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200元“天價”咖啡館被曝閉店,最新回應來了
來源/咖門
作者/伍月
近日,上海6200元/杯的“天價”咖啡館閉店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昨天,品牌官方發布告示,閉店是由于商鋪合同糾紛導致。
暫且不論閉店原因,這件事之所以引起較大關注,離不開“天價”兩個字。
“天價”咖啡館,到底有市場嗎?
01
上海“天價咖啡館”被曝閉店
最新回應來了
近日,上海6200元/杯的“天價”咖啡店被曝閉店,消息一出引發眾多媒體報道,“天價咖啡僅活3個月”成為傳播重點。
該消息也引發了飲品圈的關注,很多網友猜測:“天價”到底是不是其閉店主因?
不過,1月13日該門店官方發布了一則消息,表示閉店是由于商鋪合同糾紛選擇退出。一時間,各種聲音終于有了定論。
該品牌發布的公告截圖
據了解,這家咖啡館位于上海張園,主打精品咖啡,曾因“一杯咖啡賣6200元”而受到大眾關注。
如今,該店鋪大眾點評顯示的狀態已經為“暫停營業”。從留言區可以看到,確實有不少網友被高價吸引到店打卡;還有網友說“店內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手沖咖啡的風味很特別”。
菜單顯示,售價6200元/杯的咖啡是“2023最佳巴拿馬標王——卡門莊園·水洗·瑰夏”,采取限量預約出售。不過,其菜單上也有很多售價在20~40元的產品,比如美式SOE咖啡、烏梅果茶拿鐵等。
店員曾經在接受采訪時透漏:到店的大多是普通消費者,高價咖啡豆子數量有限。
除了上海張園店,該品牌在廣州還有2家店。其中一家正常營業,官方菜單上有不同的咖啡豆及沖煮方式供選擇,價格在30~98元;另一家大眾點評顯示“新鮮入駐”。
在沸沸揚揚的傳聞中,這件事也讓很多人再度關注到“天價咖啡”。
除了這家咖啡館,其實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單品標價2888元/杯、4988元/杯,甚至13333元/杯的咖啡館。
他們的經營狀況怎么樣?高價咖啡,真的有市場嗎?
02
“天價咖啡”生存現狀:
有的閉店,但有些生意還不錯
“天價”消費并不新鮮,也并非只在咖啡圈。
近年來,很多人都被一波又一波“貴到離譜”的天價產品刷新著認知。
“580元一個的帆布包”
“1999元一桶的泡面”
“3萬元一對的芒果”
“7萬元一串的紅葡萄”
“30萬元一只的螃蟹”
……
“天價”很容易快速吸引人的注意力,但“貴”的顯著特征,又注定了只有極少數人能承擔得起。
“天價”建立起的消費壁壘,到底是一種營銷噱頭,還是與價格相匹配的產品/品牌價值,決定了品牌能走多遠。
縱觀咖啡賽道,從2888元/杯到6200元/杯,甚至過萬元,每次推出都在網絡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比如,之前咖門就報道過一家名叫One By One Coffee·壹乘壹咖啡(下文簡稱壹乘壹)的浙江咖啡品牌。我發現,進入2024年后,它的生意仍然很好。
這個品牌位于浙江溫嶺,2022年5月開業,是一家庭院風的咖啡店,主打手沖,去年因推2888元的咖啡受到關注。
最近,有朋友周末到店打卡,發現店里顧客很多。大眾點評上顯示,壹乘壹雙溪春曉店位于所在區域咖啡廳環境榜第2名。
此外,去年因一杯咖啡4988元引起關注的杭州PUMPLI咖啡店,目前也經營穩定。
復盤這些經營還不錯的咖啡店案例,我發現,他們被眾多消費者持續“續杯”離不開以下三個原因:
“標王咖啡”定調性,帶來話題。比如,壹乘壹門店定價2888元/杯的手沖,用的是2022年BOP的標王“黑豹”,PUMPLI咖啡店定價4988元/杯咖啡,用的是2023年巴拿馬最佳咖啡豆競賽中的標王“卡門莊園水洗瑰夏”。
常規咖啡走銷量,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和預算。壹乘壹的菜單很豐富,除了高價產品,還提供了多種級別的手沖咖啡和意式咖啡品類,百余種豆子供選擇,價格26元~188元不等;同樣PUMPLI咖啡店,產品也有著58元~398元的豐富價格區間。
高格調的門店style,滿足高品質的體驗需求。當顧客在享受一杯高品質咖啡的時候,也可以享受到與之相匹配的環境�!绑w驗好”、“好拍照”,是很多顧客對這類咖啡館的評價。
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增長迅速,價格越來越卷,“天價咖啡”的出現,似乎與之“背道而馳”。
在咖啡圈我也聽到兩種聲音:
有咖啡店老板表示:“他們想成為推動精品咖啡行業發展的人。”
也有咖啡從業者認為:“天價現象的出現,大多是品牌為了博出位而宣揚的噱頭,并無實質意義”。
但隨著咖啡市場的不斷擴大,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未來的咖啡不一定都要圍繞9.9、8.8元的價格帶發展。
“天價”注定小眾,但稀缺的、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也不應該一棍子打死。
價格不是品牌能否生存的決定性因素,品牌能提供給消費者什么樣的價值,才是根本。
借助“天價”提供高品質也好,靠“天價”打造噱頭也罷,隨著消費者越來懂咖啡,“天價”的陷阱也會逐漸被填平。
03
“始于噱頭,忠于品質”
是一家店真正能立足的方式
消費者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要想快速抓住消費者心智,就要打破常規、塑造差異化。
在飲品圈,無論是不斷上演的明星代言人大戰,還是層出不窮的跨界聯名,亦或是借助“天價”來造勢,都是在想方設法地抓住消費者的注意。
但潮水退去,翻車也時有發生,考驗品牌生死的終究是背后的產品與服務。
科特勒咨詢集團全球合伙人曹虎在《新增長路徑》寫了這樣一段話:
“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且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很多人都在‘種草’,種草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當大部分人都在種草的時候,那些優秀的企業正在靜下心來種樹。樹和草最大的差別是什么?是根莖不一樣。草的根很淺,樹的根很深,這樣面臨挑戰才不會輕易倒下,反而會越長越高�!�
上文提到的杭州PUMPLI咖啡店,大眾點評網友最新評論是:“始于噱頭,忠于咖啡品質,這家店不得不來�!�
——這或許是一家店能立足的真正方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