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供應鏈走向成熟,「鮮沐」完成新一輪融資
來源/36氪
作者/任彩茹
36氪獲悉,杭州鮮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鮮沐”)近日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暫未透露,光源資本擔任長期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新業務場景的拓展。
36氪曾多次報道過鮮沐,成立于2016年,從休閑餐飲切入餐飲B2B領域,為茶飲、咖啡、烘焙等行業的品牌或企業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已為30萬+休閑餐飲商家用戶提供服務。此前,鮮沐已完成過多輪融資,最近一輪是2021年11月官宣的數億元C輪融資。
過去幾年,中國的休閑餐飲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萬店”爭奪戰一直持續至今,典型代表如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新茶飲領域,喜茶開放加盟,古茗、茶百道等品牌的規模突飛猛增,截至2023年底,古茗門店數已超過9000家�!捌放茮Q定在全國無差異化地擴張時,其實更需要供應鏈團隊的支撐�!滨r沐聯合創始人楊晗告訴36氪。
因此,在上輪融資的時點,鮮沐的主要戰略是“全國化擴張”,至今已階段性完成該目標——伴隨茶飲、咖啡等休閑餐飲的大規模下沉,鮮沐也從一二線城市拓展至三四五線城市,目前全國輻射的城市網點數大約達到180個左右,甚至在部分四五線城市實現次日達。
事實上,鮮沐自成立以來,整體戰略沒有發生過大型的轉變與迭代。在楊晗看來,整個行業目前還處在增長周期中,鮮沐現階段的使命依然是做“連鎖化餐飲的基礎設施”,但相比過去,對這件事的理解要更加深入。
具體到業務上的體現,一方面,在餐飲品牌全國化擴張的大潮中,鮮沐作為供應鏈方,為它們提供“早半步”的基礎服務設施。另一方面,鮮沐也同步完成了一項核心調整——對過去“一站式”的供應鏈進行分拆。
楊晗告訴36氪,“品牌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供應鏈的訴求是不同的。”比如,有些餐飲品牌在發展成熟后選擇自建倉儲物流,它可能不需要供應鏈的終端能力,但是對“商品能力”依然有需求。
面對這樣的情況,鮮沐開始將多年來構建起的完整能力拆開,使得商品端的能力能被獨立釋放出來。何為商品端能力?據介紹,鮮沐有完整的一套產區篩選、品控及農戶管理方式,也有產區整個的成本定價結構,這些都能夠完全透明化地給到下游客戶。
此外,鮮沐還可幫助客戶“兜底”,假如品控不符合大客戶的等級或是訂貨量過多出現損耗、冗余時,他們有中小型客戶或其他類型客戶能夠消化。換言之,鮮沐幫助客戶解決備貨波動性、備貨不準等問題。同時還能給到客戶一套食品安全溯源能力,門店的收貨時間、收獲狀態、批次碼等都清晰可查,以此幫助品牌方更好管理加盟門店。
商品能力之外,履約網絡、倉網體系、信息化能力也都實現獨立化運營,分別有對應的一套服務體系、報價體系和準入體系。其中,信息化能力方面,鮮沐曾請國際知名的供應鏈咨詢團隊對其整個“供應鏈計劃體系”進行評審,最終得到的評價是在業內已處于“比較極致”的狀態。
這樣的供應鏈計劃對于品牌、門店的供應鏈管理至關重要,品牌方往往有訂單體系,但缺乏倉網的數據能力和規劃能力,楊晗透露“很多客戶對供應鏈計劃的需求日趨變高,也在主動尋求合作。”總結起來,她表示“就是把原來一桿子捅到底的服務,變成多套服務,來適配客戶的不同階段,在此基礎上提供更強的配套能力�!�
本輪融資完成后,鮮沐也會逐步開發更上游的能力。一方面是強化生產能力的管控,現階段,鮮沐在上游包了不少工廠的訂單,整體仍以管控為主,但楊晗表示,接下來不排除會自建工廠。另外,鮮沐目前也會參與到產品研制中,已有“牛油果催熟技術”等專利,下階段會在食品技術和食品研發上投入更大精力。
供應鏈本身不僅鏈路長,品類也眾多,單是茶飲烘焙領域,就有大量需求的各類鮮果,以及糖漿、酸奶等品類。鮮沐在自營品類上,不求大而全,追求深度而非寬度,“寬度還是要用更有效的方式來做。”楊晗表示。
那么如何來滿足客戶對品類寬度的需求?鮮沐采用了與POP模式相似的方式,但他們的特別之處在于,平臺上只圍繞單個的“品”,即:供應商將具體的品送到鮮沐大倉或鮮沐云倉,在后者的倉內進行售賣,平臺上的所有訂單是合并的,服務和體驗也都是一致的。
近兩年,鮮沐在最主要的茶飲、咖啡、烘焙之外,也拓展了輕食、西餐等品類的客戶,同時從過去的“全自采”模式,全面轉向服務模式,組織和運營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