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棄養經濟學
來源/巨潮商業評論
撰文/老魚兒
近期有媒體報道,在河南、四川.江蘇等多地調查發現,寵物市場自去年2022年下半年開始陷入“深冬”,寵物價格暴跌,交易量大幅萎縮,并且拖累了線下的寵物消費、寵物食品等下游產業。
報道稱,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比如上游繁育環節前期盲目擴張造成的過剩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疫情影響下,養寵人群收入下滑。
這樣的報道不止在國內產生,根據澎湃新聞援引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美國寵物產品協會貿易組織(APPA)曾統計,今年9月份美國35%的寵物主人表示,他們為在當前經濟條件下養寵物的費用感到擔憂。其中一半表示他們可能不得不放棄他們的寵物。與三個月前相比,家養寵物數量減少的家庭中,14%的人表示原因是他們已經無力承擔養寵的費用,12%的人表示他們的寵物已經被重新安置,9%的人表示由于各種原因,他們已經無法再照顧寵物。
“無法再照顧寵物”的潛臺詞就是:棄養。
大環境惡劣之下,棄養寵物成了許多人的選擇,甚至形成了一種社會現象。2021年兩會期間,甚至有代表提議,將遺棄寵物行為納入征信系統。
一直以來,寵物經濟被人看作冉冉興起的“它”經濟,相關上市公司和準上市公司——包括寵物食品公司、動物醫療機構等等。但最近的一些報道,給這個看似蓬勃的行業潑上了一盆冷水。
放棄對寵物的愛,真的是因為疫情嗎?
01
變貴的貓狗兒子
談感情是要傷錢的。
對于70年代以前的人們來看,貓貓狗狗的第一功能是“看家護院捉老鼠”。人們會把它關在籠子里或放在院子里,吃著殘羹冷炙,雖然不至于風吹雨淋,但也絕對不會把它抱在懷里,和它一起睡在床上,同吃同住。
現在的寵物顯然在人們心中有更重要的位置。
根據南都民調中心于2022年4月對1060份有效樣本進行分析研究后發布的《寵物消費調查報告(2022)》顯示,喜歡小動物、提供精神寄托、增添生活樂趣是人們養寵的主要原因,比例依次為64.78%、52.22%、51.65%。
也就是說,人們所飼養的寵物,享受到的再也不是扔塊饅頭餓不死就成的“畜生待遇”,而是賦予了更多的感情因素。
不過,談感情是要傷錢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商家開始拿捏消費者的心態,相關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得越來越高,貓兒子狗兒子們的飼養成本高企。
各類寵物手術價格昂貴
首先表現在寵物相關商品的消費價格開始升高。
以寵物消費中最基礎的寵物食品為例。2022年10月31日,京東寵物發布的《2022年中國寵物行業趨勢洞察白皮書》顯示,近年來,平價、低價烘焙糧市場下滑明顯,中檔價位烘焙糧成為主銷價格帶。
以烘焙貓糧市場為例,60元/公斤以內的產品GMV增長僅2%,銷量增長6%,80-100元/公斤則成為銷量和銷售額最大的價格帶,銷量增長43%,GMV增加36%,競爭趨于激烈。
貓糧價格有越貴越好賣的趨勢
烘焙狗糧市場中,20元/公斤以內的低價烘焙狗糧市場幾乎無增長。而60-80元/公斤成為銷量最大、銷售額第二的主銷價格帶,銷量增長30%,GMV同比增加25%。100-120元/公斤產品銷售也十分火熱,銷量增長26%,GMV同比增加30%。
此外,寵物消費的種類也開始讓人眼花繚亂。
在知乎,曾經有人提問“想養只小狗狗陪孩子,每個月會增加多少成本?”
