頗顯決絕。二者的減持動作疊加業績巨虧的負面消息,直接把步步高推向了深淵,若不是后來湖南國資出手相救,步步高兇多吉少。
作為實體商超的頭部企業,永輝超市也進行同業投資,入股了中百集團和紅旗連鎖。進入9月份以后,中百集團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收獲6個漲停板,股價飆升至近兩年內的高位。這時候,中百第二大股東永輝適時出手,9月13日-14日,永輝分別減持了中百集團2%的股權。9月20日~22日,永輝再次出手,減持中百集團1.69%的股份。
業內人士分析,永輝減持中百,意欲甩掉長期股權投資中的最大地雷,盡快從2021年的巨虧中走出來。
不止如此,就在幾天之前,上海寶銀旗下基金也減持了新華百貨1.01%的股份。
失去資本的助力,實體零售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
如何破局?
面對行業困境,實體商超如何自救?如何破局?
1、數字化轉型。作為商超龍頭企業,永輝的轉型動作備受關注。李松峰上任之后,永輝提出新十年規劃,強化“科技永輝”戰略,推行組織架構調整,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在推進數字化過程中,永輝已初步實現了三個30%的目標,即通過數字化手段,分別在坪效、人效、品效方面提升30%的效率。
今年前三季度,永輝線上業務取得不錯成果:線上銷售額達116億元,同比增長16.35%,占比16.4%;“永輝 生活”自營到家業務已覆蓋987家門店,實現銷售額63億元,同比增長17.32%;第三方平臺到家業務已覆蓋915家門店,實現銷售額53億元。
前段時間,李松峰在接受《聯商網》采訪時談及到家業務“倉店合一”的盈利話題時,他強調,“倉店合一”是永輝打開盈利局面的一把“鑰匙”,其本質是服務于“到店+到家”的全渠道發展戰略。
在較早試點到家業務新模式的福州,永輝“倉店合一”的盈利模型已經得到了驗證。根據規劃,2023年,永輝在全國圈定了10個核心城市作為到家業務的重點發展城市。
2、試水直播帶貨。從疫情伊始,沃爾瑪大賣場就開始試水直播帶貨了。通過不斷摸索客群需求,持續打造多樣化場景,沃爾瑪大賣場的直播帶貨越來越紅火。據悉,沃爾瑪的直播間線上曝光量突破1.3億人次。
尤其是今年“88購物節”吸引了16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先后在沃爾瑪全國各地門店舉辦200多場商品推廣活動。與此同時,更有范丞丞、應采兒、張天愛、Norah等一眾明星空降沃爾瑪直播間,促成品牌效應+粉絲經濟的強效結合。
不止沃爾瑪,物美也加入了直播帶貨的隊伍。10月12日消息,物美集團在北京試點超市場景直播業務,通過抖音物美賣場旗艦店將商品首次發往全國,未來或將利用物美旗下多點Dmall的后臺處理系統及配送體系,推行直播間即時配送業務。十一期間,物美直播邀請脫口秀演員,10月7日全天直播實現銷售額超100萬元。
縱然行業整體低迷,但仍有企業業績堅挺,逆勢前行。其理念,其模式,其實踐,其經驗,均可供學習與借鑒。
實體零售市場目前仍未飽和,機會與空間依舊存在。面對競爭,實體商超的轉型與創新,一定要專注提供更加優質的商品和服務,這是零售的本質所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