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大手筆營銷后,小紅書商業化還在“闖關”
來源/一刻商業
作者/吳彤
相比過去備受吐槽的春晚,今年春晚的口碑和熱度有了提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數據,截止2024年2月10日,總臺春晚全媒體累計觸達142億人次,較去年增長29%,其中15-44歲年輕用戶規模占比達51.59%。
春晚收視率創新高的同時,今年初次贊助春晚的小紅書也火了一把。
據小紅書官微,1月19日至2月10日期間,小紅書春晚熱門話題與筆記曝光超1125億,由小紅書火遍全網的春晚熱門話題超過250個。僅《大家的春晚》整場直播總曝光10億+、觀看量2700萬+,直播間用戶互動次數超1.7億。
小紅書《大家的春晚》傳播數據,圖/小紅書官方微信公眾號
不過,有媒體報道,小紅書內部正在反思春晚投放策略,內部對廣告投放效果不滿意,幾場活動下來,從小紅書內部數據結果看,預計峰值DAU為1.32億,實際僅為1.26億,未能達到投放預期。春晚之后,DAU從峰值回落速度較快。DNU一般完成度等數據,也未能實現預期。
特別是植入小品中的廣告,一度被調侃“廣告中插入小品”并沖上熱搜。有管理層透露:“小品中的廣告很難評價。不少觀眾反映,火其實是因為廣告太生硬了,這也讓大老板挺不滿意”。
對于以上信息,小紅書方面表示有多處不實。不過,小紅書對于用戶增長和電商變現上的急迫性已經顯露了出來。抖音曾連續兩年贊助春晚, 實現了DAU增長 ,和對下沉市場的覆蓋。而花大價錢投注春晚營銷的小紅書,還需繼續“闖關”。
01
春晚營銷,小紅書獲得了什么?
春晚作為春節期間的商業風向標,覆蓋全年齡段、全區域、全消費層,是巨大的流量池,向來是大廠投放的重點。
曾經,微信以5億元紅包投入換來2億張個人銀行卡綁定,兩天時間完成支付寶奮斗10年的戰績,直接改寫移動支付市場格局。
據36氪報道,去年年初,小紅書日活突破1億,月活達到2.6億。基于此,小紅書定了一個保守的目標——年底實現1.4億日活,但最終結果是,未能突破1.2億,其用戶增長瓶頸凸顯,而流量,尤其是廣大下沉市場正是小紅書需要的,是其流量增長及“破圈”的關鍵。
過去10年,盡管小紅書堅持“做自己”“去營銷感”“生活化”的運營基調,但還是形成了“精致”“消費主義”的用戶心智,這既是小紅書的標簽,也是其向下破圈的阻力。
千瓜數據顯示,小紅書用戶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占總用戶的70%以上,而春晚是其向全年齡段及消費層破圈的最佳切入口。
在豐富用戶群體層面,可以拉動男性用戶,這也是小紅書近些年的重點動作之一,小紅書商業動態2023年11月數據,男性用戶占比已經提升至30%,且持續增長。
對“破圈”的渴望背后,正是小紅書商業化及上市的焦慮,基于此小紅書在本屆春晚營銷上花了很多心思。
在廣告露出和植入上,包括春晚首個小品節目中醒目的小紅書抱枕,演員“經常刷小紅書”的人設,以及黃渤的歌曲《拼音》,舞臺背景圖片就是春晚劇組在小紅書廣泛征集而來。
營銷形式上,小紅書打破了傳統“贊助+紅包”的玩法,在春晚演播廳隔壁搭建了《大家的春晚》直播間,播放臺前幕后花絮、邀請演員到直播間與觀眾互動。并將直播電商融于其中。實時彈出明星同款鏈接,用戶可直接購買。
小紅書春晚“邊看邊買” ,圖/小紅書APP
“一邊看春晚,一邊發筆記,一邊買買買”的形式,能夠滿足大眾對春晚臺前幕后的好奇心,以及尋找演員同款的需求。
此外,小紅書搭配了一系列“大家的春節”活動:策劃超過80場明星與知名博主的互動直播、真心話派對;新上線“附近”功能,鼓勵用戶打卡線下商家,贏取奶茶;10萬支口紅、30萬份變美大禮包抽獎派送;以及拉新留新活動,讓新用戶在探索的過程中搜索攻略、寫筆記。
小紅書還在擅長的內容領域持續發力。例如,節前的春晚押題,春晚彩排時邀請10位小紅書博主來到后臺探訪,春晚當天的話題討論“小尼汗流浹背”等,《如果要寫年》剛剛結束,小紅書上就開啟了詩詞大賽,正月期間,春晚節目的二次創作,催婚和親戚相處等問題誕生不少熱搜和爆款。
總體來看,小紅書圍繞其內容屬性,不斷引導更多用戶加入、活躍,同時巧妙融入直播電商。
