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年菜引爆買手圈:替四五家店進貨,下游賣家月入20萬
來源/天下網商
撰文/葉晨
“最近的雨雪天多、不好走,我們進貨本來都會住一天,現在趕年關生意,來了就走。”
2月6日上午10點35分,張民的貨車剛剛從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駛走,他載了大半貨柜的預制菜,只有一小半空間留給去勾莊提水果。時間很緊,駐車、交貨、付款、走人,前后不到2小時,張民得在傍晚前趕回安徽幾家門店交貨。
作為浙江最大的冷凍食品交易市場之一,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承擔了市區及周邊約70%的預制菜交易,從冷凍肉類、油炸食品、包子面點等傳統預制食品,到烹調并包裝好的海蜇、螺肉、蒜蓉蝦等水產制品,再到酸菜魚、紅燒肘子、毛血旺、牛腩煲等家常菜肴,幾乎無所不包。
春節假期前夕,這里也匯集了來自華東多個市縣區的批發商。“直到這幾天才歇下來,車少了點。”一位店主告訴《天下網商》,1月份自己一家店做了差不多50萬元的流水,“我的店小,大的經銷商一個月能做幾百萬。”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新春禮盒消費者行為洞察報告》顯示,預制菜首次成為中國消費者新春禮盒十大選擇類型之一,有26.91%的受訪用戶選擇購買預制菜作為年貨。
但掩藏在預制年菜火熱市場背后的不止一幅圖景:一邊,更便捷的預制食品登上逐漸由年輕人接手的年夜飯飯桌,但行業從業者中,有人熱賣、有人貨被砸在手中;另一邊,對于預制菜能否取代傳統年菜文化風味的話題,又一次引起熱議。
有人替四五家店當“買手”,有人進貨40萬賣不完
張民從2023年才開始接觸預制菜批發,但很快成為了安徽某市的“資深買手”——替當地四五家商鋪、超市供應預制菜。
“最近賣得好的主要是很多耗時的硬菜、大菜,比如佛跳墻、燉大鵝、燉排骨,我供貨的有位店主單月賣出了20萬元流水。”他表示,“像含有海參、鮑魚的佛跳墻在我們那兒很緊俏,這類上得了年夜飯臺面的菜,大型超市能賣280多塊錢,我們主攻100元出頭的價格段,走差異化。”
此前,張民主要賣酸菜魚、金湯肥牛等預制菜,“我進市場比較晚,這類預制菜已經很成熟了,線上供應商和品牌都很多,線下很難賣出優勢。”不過今年春節,他的差異化布局讓他找準了流量密碼。
與之相比,90后個體戶木哥在今年春節市場就顯得有些失意。他的店鋪在湖州某縣城的菜場里經營多年,每年都有許多顧客前來采購年貨。“比如孩子們喜歡吃的炸雞翅、炸雞塊、蛋糕點心和通用的火鍋預制菜品,往年都賣得還可以。”參照以往的經驗,木哥從杭州、湖州、嘉興等地的買手處批發了總計約40萬元的預制菜貨品。
但今年的生意并沒有他預想的那么好,離過年不到5天時,部分貨品還在冷庫堆積、賣不動。
“去年天婦羅、炸雞塊幾周就賣完了,今年銷路不好。”他算了一下大約還有1/3的貨沒賣掉。“對于我們來說,過年賣預制菜風險還是大了點,從品牌到經銷到買手,幾輪下來,我的利潤率才5%左右。一旦春節期間賣不掉,這批短保質期的貨幾乎等于砸手里了。”
末了,木哥感嘆了一句:“賣預制菜,看樣子我還是沒摸準品類。”
高端預制年菜熱賣,有單品銷售過萬單
不可否認,在2024年內卷的年貨市場里,預制菜憑借其方便快捷的特點,攻入年夜飯的“廚房戰場”,賽道的參與者也數量驟升。
食品飲料行業調研機構FBIF的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共有31家預制菜相關企業推出了預制年夜飯大禮包,其中,預制菜企業13家,餐飲品牌17家以及1家調味品生產商。
