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向建發融資、押注“元宇宙”,黃光裕的最后一搏?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在當下這個時候,國美近乎命懸一線,對黃光裕唱衰甚至冷嘲熱諷,多少有些不公。
有人說,黃光裕出獄折騰完了他妻子苦苦堅持十年守住的家業。而這恰恰是黃光裕與杜鵑的不同之處。黃光裕是梟雄,梟雄一定是進攻性的,黃光裕出獄一年多時間,大刀闊斧進軍線上,打造真快樂,開啟打扮家,試圖從社交以及娛樂的角度切入線上零售全品類,只能說他低估了突進的難度,也高估了國美資源可以支撐的時限,所以梟雄落得了人生的第二次栽跟頭——如果第一次栽跟頭是他的入獄。
在出獄之前,杜鵑的苦苦“守成”,保住了國美一口氣,只能等黃光裕回來重整旗鼓。黃光裕接掌后不可能繼續采取“守勢”。人非神仙,不能只勝不敗。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當下的國美還有回魂的機會嗎,或者說,即使放下了國美,黃光裕的商業征途還有第二次從頭再來的可能嗎?
黃光裕是中國電器連鎖模式的開創者。
1987年元旦,黃光裕和他哥哥黃俊欽將北京前門珠市口的原本經營服裝后來改賣電器的門面正式改名為“國美電器店”。五年之后的1992年,珠市口100平米的“國美電器店”發展為大型電器商城,同時,黃光裕將他旗下所持有的“國豪”、“亞華”、“恒基”等幾家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集中打響品牌,就此形成了連鎖經營模式的雛形。
國美電器一路走來,黃光裕一直表現出強烈的高舉高打的“進攻性作風”,收購永樂電器、收購東北的黑天鵝、收購大中,甚至想收購蘇寧。出獄后的黃光裕顯然已經意識到傳統電器零售對國美來說幾乎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所以調轉船頭,打造“真快樂”,但一年下來,骨感的現實無法支撐起他宏大的計劃,甚至成了千夫所指。
1、命懸一線
當下的國美已經到了最嚴峻的時刻。
10月28日,北京鵬潤大廈國美總部的員工接到了一份全員大會通知。當天下午,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出現在臺上,她不加掩飾,開門見山地表示,公司到12月底之前,只會給員工上社保,不會再發工資了。并表示,今后中長期,工資發放也存在不確定性,會后公司還會出具一份承諾書,讓員工各自找主管簽字。
網上流傳的一份承諾函中寫到:
自2022年10月份起,理解公司在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內,員工工資有可能延遲發放,且本人在這段時間內已做好與公司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準備。承諾調整積極心態,相信公司,勤勉盡責,一切以提升經營業績為出發點。承諾積極維護企業利益和品牌形象,不信謠,不傳謠,不散播負面信息和情緒。承諾躬身力行,按時保質保量交付經營結果,達成業績目標。
而且這份承諾函的最后還寫到:如有違背,由此給公司帶來的名譽和經濟上的損失,本人同意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勞動合同約定承擔相應責任。
這份措辭生硬的“承諾書”遭到了網友的一致批評,認為國美態度“高高在上”,明明自己已經首先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卻依然從法律法規的角度對員工提出一堆的要求,沒有誠意喚起員工與公司“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真心。
而不少國美員工認為,這是公司變相逼他們離職。有員工也擔心,如果不簽字,自己從上半年開始已經被欠了數萬元的工資,是不是就追不回來了。“國美被曝停發員工工資”的話題登上了當晚的微博熱搜。國美也再一次被公眾關注,外界才意識到,原來國美已經到了如此艱難的地步。
2、債務壓頂,股價暴跌
據國美零售2022年半年報顯示,國美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1.09億元,同比下滑53.46%;營收大幅下滑之外,虧損還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國美零售虧損29.6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19.74億擴大了50.3%。
持續擴損之下,公司也遭債務壓頂。據中報顯示,目前國美的總負債規模達到了585.67億元,其中需在1年內償還的銀行借款和其他借款有229.02億元。但報告期末錄得的現金及等價物為24.1億元,同比減少了約45%,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更只余5535萬元,比照2021年的21.4億元現金流呈現斷崖式下跌。
據Wind數據顯示,國美目前的債權人來自超過20家銀行和信托公司。其中,第一大債權人為渤海銀行,貸款8月已到期,風險敞口高達70多億元。此外,興業銀行對國美的貸款也超過30億元。國美從渤海銀行處獲得了半年展期。而興業銀行因國美在該行有利息未付,到期貸款展期被拒。
2020年4月和6月,在黃光裕獲釋之前,拼多多和京東分別認購了國美發行的可轉債2億與1億美元(共計人民幣約21.4億元),票息5%,期限3年,附有選擇權可延長兩年。此舉一度被市場看作,拼多多和京東對于黃光裕獲釋后的期待。這兩項可轉債將于2023年到期。從如今的境況來看,拼多多和京東的這筆投資可能要打水漂了,債轉股已經毫無價值,但是讓國美把錢再還回去更無可能。
在中報發布之后,國美零售就聲稱,將審慎考慮未來流動資金、經營狀況及其可用融資來源,以減輕財務困難及流動資金問題。
2021年初,黃光裕正式出獄歸來,國美股價一度漲到2.55港元的最高峰。可見外部市場對其依然充滿了期待。但是到目前為止,國美零售的市值已經從900億港元跌到僅45億港元,市值蒸發了95%,股價只剩下0.126港元了。
據港交所的股權披露信息顯示,黃光裕、杜娟夫婦今年1月到9月,進行過10次減持操作,累計賣出45.98億股。其中,有12億股是以現金以外的資產進行交易,其余股份以平均每股0.186港元-0.55港元的價格進行交易。據統計,黃光裕夫婦套現金額達9.6億港元。減持完成后,目前黃光裕夫婦持有國美零售42.80%的股份
3、下注元宇宙?
