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水果零售商”圓夢港股,市值一度超百億
出品/聯商網
撰文/西泠雪
四次沖擊IPO的百果園終于如愿在港股上市。
1月16日,百果園集團在港股上市,開盤漲幅一度擴大至25%,報7港元/股,市值超過110億港元。截至收盤,百果園最終報6港元,上漲7.14%,總市值94.74億港元。
目前,我國水果零售市場已經達到萬億規模。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按零售額計,2021年我國水果零售市場規模已超過1.2萬億元,預計將保持7.6%的復合年增長率,近5年來年均增速約為8.2%。預計到2026年,我國水果零售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7萬億元以上,人均消費量將增長至60.5千克,年均增速約2.8%。
值得注意的是,按2021年水果零售額計,百果園是中國第一大水果零售商,占中國總市場份額1.0%,而五大參與者合計占總市場份額3.6%。
01
賣水果20年
年營收超100億元
1968年,余惠勇出生在江西省的一個村莊,大學他選擇進入了一所農業大學,九十年代初,因為專業的原因,畢業后被分配到了當地農科院專門研究及開發食用菌。他對工作非常認真勤奮,在他來到之前,溫室基地幾乎破產,但其加入后不到一年,利潤已超過去五年的總和。
然而,不甘于日復一日的“鐵飯碗”,余惠勇開始南下深圳創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水果零售連鎖市場這個空白領域,此時國內水果銷售多集中于大型商超或小攤小販,他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有機會做大。
隨后,余惠勇在深圳開設了第一家水果連鎖加盟店,命名為百果園,開業首日成交額近2萬元,百果園的水果江湖由此展開。
余惠勇
2001年,百果園公司在深圳注冊成立。
2002年,首家百果園門店在深圳開業。
2008年,“網上百果園”上線,進一步拓展網絡銷售渠道。
2009年,百果園正式推出“三無退貨”服務標準。
2013年,百果園率先在國內建立并推出以口感為導向的水果質量分類體系。
2016年,百果園APP正式上線,開啟全新水果電商業態,同時百果園獲得中國馳名商標認證。
2017年,百果園采購交易平臺上線,打造行業級供應商交易平臺。同年,收購果多美,實現多渠道品牌運營。
2019年,推出百果園大生鮮戰略,進入生鮮市場,將業務拓展至生鮮零售。
2020年,推出“熊貓大鮮”,作為公司其他新鮮食品的品牌名。
2021年,榮獲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
20年間,百果園已開遍中國的大街小巷,門店數超5600家,年營收超100億元,在中國所有水果專營零售企業中位列第一。
目前,百果園擁有中國水果行業最大的分銷網絡,旗下有“百果園”和“果多美”兩個品牌,在國內的線下門店共有5645家,其中5626家為加盟門店,19家為自營門店,主要集中在居民區、商業街等高人流量區位,遍布22個省份140個城市。
02
多次融資
四次沖擊IPO
2015年以來,百果園已經歷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先驅投資、金雅福投資、知春資本、基石資本、中金公司等知名機構。2018年,百果園獲得了4輪融資,其中B輪融資規模達到15億元。
盡管受到資本青睞,但百果園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三年內四次沖擊IPO。
2020年6月1日,百果園向中國證監會國際部遞交文件,擬于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同年11月,百果園改道A股,與民生證券簽訂輔導協議,擬深圳創業板IPO,并在深圳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
2022年5月2日,百果園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欲沖擊國內“水果零售第一股”。
2022年11月16日,百果園再次遞交了招股書,并于12月20日通過了上市聆訊,今天百果園終于在港交所上市。
百果園門店
據悉,百果園此次上市發售7894.75萬股,其中香港發售789.5萬股,國際發售7105.25萬股,每手500股,一手中簽率19.99%,香港公開發售獲12.20倍認購,凈籌3.661億港元,當中約45%將用于改善及加強集團的運營及供應鏈體系,約25%將用于升級和改進集團的核心信息技術系統和基礎設施(主要為中臺)。
此外,估計所得款項凈額的約25.0%將用于償還集團部分有息銀行借款;以及估計所得款項凈額的約5.0%將用作集團的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上半年,百果園的營收分別為89.76億元、88.54億元、102.89億元和59.1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2.48億元、0.46億元、2.21億元和1.8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9.8%、9.1%、11.2%和11.5%。
在百果園股權架構中,IPO前,創始人余惠勇直接持股25.6%,通過深圳惠林持股3.9247%。同時,員工持股平臺宏愿善果持股8.6499%,恒義利投資持股8.0442%。這些股東構成百果園的控股股東。
