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安徽人,統治中國快餐半壁江山!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王春玲
在中國餐飲宏偉版圖上,總少不了安徽人濃墨重彩的一筆。
地域幫派的血脈流傳,是餐飲之火得以生生不熄的決定因子之一。
像黑龍江人楊國福開創了極具東北DNA風味的麻辣燙、內蒙人賈國龍讓西北菜發揚光大、浙江臺州人張勇讓臺州菜走向更大舞臺……
中國中式快餐的背后,實則站著的是4個安徽人。
如今放眼全國中式快餐業,都和安徽地域、安徽人脫不掉干系。
4個安徽人,撐起中國快餐半壁江山!
中國快餐江湖,一半以上的功勞都和安徽人有關,這話并沒有夸大。甚至現今快餐后起之秀超1000家的米村拌飯都是它們的學徒。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站在中國快餐背后的四個安徽人。
01
小菜園創始人:汪書高
低調的安徽廚子,3年賺了100億!
一家徽菜,預備打響了2024年餐企上市的“第一槍”。
1月16日,徽菜餐企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菜園”)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預期募資1.5億-2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小菜園創立于2013年,從安徽小城銅陵走出,目前年營收超過30億、門店超500家,覆蓋華北、華東及華中三大區域119個城市,已是中國最大的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品牌。
于是,人們紛紛問到”小菜園“的創始人是誰?
不同于很多創始人喜歡站在鎂光燈下,小菜園創始人汪書高可謂低調至極,即使是直營門店過500家,赴港IPO,在網上能找到的采訪依然屈指可數。
他的故事,也是廚子逆襲的故事。
汪書高出生在安徽銅陵的一個普通農家,因家境貧寒早早離開學校,剛滿18歲就步入了社會。
為了生存,曾經做過廚師,開了幾年夫妻店之后,漸漸有了些積蓄,瞄上了連鎖酒店的生意。2007年,汪書高開了一家商務型酒店,很快發展出十幾家連鎖酒店。2012年,汪書高把酒店開到了江蘇,但不幸的是水土不服,他的酒店生意以失敗告終。
折騰了一圈的他,最終還是決定回歸老本行,打算靠家鄉菜東山再起,2013年6月,第一家小菜園誕生了。
回看小菜園,10年磨一劍有今天成色,主要歸功于以下幾方面:
1、提出“新徽菜”概念。傳統徽菜以咸鮮風味為特色,但現代年輕人更追求健康的飲食理念,其在傳承傳統徽菜特點的基礎上,堅持用少油少鹽的烹飪方式,注重健康營養、還原食物本味。
2、減少SKU、定位為簡快餐效率高,菜品SKU從100多個壓縮至40-50個。
3、堅持平價路線,客單在50元—100元有葷、有素、有場面。
4、利益綁定,員工共享股權,在小菜園的股權結構中,汪書高將自己的股權分成了七份,一份自己全資持有,一份與高管共分,剩下的五份則留給了集團的129位核心員工,與他們共享超過40%的股權。
02
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
夢想照進現實,從小鎮青年到包子第一股的逆襲!
小菜園汪書高想做的事情,已經被他的另外一位安徽老鄉,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實現。
他的故事也證明了寒門可以出領袖,小小的包子有一天也可以A股上市,許多快餐、小吃老板一輩子的夢想標的就是成為“巴比饅頭”。
劉會平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江鎮鎮,這座小鎮上一共有3萬多人口,卻有1萬多人在全國做著與饅頭打交道的生意,它也被稱為中國的饅頭(包子)之鄉。初中輟學后劉會平開始學習做包子,隨后他便選擇來上海發展。
拿著借來的5000元錢,劉會平開始找商鋪,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商鋪,擔心房東不肯租給他,他把當時全身上下最值錢的手表抵押給了房東,這才開了第一家店,而之后,劉會平又接連面對了豬瘟,競爭對手跟風模仿,前后關了3家門店,像所有創業者一樣劉會平在做包子的這條路上并不順利,甚至有些悲情。
此后學麥肯模式,他發現這些連鎖巨頭背后的商業模式都是:品牌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連鎖化銷售
于是,劉會平對照巴比,并逐步改革直到做成年銷20億包子帝國,不但是第一個靠做早餐上市的餐飲企業,還是第三個成功搶灘A股上市的民營企業。
復盤巴比饅頭的成功上市路,離不開這些戰略部署:
1、品牌化經營:改名巴比饅頭,背后的邏輯是吸引兒童。
2、標準化生產:(1)冷面團技術+食材時效化、(2)80%產品現制現售、低溫冷鏈運輸 、(3)60%傳統產品+40%創意產品 。
3、連鎖化銷售:(1) 讓包子、饅頭禮包化、(2)實體門店+電商,PK思念、三全等速凍面點。
4、 把優質的創業者,當成企業最寶貴資源。
03
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
蹬著三輪車創業,如今在北京叫板麥肯!