對于小紅書此次春晚的效果,有內容平臺寫了篇《小紅書內部反思春晚投放策略》,其中提到,春晚對小紅書DAU表現及C端數據影響不大,具有暫時性;拉新效果差(DNU一天僅有60萬左右)、拉動男性用戶效果不佳,商業變現上依舊靠老用戶支撐。不過,目前該文章已刪除,小紅書官方亦未對此事回應。
但我們可以順著這條思路,分析此次小紅書春晚營銷的短板。
拉新留存方面,春晚流量本身就是短時間迅速爆發,而不是細水長流,后續用戶留存和活躍度回落是必然;春晚營銷對日活影響有限,春節、春晚以及催婚等本就是熱點話題,和春晚營銷關系不大。
在此次下沉市場破圈以及吸引男性新用戶上,小紅書并沒有給出針對性營銷策略。沒有切中男性用戶需求,例如抽獎禮品都是口紅、變美禮包,并無男性群體感興趣的數碼、汽車等產品;同時在下沉市場破圈上,小紅書更多是品宣導向的合作,而下沉市場需要的是“薅羊毛”“互動”。
小紅書此次營銷屬于典型的找對了病癥,但沒開好藥方。
02
直播電商,還需闖關
上文,我們提到小紅書巧妙地將直播電商業務融入春晚直播。
具體到當晚,小紅書“春晚”直播間共上架94件商品,其中6家為春晚同款。此外,小紅書還邀請了美妝穿搭、家居等類目的頭部買手,結合春晚進行直播帶貨。
小紅書頭部買手結合春晚直播,圖/小紅書官方微信公眾號
這背后反映出小紅書對直播電商的迫切。
在此之前,小紅書主要靠廣告變現,作為一個強內容平臺,其廣告也多偏向“品宣導向”,很少直接促進銷量。但疫情之后,品牌商廣告預算收緊,在上市的焦慮之下,小紅書必須找到廣告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當下,直播電商就是最好的路徑。
復盤小紅書的發展歷程會發現,小紅書一直奔走在探索電商的路上,但一直沒有跑出來。從其成立第二年,即2014年時,就成立了電商部門,當年10月自營店鋪“福利社”上線;2016年從自營電商轉向社區電商,引入第三方平臺和品牌商家;2020年正式開啟直播帶貨;2021年推出“號店一體”機制。
2022年,小紅書圍繞平臺爆火的美妝、護膚品、穿搭等內容推出自營電商“小綠洲”,隨后根據戶外露營等話題火爆,積極調整電商方向,但都反響平平。
直到去年,小紅書徹底關閉了自營跨境電商“福利社”、自營電商平臺“小綠洲”后,重點扶持買手和商家,去年8月底在上海舉辦“買手時代已來”電商大會——集中力量押注“買手電商”。
小紅書COO柯南曾提到,小紅書買手可以是包括主理人、商家創作者等任意一個個體,這些買手通過自己的審美、品味篩選出符合自身標簽、粉絲調性的商品,再通過直播或圖文筆記把貨賣出去。
“買手”對用戶的吸引力,圖/小紅書官方微信公眾號
直播電商發展至今,簡單粗暴的“321上鏈接”、一味卷價格、頭部主播負面新聞等問題都逐漸顯露出來。小紅書作為一個主打“真實、有用”的內容平臺,通過達人、博主乃至普通用戶分享親身體驗,能幫用戶給出價格之外更多維度的消費參考,滿足更高品質需求。因此,“買手+直播電商”,本質上是被大眾需求、認可的。
小紅書已經形成了濃厚的社區“種草”氛圍。幾年前,國內流傳一個備受新消費領域認可的公式:5000篇小紅書種草+2000篇知乎問答+李佳琦帶貨=一個國貨新品牌。這反映出了小紅書極強的種草能力。
種草之后,以往消費者都會“求鏈接”,去其他平臺消費,消費鏈路拉長。如今,小紅書做直播電商剛好打通了“從種草到交易”的消費閉環。
小紅書亦具備“強檢索”屬性,天風證券數據顯示,小紅書60%的流量來自搜索頁,90%的小紅書用戶在購買前有在小紅書的搜索行為——這也是提高電商成交率、降低退貨率的關鍵。
長遠來看,買手電商對商家而言,還有銷量之外的沉淀價值,即品牌資產。
與直播間卷低價相比,小紅書對產品、商家的介紹具備多元化和多觸點,不論是商業化內容,還是種草筆記,可以不斷產生復利——基于品牌方品宣和品牌資產的積累,去年下半年開始,小紅書也在推動“品牌自播”。
此外,去年小紅書圍繞買手直播電商做了很多動作,比如調整組織架構,將直播業務升級為獨立部門等。還上線了“筆記帶貨”,讓個人、博主,和商家一樣,都可以在筆記掛商品鏈接,這是雙贏的策略。對于商家來說,筆記帶貨的純傭金模式,提升了轉化效率,也為博主增加了變現路徑,積極性更高。
小紅書的買手直播電商在去年“雙十一”期間得到了初步驗證,買手直播GMV是2022年的3.5倍,還誕生了多個GMV單場/累計破億的頭部直播間。
看起來,小紅書找到了差異化的電商策略,但它真的能憑借買手直播電商突出重圍嗎?
