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億級企業規模!綠進如何成為閩系預制菜領軍企業?
中國是肉類消費大國和生產大國,2021年中國肉禽預制菜行業規模為977億元,同比增長17.8%,與水產、蔬菜、米面等品類相比,肉禽類依舊是“預制菜品類之王”。
不僅如此,肉禽預制菜市場的需求量還在逐年上升。艾媒數據顯示,預計未來中國肉禽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肉禽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3289億元。
2022年以來,好得睞、龍大、圣農、春雪等不少企業推出創新肉類預制菜單品,小酥肉、扣肉、糖醋里脊等普適類單品受追捧,行業參與者增多,競爭進一步加劇。
在一眾肉類預制菜企業中,綠進食品深耕酒店、餐飲預制菜B端市場近二十年,通過研究地方菜系創造出爆款預制菜產品,銷售網絡輻射全國各地,已成為預制菜行業龍頭企業。綠進食品的發展歷程是怎么樣的?其在預制菜產業又是如何布局?作為福建預制菜行業領軍企業,綠進食品對閩系預制菜的發展有何見解?本文將一一梳理。
廈門綠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近20年來都一直都在預制菜行業,即早前稱之為冷凍調理食品的行業中努力耕耘,是一家專注預制菜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提供健康食材供應鏈服務于一體的綠色食品企業。
在“預制菜”概念尚未廣為人知的時候,預制菜就以料理包、酒店菜、調理肉制品的形態出現了,綠進食品正是酒店菜細分賽道的佼佼者,主打速凍酒店菜肴類。
酒店菜的興起源于餐飲業降本增效的趨勢推動。除了原料成本以外,人工成本是酒店餐飲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且用工成本仍在持續上升。酒店菜多用于宴席、年夜飯市場,酒店廚師在半成品菜基礎上再加工,能夠大大提升標準化,降低能源成本和人工成本。當然,這也對預制菜的品相、口味均具有較高要求。
綠進創始人/董事長柯進步
酒店菜進入壁壘高,開拓難度大,具備先發優勢的企業才能突圍成功。綠進率先推出“綠進”、“松板”、“綠烹”等品牌,可以說是福建省乃至中國最早一批涉入預制菜行業的食品生產企業。復盤分析綠進食品的成長史,大略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愛拼敢贏,開疆拓土(2004-2011)
2004年綠進食品董事長柯進步先生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國內的冷凍食品市場處于一片空白,于是成立了廈門綠進食品有限公司,以豬頸肉(松板牌雪花肉前身)為代表的肉類冷凍調理制品切入市場,主攻酒店、餐飲等B端渠道,引起了市場的巨大反響。同時,在此期間綠進食品還與中國烹飪協會及福建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為綠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厚積薄發,鑄就品牌(2012-2018)
綠進食品長期穩定與國內外優質品牌原料供應商如龍大、雙匯、金鑼、牧原等企業合作,確保高品質的產品原料來源,同時,通過科學、嚴苛、安全的生產管理保證產品品質,產品深受市場認可。綠進食品在全國擁有近千個銷售網點,與國內知名餐飲、酒店品牌建立了長期深入合作關系。經過長期在餐飲、酒店等B端市場的辛勤耕耘,在這一市場上收獲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市場份額也節節攀升。同期,“綠進”品牌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多元發展,開創新篇(2019-至今)
2019年,綠進食品搬入位于同安區美禾六路的新廠房,為進一步擴大產能做準備。公司引進了國外頂尖生產設備及冷凍倉儲設備,創立了預制菜研發中心,并與福建農林大學、集美大學和海內外多家著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餐飲大師技能工作室合作,建立了預制菜產學研戰略合作機制,加大了研發創新力度。
通過多年積淀發展,綠進食品明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餐飲、酒店B端市場,同時通過OEM、ODM切入C端賽道,探索進入團膳市場的戰略機制。整體看,其產品仍以肉禽類產品為主,未來將進一步延展肉禽類產品的開發。
肉禽類食品是必不可少的優質蛋白來源,隨著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飲食結構由溫飽型消費轉向膳食平衡型消費,對肉禽類食品的需求呈現上升趨勢,而預制菜由于其便利的屬性等因素,受到大量一、二線年輕用戶的喜愛。
綠進旗下“綠進”、“松板”、“綠烹”等多個子品牌的速凍肉制品、菜肴制品(生)制品、魚糜制品等數十款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其中“綠進”、“松板”分別于2012年及2021年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綠進”和“松板”主要用于餐飲酒店B端渠道,“綠烹”主要用于團膳渠道。當前綠進食品最火的大單品依然是是松板牌雪花肉,每年均有數十萬件的銷售量。
好的產品萬變不離其宗,其實就是三點:用戶需要、真材實料、匠心研發。
松板雪花肉取材于豬臉頰,因珍貴稀少有"黃金六兩"之稱,肉脂如雪花般分布均勻,肉質鮮嫩,入口爽滑。
為了追求產品質量,綠進在研發、采購、生產等多個環節下足功夫。綠進建立起科學、嚴苛、安全的生產加工控制標準,全封閉、無菌式的生產管理體系,通過了“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體系”、“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等認證。在標準無菌凈化生產車間,綠進食品斥巨資引進德國、法國頂尖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產品經過科學退冰、專業滾揉、低溫鹵煮等工藝,最大程度保證了產品的口感與質量。