在回答當中我們摘取幾個,會發現人們在寵物身上的花銷種類可謂是“琳瑯滿目”。
各類寵物消費項目層出不窮
比如一位網友稱給自己的寵物買了“沐浴露,除臭劑,驅蟲藥,羊奶粉,凍干,零食,滴眼液,毛巾,樓梯(上下床用),背包,磨牙棒(一天一根),狗繩,衣服,玩具等……”
還有網友在寵物身上的花費包括:主糧、驅蟲(內驅+外驅)、松毛膏、水果香波、護毛膏、出去洗澡、剪毛、冬天的衣服、零食益生菌、藏食毯、牙膏、牙刷、眼藥水、潔耳液、護毛噴劑、潔牙粉、玩具、口水巾、牽引、窩窩、外出水杯、爪子膏、碗、隱睪做絕育等等,甚至還購買了寵物保險。
綜合所有的111個答案,我們經過粗略計算,得出大多數人養狗的成本幾乎均高于每月300元,中位數在500元左右,每月用掉上千元開銷的也并不罕見。
這樣的開銷在正常的時期并不算什么,但是經過中國經濟在疫情期間連續三年的折磨之后,蒼蠅再小也是肉了。
02
變窮的中產爸爸
2022年城鎮居民收入幾乎沒有增長,而消費則在下降。
人們對寵物感情升華的底層基礎,在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最新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數字: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7萬元。而在2000年,這個數字僅為0.37萬元。
20年間,10倍的人均收入增長,成為寵物經濟發展的最大底氣。
而根據南都民調中心的《寵物消費調查報告(2022)》顯示:月收入越高,養寵的比例也就越高,月收入在30001-50000元、50001元以上的養寵受訪者分別高達81.48%、88.89%;城市化水平越高,養寵的比例也越高,居住在北上廣深的受訪者養寵比例達82.07%;且目前養寵的受訪者以90后、80后居多,比例分別高達73.60%、72.17%;
八零九零后、高收入、城市化.....這樣的標簽疊加起來,就成了中國新型中產階層的典型畫像。
年輕中產支撐著寵物經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手里有錢的年輕中產們都是提振消費、促進升級的中堅力量。但是在2022年媒體爆出的寵物市場遇冷的骨感現實中,還是能看得出來,貓狗等寵物的金主爸爸——中產階級,正在遭遇人生中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
目光回到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上來,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比上年名義增長5.0%,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只增長2.9%,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而對于城鎮居民來說,雖然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僅增長1.9%。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信息:2022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0.2%。202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
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下降0.3%。而養寵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從大數據上來看,2022年城鎮居民收入幾乎沒有增長,而消費則在下降。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2022年,中國整個消費市場受到疫情沖擊較大,特別是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另外,居民消費意愿也在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問題比較突出。
在2022年,寵物經濟相關企業的業績并不太差,而且還較為突出,但受到這樣大環境下的悲觀情緒的影響,相關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并不好看。
A股中的“寵物經濟第一股”——佩蒂股份是我國較早專業從事寵物食品產業的企業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其營收增長近50%,利潤增幅超100%。但業績對股價并無幫助,2022年下跌14.3%。
另一家中國寵物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寵股份在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和利潤增速都超過30%的情況下,但股價全年下跌26%以上。
根據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其寵物經濟指數(BK0993)2022年全年下跌近15%。
一級市場方面,2019和2020年,寵物經濟相關行業分別有過6起和7起投融資事件。可在疫情常態化之后的兩年來,基本已銷聲匿跡。
03
樂觀的未來市場
終究是由寵物賽道的市場規模決定的。
但眼前一段時間的“茍且”,并不代表永久的悲觀。中國寵物市場真正意義上開始的時間并不長,至今仍具備著可持續深挖的樂觀因素。
機會首先來源于潛力巨大的市場。中國畜牧業寵物產業分會指導的《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城鎮家庭寵物貓的數量為5806萬只、寵物犬的數量為5429萬只,合計超過1.1億只。
這個數字看起來龐大,不過對比海外發達國家的寵物滲透率來說,還真的“只是個弟弟”。
數據顯示,我國2021年城鎮共有9147萬寵物家庭,養寵滲透率不到20%,而美國、日本、歐洲的滲透率已達到70%、57%、49%。
比如根據中寵股份2021年年報分析,2020年末,美國寵物犬的數量為9890.40萬只,寵物貓的數量為7429.80萬只,是中國寵物貓狗數量的1.5倍。但是美國人口僅為中國的約四分之一。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寵物經濟既有上升的空間,更有上升的動力。
催化劑來源于兩個因素:單身化和老齡化。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人口數據,媒體熱議中國人口6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這背后的現象就是年輕人恐婚情緒嚴重。
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2》顯示,2021年我國初婚(即第一次結婚)人數為1157.8萬人,比去年減少70.8萬人。這也是多年來初婚人數首次跌破1200萬人,創下自1985年以來的新低。
而在年齡上,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2020年我國平均初婚年齡為28.67歲,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齡(24.89歲)推遲了近四歲。
此外,1月17日,國家統計局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這意味著,距離我國整體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僅差0.2個百分點。
單身化和老齡化必然帶來情緒上的孤獨,單身的人總要把對人的情感轉移到某種寄托上來。而寵物因其具有“伴侶替代品”的天然屬性,成為承載這種寄托的最大可能。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寵物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城鎮寵物市場規模接近三千億元,2015—2020年6年間復合增速達到32.8%。根據《白皮書》預測,未來三年我國寵物行業復合增速在14.2%,到2023年規模將達到4456億元。
在這樣數千億容量的市場地盤中,縱觀國內相關的上市公司,市值最高者不過百億左右。不考慮眼前的行業波折,中國寵物市場實際上仍處于不甚成熟的初級階段,并且實際上主要上市公司都是以出口為主,尚未形成國內更強大的C端消費力。
行業未來細節的變數仍然會很多,潛力股也許隨時可以出現,但這終究是由人們對陪伴的需求所決定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