對于真快樂,黃光裕似乎已經死心了。據“真快樂”離職員工透露,目前“真快樂”從高峰期的2000多人,只剩下不到100人在做一些收尾工作。如果以社交娛樂方式切入線上零售這條路在現有的資源下無法走通,黃光裕似乎有意把眼光投入了另一個新興概念——元宇宙。
2021年,最火的概念當屬元宇宙。但是,到目前為止,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很多人并不甚了了。其中根本性的問題在于,元宇宙鼓吹了這么久,但是到底如何實現商業應用,并未給大眾帶來一絲跟深層次的直觀體驗。今年六月份羅永浩宣布退網,進入“AR”領域創業。早在2021年11月份的時候,羅永浩即在微博宣稱,“我們的下一個創業項目是一家所謂的‘元宇宙公司’”。
如果連羅永浩都想涉足元宇宙——而且據稱羅永浩的公司已經拿到了美團投資的兩億元資金,那么黃光裕這樣的商業大佬顯然會更加靈敏地嗅到元宇宙在未來的商業機會。
1987年,黃光裕創辦國美時已經彰顯了足夠的前瞻性,他是第一個在報紙上打出賣電器廣告的人,而在那個物資匱乏供不應求的時代,很多商家都認為只有賣不出去的東西才需要打廣告。這一次黃光裕在幾乎已經打光了所有底牌的情況下轉向元宇宙,能像他三十五年前創辦國美一樣再次成功嗎?
去年12月份,國美零售戰略副總裁趙麗明曾表示:通過數字化的全量展示技術、LBS精準定位技術,將全國四千多家線下門店都“映射”到線上平臺,讓用戶“云逛店”。
而國美管理層的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黃光裕開始沉迷“元宇宙”業務。“周圍能借錢的都借過了,為了這事,好幾個兄弟都和他反目了。”
今年六月份,有媒體報道,國美在重金招聘元宇宙人才。區塊鏈項目研發(元宇宙方向),薪資3.5萬元-5.5萬元/月;高級元宇宙產品經理,薪資3.5萬元-6.5萬元/月;元宇宙研發技術總監,薪資5萬元-7.5萬元/月,以上職位均為14薪。國美元宇宙的相關職位最高年薪超過百萬。國美在招聘中寫到:元宇宙是公司當前重要的戰略方向之一,面試中要求候選人對元宇宙項目或者知識點提供自己的見解。
當時,據稱國美元宇宙項目負責人名稱為“光臨”,于今年6月入職,其社交賬號簡介為:元宇宙項目負責人、元宇宙高級項目總監。業務范圍包括元宇宙世界、元宇宙電商、數字人、虛擬偶像、數字藏品、NFT、區塊鏈等。
據時代財經報道,光臨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有17年的工作經歷,入職國美之前,他供職于北京維阿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靈鏡VR),在職時間為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他的履歷還包括核桃live的高級商務總監、阿里巴巴的高級運營經理、優酷土豆的執行制片人等。
按照四個月前國美的描述,國美已將元宇宙定為最重要的戰略方向,其真快樂 App 中將包括一款元宇宙游戲,通過游戲社交承擔用戶增長的任務。國美對媒體回應稱,公司確實在做元宇宙方向的初步嘗試,將在真快樂APP上推出元宇宙功能,每個人都可以在真快樂APP元宇宙中打造自己專屬的‘家’”。“承擔國美家生活元宇宙項目相關產品建設,包括元商超、元街區、元家園、元展演、元娛樂項目、NFT數字確權、交易平臺、開發者SDK以及資產錢包等產品設計、產品規劃、開發進度管理等工作”。
可以想象的是,國美計劃打造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將娛樂、演出及商超等可實現商業變現的線下內容進行植入,從而實現有現在的人機互動的購物模式變成“身臨其境”的購物模式。
對于“元宇宙”這個純粹的新生事物,到目前為止各種觀點都模棱兩可。偽概念?就跟虛擬幣一樣,用來割韭菜的?真科技?未來新一代的“互聯網革命”?一切都有可能,但一切都為時尚早。作為黃光裕這樣曾經做過三年中國首富的商業牛人,即使其人生中出現了十多年的與時代斷檔,但對商業世界基本的判斷應該不至于蕩然無存吧?或者說得直白一點,黃光裕被所謂的元宇宙高人忽悠了的可能性有多大?
