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韓妝巨頭發財報,對中國市場策略截然不同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撰文/肖雪
編輯/王玉瑩
韓國兩大美妝集團LG生活健康、愛茉莉太平洋分別在1月31日、2月1日發表了集團2022年度財報和第四季度的銷售情況,兩者均大致呈現下降趨勢。
綜合兩者的營銷策略、地區業績可以發現,這兩個曾經稱霸亞洲市場、比肩開辟中國市場的韓貨巨頭,正在朝兩個不同的方向走,韓妝差異化格局拉開序幕。
01
面對下滑
愛茉莉太平洋憑利潤突圍
2022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總銷售額為4495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7.23億元),同比下滑15.6%;營業利潤為271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95億元),同比下滑23.7%;利潤率為6%。
2022年第四季度,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總銷售額為1183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5.11億元),同比下滑16.7%;營業利潤為78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32億元),同比大幅上漲3331.5%,利潤率為6.6%。
雖然韓妝營業額下滑已成大勢,但愛茉莉太平洋大漲的營業利潤,卻成為財報中比較亮眼的一筆。近幾年,愛茉莉太平洋的財報都保持著利潤率大漲的趨勢。在其2021年的財報數據中,愛茉莉的營業利潤率就大漲136.4%,凈利潤率甚至相比2020年猛漲1224%。
為了挽救下滑的銷售額,除了提高品牌的競爭力,愛茉莉太平洋做的最重要的舉措就是通過培育新品牌和現有生產線,擴大高利潤商品比重,如其于2022年推出的新品洗護品牌Longtake。
同時,愛茉莉也開始把發展重心放在了個護這一利潤較高的品類,并開始乘著市場風潮,發力功效護膚護膚和美妝科技了。2022年2月,集團就推出了個性化敏感護膚品牌Custom,Me,之后又于9月收購了美國高端純凈護膚品牌Tata Harper。不同于之前韓式護膚的特點,愛茉莉的新品牌在力圖迎合美妝市場“抗敏”“功效”“純凈”等新潮流。
可以說,愛茉莉現在走的是“大品牌+多元化品牌”戰略,用大品牌來穩住局面,在通過擴充品牌矩陣來不斷探索品牌在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機會。
02
LG生活健康18年來首次下滑
美妝業務的“坑”兜不住了?
而對于LG生活健康,2022年是集團十八年以來,首次出現業績下滑的一年。實際上,其美妝業務的下滑幾年前就初見端倪,只是發展到現在它其他部門的業績已經無法挽救美妝業務的頹勢了。
LG生活健康全年售額為7185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95.2億元),同比下降11.2%,營業利潤為711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9.11億元),同比下降44.9%。其第四季度LG生活健康總銷售額為1807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9.43億元),同比下降10.6%,營業利潤為128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09億元),同比下降46.5%。
具體而言,美妝業務2022年銷售額為3211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6.65億元),同比下滑27.7%;營業利潤為309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4.7%。2022年其美妝化妝品業務中,高端護膚品牌Whoo后降幅最大,同比下滑38%;蘇秘37°和CNP希恩派分別下降16%、1%;不過OHUI歐惠成績亮眼,銷售額同比上漲17%。
事實上,LG生活健康整體業務仍處于下滑態勢,其主打美妝品牌后等仍未能支撐起業務板塊的增長,相比之下,家庭護理和日常美妝業務給LG生活健康帶來了不少增量。
家庭護理和日常美妝業務板塊2022年銷售額同比增長7.4%至2209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1.54億元),全部主要品牌均實現了業績增長;全年營業利潤下滑9.1%至189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44億元)。其中,Dr.Groot、Physiogel霏絲佳等品牌市場反饋不錯。
然而,不同于愛茉莉太平洋的充分探索品牌組合的可能性的做法,LG生活健康在區域開拓和品牌建設上卻相對保守。在投資上,并沒有很亮眼的案例。且反于愛茉莉太平洋的商業邏輯,LG生活健康在近幾年開始投資和收購彩妝品牌。
其在2022年5月收購了美國誕生的K-Beauty彩妝品牌TheCrème Shop,且又在6月推出了純素彩妝品牌freshian。雖說此舉也可以看出是在調整自己以個護為主的品牌基調,但彩妝在2022年后究竟還能迸發出多少的潛力,將交由市場驗證。
03
全球區域市場策略
兩大集團“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除了品牌戰略調整,區域戰略的規劃也是集團戰略決策的關鍵。上述兩集團也正是在區域市場選擇上,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
首先對于愛茉莉太平洋,其實際上正在經歷亞洲市場的反水。財報顯示,其在韓國的年銷售額下跌16%,營業利潤下滑27%。除此之外,其亞洲區的銷售額下滑了24%,中國區銷售額下滑30%。值得一提的是,亞洲區60%的銷售額均來自于中國。
但比起亞洲,愛茉莉太平洋的歐美市場似乎異軍突圍。其北美地區依托亞馬遜等渠道,銷售額大幅增長了83%,其于2022年收購的純凈美妝品牌Tata Harper也幫助集團在北美奠定了中長期市場競爭的基礎。歐洲區則受益于蘭芝品牌的拉動,銷售額增長率37%。
然而相比起來,LG生活健康似乎還是只看重亞洲市場的份額,然而它在韓國和中國兩個重點市場都越來越低迷。
以Whoo后為例,在雙十一大促中,Whoo后以2.49億的銷售額收官,位居抖音雙11護膚品牌第一名。在快手上,Whoo后以0.32億的銷售額排名第七。在2021年、2022年的抖音618大促中,Whoo后的銷售額也都分別位列第一。而這些,也離不開帶貨主播們的助力。
在抖音上,Whoo后通過對“大狼狗鄭建鵬&言真夫婦”(廣東夫婦)“韓國媳婦大璐璐”“唄唄兔”,以及“韓國有個老板娘”等頭部腰部主播的投放和直播帶貨取得增量。主要形式包括專場活動以及618、雙11美妝大促中推薦等。
雖說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品牌也頻繁出現在線上渠道,但愛茉莉太平洋主打的是各網絡平臺的差異化戰略,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化妝品電商市場占有率第一,線上銷售額增長超過20%。而對于LG生活健康在中國的王牌Whoo后來說,以直播為主的銷售渠道似乎成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最后陣地。
前文提到,LG生活健康2022業績數據中,Whoo后降幅最大,同比下滑38%。可見,繁榮只是表象。品牌若將重心放在抖音直播上,是否能夠通過直播持續增長?從利潤空間和品牌形象來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首先,網絡渠道的勝出主要還是靠打價格戰,以Whoo后為例,直播間的折扣雖然一直維持在3折左右,但贈品卻越送越多,套裝客單價逐漸走低,利潤空間被壓縮。
在這個時候,假冒偽劣的問題就會滋生,2021年全國12315平臺新消費投訴舉報數據顯示,全年共接收新消費投訴舉報12.3萬件,同比增長110.2%,直播帶貨的投訴最為突出,占比83.7%。
綜合來說,本土空間被壓榨,這兩個韓國美妝巨頭之間的較量只會愈演愈烈。如何在中國國潮席卷亞洲,歐美資本強勢輸出的迫切形勢下,完成自己的轉型和突圍,相信兩者都在做著自己的打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