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275億,李寧蓄力「爬坡」
來源/36氪
撰文/謝蕓子
疫情三年的“黑天鵝”事件后,國產體育品牌增速普遍放緩,李寧集團也開始進入“爬坡期”。
3月20日,李寧集團發布2023年財報,公司營收同比上升6.96%至275.98億元;集團權益持有人應占凈利潤31.87億元;凈利率為11.5%,同比下跌21.6%。
對于收入未達自身預期的主要原因,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提及,由于去年電商經營整體環境面臨挑戰,線上平臺入店客流大幅下滑。
2023年,李寧銷售成本達到90.8億元,同比上漲24.1%。銷售成本的不斷擴大,源于直營店的租金、店鋪裝修、銷售人員工資、廣告宣傳和贊助,以及虧損店鋪的計提資產減值。此外,還由于政府補貼等其他原因,使得經營收益減少。
其它財務數據方面,李寧集團去年毛利同比上升7%至133.52億元;整體毛利率為48.4%,與上年持平。經營現金凈流入上升19.8%至46.88億元,公司整體經營流水取得10%至20%的增長。
李寧集團財報截圖
市場情緒上,當日李寧集團公布業績后,體育用品股走強。李寧公司一度上漲6.4%,截至收盤報價21.45港元美股,上漲5.67%,領跑行業。
在此前連續兩年多的光景里,港股暴跌,李寧公司的市值也步步走低。不久前,李寧私有化的消息甚囂塵上,其股價隨即漲超20%。
對于股價與私有化兩個問題,李寧集團董事長李寧本人向媒體回應稱,公司管理層應致力于:提供最佳的產品,讓消費者獲得滿足感;提供既安全又有挑戰性的工作環境,讓員工獲得成就感,讓公司在面對競爭和不同經濟環境之時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讓投資者獲得理想的回報。
“作為公司大股東,我對以上三項工作是非常支持的,所以任何可以提高投資回報的方案,我都會考慮,但目前沒有任何計劃需要告訴大家。”
值得關注的是,“力求穩健”在本次業績會中被提及最多。2023年,李寧的庫存管理讓市場頗為驚喜。
李寧集團聯席CEO錢煒對36氪表示,公司去年的庫存管理是過去五年來的最好水平,庫銷比只有3.6個月。
庫齡結構方面,截至2023年底,李寧公司7至12個月的庫存比為14%,大于12個月的庫存占比僅為6%。
持續增肌,庫存水平五年最佳
從近年來的營收增速不難看出,這家頭部國產運動品牌,自2019年實現56.13%的營收增長后,逐漸放緩。
2019年底,錢煒曾表示,要將李寧打造為“肌肉型企業”。自此,“推進零售轉型、關閉低效門店、持續開優質門店”被反復提及。
然而,也正如錢煒所言,要打造“肌肉型”企業體質,沒有盡頭可言。在面對不確定性市場環境的情況下,企業不能單純追求規模的增長,忽略了經營效率的提升。
反映在財報,李寧公司對庫存及周轉的把控,能直觀地體現企業不斷強化的運營實力。錢煒口中“五年來最好的庫存管理水平”,也正是李寧“去腐增肌”階段性結果的體現。
2023年,李寧庫存周轉天數為63天,處于健康水平。錢煒也強調,這樣的庫存周轉效率背后,絕不是公司在短期階段性采取了庫存清理措施。
“我們一年52周都要應對每一周的生意變化、每一周的庫存狀態,每一周和供應鏈的聯動,以此來確保庫存的健康水平。可持續、體系化的庫存管理體系,也是肌肉型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片截自財報截圖
經營業績方面,李寧集團去年整體零售流水(包括在線及線下)錄得10%至20%低段增長。
渠道層面,在整體庫存周轉提速的同時,公司也在積極處理低效店鋪。
上一年度,李寧集團的直營業務已完成戰略性布局,在核心商業體的進駐率提升至近90%。同時,李寧在奧萊渠道表現優異,直接帶動直營業務同比增長近三成,營收占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25%。
而在李寧積極拓展線下渠道的同時,單店店效也在提升。報告期內,李寧店鋪的總面積增加中單位數,平均店效同比增長高單位數。
門店數量上,截至2023年底,李寧公司共新開、升級九代門店超過230家。
李寧牌(包含李寧核心品牌及李寧YOUNG)常規店、旗艦店、中國李寧時尚店、LI-NING 1990店、工廠店、集合店的銷售點數共7668家,較2022年12月31日增加65家。
其中,經銷商46家(包括中國李寧時尚店渠道),較2022年12月31日凈減少6家。直營業務(不含童裝)營收增長29%,直營門店數量達到1498家,同比凈增68家。
圖片截至李寧公司財報
然而,對比線下渠道的經營表現,李寧線上業務增速較弱,在上一年度只獲得0.6%的營收增速。
李寧集團副總裁及CFO趙東升補充說明,2023年,李寧的電商收入占比近30%。“我們看到,電商仍然面臨較大的市場環境挑戰。”
聚焦單品牌,重塑“中國李寧”
綜合全年表現,李寧2023年的重點在于“調整”與“降速”,以保證企業發展更穩健。
除渠道與庫存的優化外,在本次財報會上,李寧本人也向36氪重申了集團堅持“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的原因。