4、還能否達成融資
據“第一財經”報道:多位接近國美的業內人士透露,國美正與廈門建發集團洽談融資。其中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國美準備向廈門建發融資100億元,作為封閉資金。11月5日,棱鏡的文章指出,廈門建發的人士表示,國美與廈門建發確有接觸,但還沒有達成最終協議,融資金額也遠遠沒有100億。與廈門建發接觸的是黃光裕妹妹黃秀虹,“國美現在黃光裕都不出面”。黃秀虹上周為此親自飛往廈門,希望能從廈門建發獲得融資30億左右。
據公開資料顯示,廈門建發集團是廈門市屬國有企業,創立于1980年。經過四十余年,已發展成為注冊資本67.5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的福建省大型實業投資企業集團,主要業務涵蓋供應鏈運營、城市建設與運營、旅游會展、 醫療健康、新興產業投資等多個領域。目前,廈門建發在A股上市,截至11月4日收盤,市值為364.38億元。
到目前為止,國美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不知道黃光裕是否已經放棄了幾個月之前關于元宇宙的超前計劃。從8月19日發布的《致國美朋友們的一封信》來看,黃光裕至少并沒有放棄電器的主營業務。其在信中寫到:
大家會看到國美進入了戰略性聚焦與蟄伏,以熬過這個寒冬。經歷過風雨,我深知,收得回來才能打得出去。坎坷艱辛,冷暖自知。都不容易的時刻,我們誰也不應嬉笑嘲諷乃至幸災樂禍于哪家企業的倒下。聚焦聚焦再聚焦,蟄伏蟄伏再蟄伏。當然,這是階段性的,也是戰略性的。作為上市公司,我們更應回歸基本面業績導向和企業社會責任。當前,國美零售將聚焦主業,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這幾句話倒是發自肺腑之言,也表現出黃光裕已經意識到前面戰略錯誤的問題所在,一再強調“聚焦聚焦再聚焦,回歸基本面業績導向”。
但是,當下的國美能否融資成功,度過這個艱難時刻?筆者分析,當下的國美進入了一個很難破局的惡性循環之中:
第一,由于資金無法維持正常運轉,員工人心渙散,不排除還會有大量員工離職,進一步導致整個公司無法正常運轉。
第二,越來越多越來越臨期的債務償還問題,會造成對國美信譽以及資金流的進一步擠壓。國美來自外部的風險加大,而且在諸多“暴雷”負面輿情的影響之下,融資渠道會進一步被關閉。
第三,由于不斷關店,且與上游供應商關系緊張,門店的銷售會受到巨大影響,自身的造血功能減弱,營收和利潤都會受到影響,讓本就脆弱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5、巨大不確定性下,黃光裕需要改變行事風格
假如當下的國美能夠實現融資,逃過“資金危機”,對黃光裕來說,無論聚焦于電器零售主業本身還是開始人生最后一次的搏殺進入“元宇宙”領域,都需要改變曾經的行事風格。
首先,國美羸弱,已經不可能實施激進的高舉高打戰略。只能在既有的細分市場上做精,與線上電器零售以及其他的線下零售品牌形成產品及價格層面的差異化,在電器賽道甚至在某個電器門類上開拓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第二,即使投向新的領域,比如說元宇宙。最重要的是需要充分思考其戰略可行性以及既有的市場競爭格局、用戶習慣、可商業化的路徑,尤其重要的是需要在有些的資源范圍之內逐步的實踐和推進。
總而言之,對于黃光裕和國美而言,激進的打法已經不適合,只能謹慎小心,求慢求精,從某一個切面開始,有小而大,等待新的崛起。
最后依然需要發出靈魂拷問是,當下來看,黃光裕還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