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派當家,餓了么開啟下半程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電商君
距離去年 3 月阿里巴巴集團啟動1+6+N組織變革一年之際,阿里本地生活再次擁抱新變化。
3月1日,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向本地生活集團(高德、餓了么)全體員工發布內部信,宣布集團董事長兼餓了么CEO 俞永福將于本財年結束,即本月月底卸任其在本地生活集團的管理職務;卸任后的俞永福,將重新回到他熟悉的eWTP基金投資業務中。
而在過去的三年,俞永福帶領下的阿里本地生活,整體經營狀況持續改善,特別是餓了么,在經歷了持續的業務調整后,虧損同比持續大幅收窄。
俞永福卸任后,本地生活集團的兩大業務餓了么、高德的管理團隊再次發生變化:82年的吳澤明(花名:范禹)將擔任餓了么董事長,88年的韓鎏(花名:昊宸)擔任餓了么CEO;原高德總裁劉振飛將擔任高德董事長,郭寧擔任高德CEO。
這也意味著,經過一系列組織變革和戰略調整后,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領域的進攻號角,已經吹響了;少壯派當家的餓了么,也正在開啟更有想象力的下半程。
01
蓄力三年,俞永福重塑餓了么
一轉眼,48 歲的俞永福掌舵餓了么已經 3年了。
畢業于南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俞永福,在公司管理中一向信仰技術、重視效率,因為善于捋清業務戰略方向,帶領團隊打逆風球,在阿里內部,俞永福被稱為“整合大師”。
2021年 7 月,阿里巴巴在新一輪的組織變革中,將高德、餓了么和飛豬合并為生活服務板塊。當時,受命統帥這一“飛高了”矩陣的,就是俞永福,俞永福還同時一線出任餓了么CEO。
接手餓了么,對俞永福而言,既是挑戰,也是使命:一方面,當時的餓了么處于長期虧損狀態,發展狀況并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彼時的高德已經拿下了阿里第三大流量池,并且已然成長為全國第二大打車平臺,還坐擁外賣、酒旅等服務入口,過往的成功經驗也讓俞永福看到了重整餓了么的信心。
當然更重要的是,對于整個阿里巴巴集團而言,本地生活舉足輕重,這個戰場絕對不能輸,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阿里巴巴集團對俞永福的深層信任。
所以,俞永福上任后,很快就開啟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希望通過對戰略和業務的梳理及調整,為阿里本地生活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在戰略上,俞永福確定了“到家"和“到目的地”兩大業務,前者以餓了么為核心,后者以高德為核心。
在業務梳理上,2021年底,俞永福宣布了本地生活的“四橫四縱”戰略。“四橫” 指業務資產,包括餓了么APP、即時商流超算平臺、即時物流超級網絡(蜂鳥)、即時物流超算平臺;“四縱” 指作業能力,包括指揮作戰效率體系、測試效率體系、評價激勵效率體系、學習沉淀效率體系。四橫可以看作四個產品,四縱則是為了做好產品具備的組織能力。
在這個戰略支撐下,過去的三年來,“餓了么的臉偷偷地在改變”:
明確戰略和陣型:在新的互聯網商業邏輯下,俞永福通過重塑阿里本地生活商業戰略,建立以餓了么為到家業務為核心、以高德為到目的地業務核心的“雙輪驅動”的戰略陣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蜂鳥。在俞永福看來,未來本地生活競爭的壁壘在于即時物流,所以,蜂鳥要做一個獨立公司,成為可以對內對外開放的“大蜂鳥”。如今,蜂鳥即配擁有300萬騎手,成為阿里本地生活的關鍵基礎設施以及核心資產。
進行業務整合:基于商業戰略進行包括餓了么、口碑、高德在內的業務資源調整,業務整合后,餓了么業務不斷聚焦、服務體驗持續提升。
組建高效專業管理團隊:這三年來,餓了么組建了一個理解本地生活商業和服務本質的專業管理團隊,并基于公司業務戰略對整體業務進行了深層次梳理。
實現高質量增長:阿里巴巴集團財報顯示,過去兩年間,餓了么在經歷多次調整后,將發展目標從“擴張優先”轉換到“高質量增長”,并且收到相應的成效:自2022 年二季度以來,公司的單位經濟效益持續錄得正數,訂單密度持續提升、虧損持續收窄。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3%至151.60億元,由餓了么和高德業務的強勁增長所帶動,訂單同比增長近20%。
重塑企業文化:通過在內部打造務實、自驅、堅持、陽光的創業文化,不斷提升用戶價值,餓了么的士氣明顯提升,為將來業務的擴張做好了準備。
不難看出,過去的三年,俞永福對阿里本地生活的動作,聚焦于理順內部業務和組織機理,從而重塑經營視角,為本地生活帶來更大的可能。
如今,擅長
“救火” 的俞永福從管理崗位退出,也釋放了一個信號:過去三年來,通過建戰略、做減法、搭班子、練內功、塑文化等一系列舉措,阿里本地生活的業務已基本梳理清楚,并逐漸走上穩健發展的軌道。從這個意義而言,“臨危受命”的俞永福,已經出色完成了阿里巴巴集團交付的使命,此時的他即將卸任本地生活管理職務,既在意料之外,也屬情理之中。
接下來,就是新的管理團隊如何解決增長的問題了。
02
“戰略大師”交棒,餓了么開啟下半程
到 2024 年,48 歲的俞永福加入阿里巴巴已達 10 年。