李寧表示,“單品牌”的選擇與公司的成長基因有關,也跟自身的運動員經歷有關。
“我創建李寧公司的目的,就是希望做一個專業的運動品牌,能夠服務到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把體育精神注入在企業的整個服務和運營里。”
資本市場上,李寧公司“單品牌”的策略,始終被拿來與安踏集團“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做對比。
“多品牌有多品牌的經營模式,但我們希望做的是一家源自中國的專業運動品牌,所以所有的資源、價值都能在這個品牌上呈現。”李寧告訴36氪。
從目前可查詢的數據看,2022年,安踏體育在該年度的總營收達到536.51億元,同比上漲8.8%。
其中,“安踏”品牌營收較2021年增長15.5%至277.23億元,“FILA”品牌的年營收則較2021年下滑1.4%至215.23億元,以迪桑特和可隆為代表的“其他品牌”收益同比增長26.1%至44.1億元。
始終有觀點認為,安踏集團通過不斷收購多品牌,整體業務表現更多元,也更能抵御市場風險。
反觀李寧公司,其自2018年推出聚焦時尚運動的產品線“中國李寧”后,整體品牌價值大幅提升。
不過,在疫情的影響下,國潮對行業的銷售拉動逐漸失靈。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品牌力、如何在時尚帶來的市場增速與受眾較窄的專業產品上做權衡。
在這一過程中,錢煒不止一次向36氪表示,李寧是一家“以專業運動為驅動,以運動生活為支持”的公司。“公共語境”下,李寧品牌的專業性也真正意義上被提到了時尚前。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得益于專業品類的戰略性聚焦,李寧籃球、跑步、健身三大專業品類流水占比達64%,創四年新高。其中,跑步品類流水增長40%,健身品類流水增長25%。
按產品劃分,鞋類業務依舊為集團貢獻了一半的營收。
圖片截至李寧公司財報
同時,作為一家專業的體育公司,李寧單品牌的研發投入總計已超過30億元,2023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6%。伴隨著?、碳核芯等創新科技的成熟,李寧鞋產品的矩陣日趨完善。
企業供圖
2023年,李寧跑步、籃球核心鞋產品IP銷量突破1200萬雙,其中,超輕、赤兔、飛電三大核心跑鞋IP全年總銷量達900萬雙。
值得提及的是,本次財報會上特別提及了對“中國李寧”與獨立高級運動時尚品牌——LI-NING1990(李寧1990)的“重塑規劃”。
錢煒對36氪說到,截至目前,中國李寧的收入占比不超過企業經營的5%。
“作為李寧品牌不可或缺的產品線,中國李寧會一直存在。未來,一定不會替代專業運動的占比,但會成為推動李寧單品牌不斷往前走的動力之一。李寧1990也不是為了做而做,而是希望能為李寧品牌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和影響力。”
就錢煒表示,他非常認同公司“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策略,希望能把單品牌挖得更深、更精。
“相信在未來,中國李寧能做的不只是產品線的升級,有可能對整個李寧品牌帶來更大的推動。對于李寧1990,公司在過去兩年始終在尋找其產品定位,會重點思考在不同生活場景下,能否帶給消費者好的穿著體驗。”
此外,在2023年,李寧YOUNG童裝板塊的流水增長達到了30%至40%中段,凈增120家門店,也成為集團增速較快的細分類目。
總的來說,在歷盡幾年的探索與轉型后,李寧公司的品牌發展之路還在持續,行業與資本市場始終期待調整后的李寧能恢復2019年的市值高位。
浦銀國際認為,過去幾年,公司一直聚焦于高層級市場的渠道拓展,長期來看,這有助于提升李寧的品牌價值,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莫大的好處。但在經濟下行,消費者對于產品價格敏感的當下,該策略也給公司的營收、盈利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信達證券則表示,未來李寧在門店數量方面提升空間及增速或有限,成長點之一在于渠道結構的持續優化,即增加直營門店的占比、增加直營門店中大店、標桿店和旗艦店的占比;成長點之二在于單店收入的提升。
談及2024年的規劃,錢煒也對36氪透露,在一、二線高層級市場,李寧會更關注經營效率,提升產品、服務與消費體驗,推動單店業績流水增長,關注下沉等新興市場的業務拓展。
“李寧公司不會為了追求規模性的數字增長,為了變而變。而是會為了2024年、2025年以及未來的20年能夠持續地,做出調整與變化。”
可以預見的,在即將到來的體育大年,李寧公司仍在蓄力,也希望“穩健”能換來機遇,使其再度迎來高速發展的可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