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三年翻一倍,Lululemon陷「漂綠」風波
來源/36氪
撰文/呂雅寧
被稱為“瑜伽界LV”的Lululemon,也被扣上“漂綠”的帽子。
2月12日,一家名為“Stand.earth”的國際環保組織向加拿大競爭局提交了一份長達39頁的投訴報告,指控Lululemon在環境影響方面誤導客戶。
Lululemon這一品牌源自加拿大,公司最初從銷售瑜伽服裝起家。從1998年成立到2007年上市,Lululemon如今已拓展到諸多品類,成為全球著名的運動服裝品牌。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Lululemon是加拿大國家隊的獨家奧運服裝供應商。
長期以來,Lululemon都把可持續作為公司核心經營理念之一,例如“成為地球星球(Be Planet)”就是其品牌slogan之一。從2020年開始,這句話在公司影響力報告中被頻繁提及。
“Lululemon聲稱要‘Be Planet’,但自從做出這一聲明以來,他們的碳污染卻增加了一倍�!盨tand.earth國際項目總監澤波拉·伯曼(Tzeporah Berman)說。
在環保組織看來,Lululemon精心構建起可持續的健康形象,為其商業活動帶來不少受益。但實際上,Lululemon所做的環保努力幾乎沒有減輕其對環境的影響。
面對漂綠質疑, Lululemon公司發言人回應36碳問詢稱,公司致力于履行脫碳計劃,積極投資以實現2030氣候目標,并在2050年底前成為凈零碳企業。這些目標已獲得科學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認證。
Lululemon還表示:“我們認識到,大部分影響來自更廣泛的供應鏈內的排放。2022年,我們測量并報告了范圍3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的有限減少,并正在努力加快這一進展�!�
Lululemon的可持續戰略,“Be Planet”是重要一環。圖源:Lululemon2022年影響力報告
01
一邊高營收,一邊高碳排
這次Lululemon陷入漂綠風波,與該品牌的強大影響力不無關聯。
環保組織Stand.earth此前多次質疑Lululemon的可持續表現。該組織負責人表示:“Lululemon 是世界上最大、發展最快的時尚品牌之一,是一家有機會為世界帶來巨大變革的公司,但是言辭與實際之間卻存在巨大差距�!�
根據Lululemon近三年的財報,從2020年到2022年,每年以約2億美金的營收額連年增加。在2022年財年,Lululemon實現營收81.1億美元,同比增長30%,在整個運動服裝行業處于領先位置。
而在Lululemon業績飆升背后,碳排放也在一路上漲。
Stand.earth指出,自Lululemon2020年提出“成為地球星球(Be Planet)”口號以來,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一倍。
Lululemon的2022年影響報告顯示,該公司的范圍3溫室氣體排放——即公司活動產生的間接排放,從2020年的829,456噸二氧化碳當量,增加到2022年的1,691,009噸二氧化碳當量。
Stand.earth還表示,Lululemon嚴重依賴化石燃料來生產產品:Lululemon的許多產品是由化石燃料制成的聚酯和尼龍制成,這類材料很難實現有效回收,不能生物降解,并在海洋和水道中釋放微塑料。
Lululemon的2022年影響報告顯示,其產品中使用的材料67%就是聚酯或尼龍。
這家環保組織表示,要求Lululemon撤銷關于“Be Planet”的營銷聲明,并為提供誤導性消息而公開道歉和支付補償。
這并不是Lululemon第一次受到漂綠質疑。
近兩年來,Lululemon受到了其主要客戶群體——瑜伽愛好者的質疑。截至今年1月,已有超過7000名瑜伽教師和學生簽署了一份請愿書,要求該公司將其供應鏈轉變為100%可再生能源。他們近兩年在多地舉辦了抗議活動,其中很多人還曾擔任過Lululemon代言大使。
在2023年,還有100多名運動員寫信敦促Lululemon停止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
今年年初,Lululemon創始人奇普·威爾遜的言論更給公司招來道德層面的非議。
奇普·威爾遜在接受《福布斯》專訪時表示,他并不喜歡Lululemon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以及廣告中的人物形象。他在采訪中表示,那些人物看起來“不健康”、“病態”、“不鼓舞人心”。