《天下網商》近期走訪時發現,杭州多家永輝、世紀聯華、杭橙等超市,也學著山姆會員、盒馬等模式,在生鮮區等熱門區域處加入了多種預制菜,并貼上了新年促銷等標語。
此外,前不久Costco也在上海閔行、上海浦東、寧波、杭州、蘇州、深圳共六家門店同時上線了預制菜品牌“秒宴”的菜品,主售四款預制年菜,分別是“佛望鮮佛跳墻”“廣式盆菜”“鯧魚炊粉”“順德海鮮盆菜”。
加入預制年夜飯大戰的,還有部分知名線下餐飲品牌,如廣州酒家、知味觀、杏花樓、上海新雅、大董烤鴨、全聚德等品牌的預制菜年貨禮盒,在電商平臺上已有銷售超1萬單的熱銷款。
“雖然往年也銷售過佛跳墻、豬肚雞等精致菜品,但今年特別火。”杭州一位商超從業人員透露,今年春節選購預制菜的消費者有兩個趨勢:
基于春節家宴及送禮需求,消費者傾向于選購制作復雜且出盤效果好的特色菜肴、精致菜肴;
在包裝方面也傾向于禮盒裝,而不是平時的便攜裝。
網上一組調研數據顯示,預制菜在某電商平臺上的2024年年貨節期間銷量同比增長達64.66%,其中高端預制菜更是呈現出翻倍的增長態勢。某生鮮平臺的調查也顯示,今年春節前夕,有33%的受訪者表示在年夜飯的制作上會選擇自己做+搭配預制菜助攻,而21%的受訪者則選擇直接預制菜套餐。
春節鬧騰的預制菜市場透露著什么
有熱捧與推崇,也有異議和排斥。
今年部分網友就主張,年夜飯應該回歸熱炒現炒。但從生鮮食品整個行業來看,預制菜消費體量仍在膨脹,2024年春節只是它集中放大的一隅窗口。
時至今日,除了精品菜肴類,中國主流消費市場上的預制菜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品類發展態勢。
西式快餐方面,漢堡、炸雞、披薩等西式快餐的預制版屬于較早的預制菜種類,市場近趨成熟,尤其受到快節奏生活方式的消費者的歡迎。
近年興起的外國料理預制菜也頗受歡迎,如泰式咖喱雞、日式拉面、惠靈頓牛排等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異國風味的探索需求。
自2023年以來,市場還開發出素食、健康餐類,如各種素食漢堡、素食炒飯、低脂沙拉等健康餐的預制版本,這些產品迎合了消費者對健康、環保、素食等生活方式的追求。
誰在重倉預制菜市場?預制菜為何會被推進了今年年夜飯舞臺?
一位生鮮行業業內人士向《天下網商》總結:“預制菜近兩年的高速增長,其實核心因素有三點。一個本身市場體量小,所以對比往年,我們從宏觀都能看到高速增長,從而形成一個風口;二是預制菜起勢的時候,有非常強的資本驅動,在資本的放大作用下,無論是餐飲業還是商超等供應鏈企業,他們都認為預制菜賽道是他們的解決方案,然后不斷地去豐富產品。這其實是從供給端出發,讓預制菜借勢年貨消費、送入千家萬戶。”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消費者對年貨要求極高,要有檔次、要能體現重視飲食的文化傳統,所以作為菜品,預制菜本質上需要持續追求品質好、口味好、還原度高以及優良的創新,這些才是會引發消費者強需求、強復購的核心競爭力。為什么過年有的預制菜賣得好,有的賣得平平、就算打價格戰也在被淘汰,就是這些方面沒有抓準消費者。”
春節了,現代人回到故鄉的最短途徑,或許不是飛機、也不是高鐵,而是從嘴巴到胃。一頓年貨預制菜,或許寄托不了大多數消費者的綿長鄉愁,但它們在節約人們下廚時間的同時,至少要還原出些記憶中的年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