在新產品的研發上,綠進食品創建了面積約2000平方米預制菜研發工程技術中心,配置有預制菜研發室、檢測實驗室和中試實驗室(車間),配備了較為先進的研發與檢測設備、中試生產設施,同時擁有一支職業化研發創新、生產制造、食品安全與品牌營銷專業團隊,并與福建農林大學、集美大學和海內外多家著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餐飲大師技能工作室,建立預制菜產學研戰略合作機制,每年研發與創新多款新品,已擁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著作權等104項知識產權。
綠進食品通過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代理商輻射服務于餐飲酒店等B端市場客戶,并通過給預制菜著名品牌運營商做OEM、ODM等方式打入C端市場。同時,綠進食品也開始涉入團膳賽道。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情況,綠進食品表示將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不斷打磨產品品質,穩抓B端市場的同時,加大團膳渠道及C端市場的開拓力度。
綠進食品誕生于福建廈門,近年來,廈門特色預制菜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除了綠進食品,還涌現出了安井、樂肴居、舌尖英雄、三餐有料、古龍、銀祥、閩南豬腳飯、喜家、鮑之源、如意三寶等一大批預制菜龍頭企業。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廈門市有預制菜及其產業鏈關聯企業近400家,預制菜食品加工營收超過300億。
立身于全國優秀的“廈門輕工食品園”區內,綠進食品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此外,綠進攜手廈門建發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在他們的積極推動下,廈門市和同安區政府針對廈門預制菜產業園建設、政府出臺預制菜扶持政策和成立預制菜產業聯合會、預制菜供應鏈平臺等方面,正在有序的推進、落實中。
閩系預制菜乘風而上,綠進從地方特色美食入手,把福建美食以預制菜的形式分享給全國消費者,同時作為福建省預制菜委員會主席單位,不遺余力地宣傳閩系預制菜。在由福建省委統戰部、僑辦主辦的海外名廚培訓班上,綠進進行了閩系預制菜著名品牌分享,引起海外中餐業屆的積極反響。綠進將找準時機,思考試水、開拓預制菜國外市場,讓閩系預制菜走向國際市場。
福建歷來有“根紅苗正、自帶基因”預制菜美譽。福建飲食文化海納百川包容并蓄,同時也獨具地方特色,并且培育了多家預制菜龍頭生產經營企業,讓閩派預制菜在中國預制菜產業中占有極其重要和獨特的位置。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福建省共有2658家預制菜相關企業,預制菜食品加工營收已突破1000億。
閩系預制菜未來如何走?綠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
1、建議福建省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福建省預制菜產業創新發展,同時把建設廈門預制菜產業創新園納入福建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方案,把預制菜產業作為帶動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以及一二三產聯動又好又快發展重要的新興產業;
2、建議加快預制菜供應鏈平臺建設步伐,突出科技帶動、平臺帶動、產業融合,積極延伸產業鏈,構建研發、生產、加工、物流、營銷、旅游、品牌于一體的預制菜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共生與創新發展;
3、建議加大福建省預制菜產業創新園規劃與建設力度。福建省擁有豐富的農業、水產、畜牧業等種養殖業產業化“山海”優質資源和獨特的、全國乃至全球優質食材進出口的港口優勢。同時,廈門建設有福建省規模最大、配套最齊全、基礎設施最完備的食品產業園區之一——廈門同安輕工食品工業區。園區集合了我國預制菜領域較有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一大批預制菜龍頭企業,為福建省預制菜現代創新園區建設奠定了一定的發展基礎;
4、建議福建省、廈門市盡快出臺預制菜產業發展激勵措施,支持預制菜產業鏈上下游一二三產關聯企業與平臺建設,力爭把廈門預制菜產業創新園建設成為我國預制菜新產業的倡導者、新標準的制定者、新模式的創新者和新服務的踐行者。同時,建議省商務、科技、農業、工信等政府部門出臺配套的扶持政策,加大預制菜研發創新中心建設力度,力爭中心孵化為福建省乃至中國閩派和金磚國家預制菜產業創新、集智、開放、賦能、轉化的產學研高度融合、促進產業穩健發展的第三方服務平臺。
作為福建省預制菜生產標桿企業,未來綠進食品將繼續秉承“弘揚中華美食文化,傳遞美味健康快樂,提升人們生活品質,讓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的企業使命,以閩菜系列產品為特色,加大研發創新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餐飲酒店B端市場,同時在團膳大B紅海市場中一展身手,并逐步規劃布局我國預制菜優秀品牌商渠道OEM、ODM業務系統和切入C端市場線下線上渠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