在ESG理念不斷火熱的當下,這一言論直接踩在了雷點之上。
奇普·威爾遜早以口無遮攔的性格聞名業內,他曾因支持童工、歧視女性的言論受到輿論批評。雖然早在2013年,奇普·威爾遜就因不當言論被迫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但他手中仍持有約8%的公司股權,以及他的“Lululemon創始人”的頭銜,都讓他的一言一語對公司形象產生影響。
02
時尚圈的可持續,為何總那么難
服裝產業的可持續問題,早就不是一個小眾話題。以碳排放為例,多項研究指出服裝產業約占全球總碳排放量的4%-10%。
眼下,更多服裝品牌將可持續性納入企業產略,致力于減少零售店、倉庫和公司總部運營的碳排放(范圍1和范圍2)。但服裝行業的絕大多數排放,來自其供應鏈的更上游,也就是范圍3排放。
“我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經由獨立機構核實認證,我們所有自有的和運營的設施均已實現了100%采購可再生電力的目標,并且溫室氣體排放絕對值已減少了60%。” Lululemon在回應36碳問詢時表示。
根據公開信息,Lululemon在2021年就實現了年100%可再生電力的目標,但這只代表范圍1+范圍2的碳減排,僅占公司總排放量的0.3%;而占到99%以上的范圍3排放仍處于上升趨勢,也是招致此次漂綠質疑的最主要原因。
Lululemon的范圍3排放占到整體碳排放的99.7%。圖源:Lululemon2022年影響力報告
“這一數據的增加,也是符合企業減碳現實困境的真實反映,即在能源結構大幅度可再生能源化之前,目前企業范圍三大幅自我減排的可能性不高�!敝袊徔椆I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胡柯華告訴36碳。
這確實是全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服裝行業是一個遍布全球的產業,其多層供應鏈仍然復雜且并不透明。再疊加貿易自由化、全球化影響,以及企業成本壓力,只有極少數品牌擁有上游工廠的資產,大多數公司將生產外包,這就給范圍3排放的識別、核算造成不少阻礙,實現凈零排放更是難上加難。
Lululemon也在回應中提到:“應對氣候危機,有效地規�;鉀Q方案,需要整個供應鏈的通力協作與持續投資,以及增強透明度�!�
以Lululemon的供應鏈為例,超過80%的制造商、供應商位于越南、柬埔寨、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這些國家的整體可再生能源水平仍處于相對初期的階段。
胡柯華表示:“范圍3中的制造業企業在實現能源轉型前,存在減碳不可能三角的悖論,即‘清潔、穩定和廉價’三者不可能同時兼顧,現階段真正有效的還是能源基礎設施減碳,否則范圍3排放很難減下來�!�
他談到,不僅是碳排放一個層面,水資源管理、化學品管理以及勞工權益保護等問題,都是時尚品牌需要重視的可持續議題。例如,服裝從生產染色到消費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都會大量消耗水資源和化學品,有效管理化學品安全,對于降低水資源消耗和減少水污染是實現可持續的關鍵。
實際上,Lululemon并非沒有任何舉措,甚至比很多普通品牌都更深入。比如2023年4月,Lululemon就推出了其首款由可再生植物基尼龍制成的產品。
但若過分夸大這些成果,則難逃漂綠之嫌。面臨龐大產品品類造成的環境影響,除非徹底改變產線,否則仍難以緩解根本問題。環保組織質疑Lululemon過分強調“小”環保舉措的好處,從而讓轉移大家對更嚴重的環境危害的關注,即“掐尖“、“模糊焦點”的表現。
近年,國際社會不斷加強漂綠監管。特別是歐盟在今年年初出臺反漂綠新規,如果企業沒有提供公認的優異環境績效就隨意宣稱環境友好性,將被視為誤導性商業行為而被禁止。
例如時裝品牌H&M和體育用品連鎖品牌迪卡儂,因為給產品打上了“生態設計”“環保意識”等標簽,涉嫌環保誤導性宣傳,2022年被荷蘭消費者與市場管理局調查后,在當地市場撤下相關聲明并支付相關資金補償。
正所謂:“You are what you wear.(衣如其人)”,服裝是自我表達的媒介。當可持續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這給服裝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可持續供應鏈的改頭換面,還是可持續傳播中的謹言慎行,這將催生出一場從“面子”到“里子”的全方位變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