首先,在電商的大盤子里,低價是這兩年的主題詞,而小紅書買手電商,除了強調強需求外,更多售賣的理念、品質,這其實與低價不匹配。“買手電商”不生產產品,只靠社區調性和粉絲粘性,讓用戶買單,未必能長久。正如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提到的:“換一萬種方式,消費者還是只關心產品、價格、服務這三要素。”
其次,短時間內小紅書電商的基礎能力有待加強。與淘天、京東、拼多多、抖音等相比,小紅書電商在貨品、貨量、價格、供應鏈、售后服務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對買手直播電商來說,有博主提出:“小紅書直播體驗不太理想,每次指標或多或少都會有bug,比如購物車掉了、誤判違規等”。
小紅書在商業化上一直都很克制,現在大力推動商業化后,內容和商業的平衡也是挑戰。如何保證平臺上的種草內容都“真實可信”,是小紅書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小紅書的品牌口碑。
03
本地生活,小紅書的野心和難關
電商直播外,小紅書此次營銷還上線“附近”地圖功能,引導用戶線下打卡——這是小紅書對本地生活的再一次進擊。
春節期間,小紅書將“附近”搬到一級入口,用戶點開“附近”地圖后,可以清晰地看到附近吃喝玩樂的商家、相關筆記、直播和群聊等內容。目前最新版本中,這一功能隱藏在所在地標簽頁下。
小紅書本地生活“附近”探索,圖/小紅書APP
本地生活對小紅書而言,并不陌生。早在2019年,小紅書就開始嘗試本地生活,用戶可以在筆記中嵌入門店鏈接,展示門店詳情;2020年,小紅書將品牌號升級為企業號,所有入駐商家都可以實現店鋪的線上線下關聯。
2021年,小紅書完成了部分民宿、酒店、露營地的消費閉環,直到去年,小紅書上線團購功能,打通了本地餐飲從內容種草到交易的閉環,用戶可以直接在筆記右下角的商品筆記,購買團購套餐、到店消費。
去年,小紅書開始大力推動本地生活。一方面陸續推出“探照燈計劃”“周末探店計劃”等,達人探店并發布筆記后,可免費體驗店鋪相應產品和服務的激勵計劃。另一方面,小紅書發布“食力發店計劃”,通過0押金、0傭金、流量等激勵更多商家進駐。
直播電商外,本地生活是近幾年大廠競爭的另一賽道,這兩者網羅了消費者的“遠場”和“近場”消費。和電商業務相同,本地生活也是小紅書商業化的重要一環。
艾瑞咨詢數據,到2025年,我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5.3萬億元,其線上滲透率也將增至30.8%。
在本地生活市場,小紅書具備獨特優勢。作為內容平臺,小紅書已經養成了很強的種草屬性和用戶檢索習慣,這一點對近場本地生活的發展亦有促進作用。現在做本地生活,也是小紅書實現“種草—團購到餐—到店核銷”的閉環。
尤其是小紅書結合自身內容、社交優勢,“附近”地圖顯示商家、筆記、直播、群聊等,堪比“社交化本地生活”,這樣的好處是,有了搭子之后,到店可能性更高,而且也容許本地消費滯后性,可以約定某一時間,而不需要像美團那樣即搜即去。
還有小紅書“年輕”“大眾”和“多元化”的用戶畫像,和網紅、輕奢風到店打卡的需求高度契合。
但本地生活已是一個強敵環伺的戰場,競爭激烈。尤其抖音這幾年憑借龐大的流量和低價戰略,去年GTV(核銷后交易總額)接近2000億,接近美團的1/3。去年,美團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反攻,其中直播神券節、特價團購、限時團購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虎嗅還指出,直播打通了美團“到店、到家、到綜”三大核心場景,帶動更多轉化。
對比來看,小紅書雖然在內容和種草上有優勢。在按照目前點擊“附近”地圖種草,對商家距離、口味評分、折扣券等信息的標準,更像是一個基本的展示,對消費者而言缺少強引導。而且經過一個個商家選擇、翻看筆記測評,再選擇購買,這一消費路徑相對復雜,也意味著下單概率有可能降低。
其次,和電商面臨的低價問題一致,本地生活的主旋律也是低價,抖音的崛起和美團的反攻都證實了這一點。低價的前提是,平臺流量足夠大,能夠讓商家“以量換利、薄利多銷”,而以小紅書目前的體量,恐怕很難在前期拿到低價給用戶。
小紅書目前對商家端收費也高于美團,據氫消費出品報道,商家入駐的費用上,美團、大眾點評的單店收費為6800元/年,但小紅書商家的費用為9800元/年。
本地生活的本質上是鏈接商家和消費者,目前看,小紅書并沒有充分的能力給到商家或消費者利好。
更重要的是,在小紅書大舉商業化時,是否可以兼顧直播電商和本地生活這兩個大的賽道?在突圍的路上,它還要還要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題圖來源于小紅書官方微信公眾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