這10年中,作為阿里的“關鍵先生”,俞永福在阿里巴巴集團管理過多個業務,且業務跨度非常大,幾乎涉獵了所有阿里巴巴非電商業務。
俞永福出生于1976年,內蒙人,2006年進入UC,后來成為UC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4年UC并入阿里巴巴后,俞永福在擔任UC移動事業群總裁、高德集團總裁,為UC、高德制訂了清晰的發展目標。
從2015年以來,俞永福展現其“戰略大師”的本色。先后在阿里媽媽、阿里文娛、eWTP投資、高德等領導崗位上大顯身手。
2015年3月,俞永福兼任
“阿里媽媽”總裁職務,在任期間,他對阿里媽媽的整體業務進行了關鍵調整,將阿里媽媽從電商服務平臺轉變為營銷業務平臺,實現了公司業務的快速增長。
2015年12月,俞永福打破員工必須在阿里巴巴任職超過 5 年才能成為合伙人的“慣例”,加入阿里巴集團2年后,就進入阿里最高權力核心集體,成為集團合伙人。也是阿里巴巴上市之后首次新增的合伙人。
2016年10月,俞永福成為阿里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負責旗下的電影、音樂、體育、數字娛樂、網絡視頻、互聯網地圖等業務的整體發展和運營,直接向當時的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匯報。在任期間,對阿里大文娛業務和組織進行了較清晰地梳理,阿里文娛在業內的影響力也開始顯現。
2017年11月,俞永福轉做eWTP投資相關工作,并繼續兼任高德董事長。
2019年至 2021 年,俞永福通過戰略聚焦,主動砍掉O2O業務,聚焦地圖本身,帶領高德再次闖關,將一個日活躍用戶量(DAU)不足千萬的應用做到DAU超過1億,峰值時超過2億的國民級應用,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領先者”。
2021年7月,俞永福上任本地生活公司,先后擔任公司CEO和董事長,帶領阿里本地生活實現了穩健增長。
從俞永福在阿里巴巴集團這些年的歷程可以看出,俞永福通常都是以“救火隊長”的身份出現在阿里巴巴集團某個業務和組織遇到瓶頸、有待一場“大手術”的業務中,通過其超凡的商業管理功力,俞永福在每一個階段都出色地完成了集團交賦的任務。
就像吳泳銘所評價的那樣,俞永福歷任阿里多個業務板塊一號位,多次臨危受命,為一批業務的創新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更為團隊成長打下了堅實基礎,“特別是在永福的帶領下,高德、餓了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清晰定位,穩扎穩打。培養鍛煉了兩個對本地生活領域具備深刻認知和強戰斗力的商業團隊”。
所以,此時俞永福的退出,也標志著阿里本地生活組織變革的歷史使命已然完成。交棒后的阿里本地生活業務,也將在新的管理團隊帶領下,順利開啟下半程。
03
少壯派當家,餓了么的新變化即將開始
經過此次調整之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集團的兩個業務,餓了么和高德,將分別設置董事長和CEO。
特別是餓了么,也將迎來“史上最年輕管理團隊”。
據了解,餓了么董事長由本地生活集團CTO、阿里巴巴合伙人吳澤明接任。1982年出生的吳澤明是技術出身,為阿里巴巴電商體系技術架構建設的核心成員。早在2004年,吳澤明就加入了淘寶,先后擔任新零售技術事業群總裁、本地生活業務首席技術官、阿里集團首席技術官、阿里達摩院副院長等職務。本次履新前,吳澤明是阿里集團 CTO 兼淘天集團 CTO 和本地生活集團 CTO,內部評價其為 “一線技術崗位成長起來的技術型高管”。
而新任餓了么CEO韓鎏出生于 1988 年,是阿里85 后總裁之一,加入阿里巴巴后歷任餓了么資深副總裁、即時零售業務負責人、蜂鳥即配總裁等職。其中,擁有 300多萬名騎手的蜂鳥即配是餓了么最核心的資產之一。在韓鎏管理期間,蜂鳥推進了物流超算平臺建設,并且和吳澤明搭檔,搭建了全新的藍騎士發展和保障體系,推進了餓了么物流超算平臺建設,內部評價其“兼具遠、中、近場電商豐富的商流和物流經驗”。
綜合來看,吳澤明是技術型高管,韓鎏有著遠、中、近場電商豐富的商流和物流經驗,都是經歷了實戰考驗的帥才。而且,新的餓了么管理層更年輕,更有沖勁,二者的搭檔組合也給餓了么的未來發展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餓了么管理團隊的年輕化走向,也是整個阿里集團管理層年輕化的又一縮影。
事實上,為更好順應新消費趨勢,迎接技術潮流的變化,阿里巴巴內部的各個板塊也正在大刀闊斧地推進年輕化管理團隊的全面接棒。
過去一年來,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集團 CEO 吳泳銘接連在全員信中提及年輕化,表示將“全面啟用在基層得到鍛煉,嶄露頭角的年輕管理團隊”。
去年12月20日,淘天集團組織調整中,年輕化管理團隊引發關注。吳嘉、處端、家洛、一漫、少游、道放等6位年輕管理者都被任命為淘天集團的幾大關鍵業務的領導者,直接向吳泳銘匯報。其中,負責淘天用戶平臺事業部與阿里媽媽事業部的吳嘉和帶領服飾發展部的汪庭祥(少游)都是“85后”。
當然,管理層年輕化還只是一方面。本質上,阿里管理層的年輕化,最大的著眼點還是如吳永銘所說的:“正視現狀,重新創業”。
在“正視現狀,重新創業”的意識下,阿里巴巴集團也正在給那些有著一線豐富實戰經驗、過硬專業實力、具備杰出領導才能的年輕管理者創造更大的發揮空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