“總有一天中國的快餐,可以超過洋快餐麥肯。”
在江南有一座秀美小城望江,地處安徽省西南邊陲、是皖鄂贛三省交界處,在這里走出了一位快餐行業的效率王,他就是創立了“南城香”品牌的汪國玉。
1998年, 汪國玉開始了自己的餐飲生涯,因為看到電烤羊肉串生意火,就在永定門支起了一個攤子,顧客在外邊吃,他在里邊烤。
在別人都一味模仿競爭對手的時候,汪國玉就動起了自己的經營小心思,第一個心思就是要給顧客新鮮的食材,每天天不亮就自己蹬著小車進貨,現穿現烤的產品立刻受到了顧客們的歡迎;第二就是要做性價比,別人家的烤串賣1.6元,他賣1元,薄利多銷,憑借這兩點,汪國玉的羊肉串火遍北京南城。
在那之后他也走了很多彎路,南城香進入了長達15年的踩坑期,也是這些彎路成了南城香今日的奠基石,自2014年變革之后,南城香保持了每年20多家門店增長速度,營收增長15倍,主要做了以下動作:
1、做“全時段社區餐飲”,75平門店日流水3萬+。
2、三個大單品打天下:飯香、串香、餛飩香。
3、學優衣庫,只賣經典款不賣“時髦款”。
4、用外賣做第二增長曲線,占比50%。
5、價格屠夫,3元早餐讓競品沒有退路。
6、強大組織力,飛碟型組織,讓花錢的(總部人員)服務掙錢的(門店)。
04
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
中國最會做雞生意的人,餐飲界最懂營銷的創始人!
提到中國快餐界大牛,一定繞不開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
和南城香、巴比饅頭不同,老鄉雞和小菜園一樣都是從安徽本地生長,做大做強后進京、入滬趕考。
束從軒的人生,可以用傳奇二字來形容,這個一輩子和雞肉打交道,中國最會做雞的網紅創始人,完成了從軍人到養殖戶到千店連鎖快餐掌門人的蛻變。
1982年開始束從軒在安徽養老母雞,一開始那個年代你只要養出來,就不愁賣,那時不用考慮銷售的問題,但是到了九幾年大家都開始養,養得多了,供過于求銷售就難了。
1999年的時候,他看到一個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講特許經營,就報名學習了才知道什么叫快餐、什么叫特許經營、此后就有了做快餐連鎖的想法。
2003年的非典,進一步促成束從軒干快餐的決心,于是就有了從“肥西老母雞”到“老鄉雞”的品牌故事。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在安徽靜靜打磨了十幾年的束從軒帶著老鄉雞以一種勢不可擋的速度迅速席卷了全國的各大城市。
后又因為一場成本只有200元的發布會、岳云鵬代言、請全國人民免費吃飯……等營銷活動,成為餐飲界最懂營銷的創始人。
復盤老鄉雞的成功,離不開幾個關鍵:
1、以終為始,用供應鏈思維做餐飲
2、攻克中式快餐標準化壁壘,實現口味統一性
3、起步期聚焦區域發展,廣積糧緩稱王
4、通過數字化手段,分析顧客的飲食偏好,智能化管理
5、營銷,向年輕人學習,把創始人IP化
善舞快餐長袖的安徽人:
懂人性是事業做大的底層邏輯!
有一句形容湖南人吃苦耐勞的方言叫:“吃得苦,霸得蠻”。這句話同樣也適合大多餐飲徽商身上,他們還多了幾分務實、內斂的底色,懂人性是他們事業做大的底層邏輯。
第一個“懂”:表現在對消費者端,永遠知道當下消費者需要什么
比如,當經過疫情三年消費力有所下滑的時候,南城香能迅速捕捉到需求,提出3元粥品免費喝模式; 比如,傳統徽菜模式過重、口味重油,小菜園能夠感知到當下年輕人需要什么,需要一頓吃好還極具性價比的套餐,于是用新徽菜概念引領行業……
能夠和消費者同頻,是安徽籍餐飲創始人擅長的事情。
第二個“懂”:表現在對內部員工,不畫餅給實惠
一個企業能做多大體量取決于有多少優秀人才愿意追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激活組織力。
拿小菜園來說,小菜園的分配機制采用了類似海底撈的“連住利益,鎖住管理”模式,把員工的利益與門店效益綁定,所有店長均從內部選拔,通過內部裂變即門店合伙人模式、“師徒裂變”機制的方式擴張。
根據招股書顯示,本次IPO,汪書高帶著公司129位核心員工一起上市,這也實現了汪書高曾經許下的承諾,改變廚師服務員的行業地位,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
除此之外,小菜園還堅持實行“保姆制度”,為每個員工宿舍配備一位保姆,日常幫員工完成疊被子、衛生清理、晾曬衣物等家務活,讓員工晚上回家可以安心休息。
同樣,讓南城香高效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組織力,每月汪國玉都會用現金分享的形式激勵員工,愿意用錢去換感情,不給員工畫餅,說到做到。
第三個“懂”:尊重合作伙伴,共贏思維
一直以來,在餐飲行業不吃供應商回扣的企業有,但不吃回扣還能優待獎勵供應伙伴的并不多。
一次采訪南城香創始人汪總,他就分享,他們不僅不收供應商禮物,還要給優秀的供應商獎勵,請他們吃飯,供應鏈穩定至關重要,只有一條心有共贏思維,企業才能一直高速發展。
尊重合作伙伴善于抱團,是他們能夠穿越周期的關鍵。
職業餐飲網小結:
“海內十分寶,徽商藏三分”。
誠信、講規矩、務實、懂人性、善抱團……
也許正是無數個安徽籍創始人的不懈努力,才能讓徽商精神在中國商海沉浮中屹立潮頭,敢為人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