與此同時,宏愿善果由余惠勇控制,持股比例為0.71%,徐艷林則持有宏愿善果29.8%的股份,合計30.5%。恒義利投資,余惠勇持有1%的股權,徐艷林持有39%的股權,合計40%。此外,員工持股平臺匯智眾享持有百果園2.8675%的股份,由余惠勇控制,后者持有匯智眾享0.0003%股權。其中,余惠勇為百果園執行董事兼董事長,徐艷林為百果園執行董事及總經理,二人為夫妻關系。
據此計算,余惠勇、徐艷林夫妻二人合計控制百果園約35.38%的股權。按照開盤價計算,余惠勇夫婦身家約36億港元。
03
拓展線上渠道
發力大生鮮領域
賣水果本是一門傳統的生意,但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水果銷售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被看作是電商藍海,百果園適時抓住時機,拓展線上渠道。
與此同時,受益于線上線下數字化基礎,百果園也開始發力大生鮮領域。在過去20年,百果園是賣好水果的,開展“大生鮮”戰略,是要讓消費者認識到,百果園不是只有好水果,還有好的生鮮產品。
2008年,百果園上線了“網上百果園”;2016年,上線手機App“百果園”;2019年,百果園提出“大生鮮戰略”,將業務品類擴張至全生鮮。同年4月,百果園上線獨立生鮮平臺“百果心享”,并于同年下半年在廣深地區試水“賣菜”,將銷售品類從水果擴展到生鮮。
2020年,百果園將目光聚焦到社區團購,于當年10月,推出社區團購“熊貓大鮮”,消費者當日下單次日前往門店自提,這是百果園在全品類生鮮電商的重要布局。
熊貓大鮮第一次舉辦專項主題品鑒會
目前,“熊貓大鮮”已涵蓋蔬菜、水果、肉蛋、乳品烘焙、海鮮水產、方便速食、糧油調味、熟食凍品、南北干活、酒水飲料、休閑零食、餐廚家居等多個大類,其中自有商品將近200個。
如今,百果園的線上渠道包括百果園APP、微信小程序、天貓、京東等電商及抖音等社交商務平臺上的網店。另外,還跟美團、口碑、餓了么等提供及時配送服務的第三方外賣平臺合作,為消費者提供品類多、品種全的生鮮消費產品。
通過各分銷渠道,百果園會員總人數已超過7300萬,付費會員數超過93萬,2021年平均月活會員數超過700萬。
百果園的主要收益來源于水果及其他食品的銷售,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其銷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的收入分別為87.50億元、86.37億元、99.92億元以及57.31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97.5%、97.6%、97.1%以及96.9%。
其中,2019年-2021年,百果園大生鮮銷售收入分別為3289萬元、7672.4萬元和 2.0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38%、0.89% 和2.04%。2022年上半年,百果園大生鮮板塊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72.4%,在總營收的占比達2.7%。
04
成功上市后
仍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上市成功,但百果園目前仍然面臨一些難題。
第一,承受著巨大的成本壓力且毛利率較低。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百果園銷售成本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0.2%、90.9%、88.8%和88.5%。在這其中,主要為水果采購成本的存貨銷售成本均在95%以上,運輸費用占銷售成本2%左右。
受限于高成本,百果園的毛利率一直處在較低的水平,2019-2021年分別為毛利率分別為9.8%、9.1%和11.2%。
與先于其上市的洪九果品相比,雖然兩者營收規模不相上下,但2022年上半年,洪九果品的毛利為11.23億元,毛利率為19.6%;而百果園的毛利為6.77億元,毛利率為11.5%,僅是前者的一半。
從兩者商業模式來看,百果園更“重”一些,業務涉及種植端、渠道端和零售端上下游,正是由于投資成本巨大,所以導致整體毛利不高。
第二,線上業務待突破。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在生鮮行業,線上的滲透率僅3.4%但增速保持在40%以上,其中生鮮水果2019年的滲透率接近20%。自疫情發生以來,百果園開始加快線上轉型,目前在線分銷渠道主要為百果園APP、百果園微信小程序、天貓及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的旗艦店,以及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不過,2019年至今,百果園線上業務收入占比始終在4%以下,仍有待進一步發展突破。
業內人士認為,百果園能將水果做到高品質,是因其擁有產業基地和強大的供應鏈、渠道優勢、規模優勢等支撐。而從水果跨界到生鮮,不僅投入重,時間成本會很高。而且,生鮮行業競爭激烈。未來,百果園想要在全品類生鮮上實現高品質,在生鮮電商領域占得一席之地,在上游端建立產品標準,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