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15家調味品公司財報,我發現了5個趨勢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立夫食話
最近,調味品上市公司陸續交出了2023年成績單。
哪家是吸金王,哪家掙錢能力強?發展趨勢又在哪?
廢話不多說,先來看張表。
重點調味品上市公司2023年度財報速覽
整體看,調味品上市公司趨勢向好,多數都能逆勢保持雙位數增長。
其中,復合調味品企業的財報表現優于基礎調味品。因為去年餐飲需求開始恢復,上游以復合調味料為主業的公司都收獲了高增長,比如仲景食品、頤海國際、日辰股份、天味食品。
營收下滑的企業多是細分龍頭,比如"醬油街千年老二"中炬高新、“榨菜一哥”涪陵榨菜、“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但下滑的比例和量級都有限。
從營收規模看,有3家企業超百億規模,且都在虧損。
原因多是原材料價格走高、或者售價降低導致毛利率降低、利潤承壓,還有的是產能擴張太快,成本壓力過大。
從市值看,與2023年末相比,大部分調味品上市企業的市值都在縮水。
這說明大部分調味品企業的業績依然受到原材料上漲、賽道內卷等影響,所以資本市場估值也更為理性。
緊接著通過解讀15家調味品上市公司的財報數據,來看看調味品未來的5大發展趨勢:
1. 未來幾年,復合調味品增長都會優于基礎調味品。
2. 復合調味品的一大增長重點是定制餐調,但小批量定制做不了標準大單品,下游需求又分散,比較考驗企業的研發、原料供應鏈和服務能力。
3. 產品方面,健康化、零添加是趨勢,千禾味業就靠著“0添加醬油”收獲雙位數增長。
4. 天然鮮味會成為基礎調味品的產品升級方向,比如松茸鮮、松露鮮、魚露等。
5. 多渠道經營是趨勢,電商、本地生活是重點增長渠道。比如天味食品并購了食萃食品,補齊中小B線上渠道、客戶和產品。
最后是這15家公司的具體業績和解讀。
一起來看他們在靠什么盈利,又是為啥虧損了?
千禾味業預計2023年凈利潤達5.09億元~5.78億元,同比增長48%~68%。
其凈利獲得增長的原因有二:一是優化了營銷渠道,銷售費用投入產出比提升,還擴大了銷售規模,凈利率提升;
二是包裝材料采購價格同比在降,產品運雜費率也在降,毛利率得以提升。
2023年,仲景食品營收9.94億元,同比增長12.77%,歸母凈利潤達1.72億元,同比增長36.72%。
其業績主力來源于包含香菇醬、上海紅燒肉醬汁等在內的調味食品;包括花椒系列、辣椒系列等在內的調味配料。
另外,其營收、凈利雙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公司調味食品和調味配料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其中線上渠道增長亮眼,全年電商渠道銷售額同比大漲99.78%。
2023年,梅花生物營收277.61億元,同比下降0.63%;歸母凈利潤達31.81億元,同比下降27.81%。
其業績主力是動物營養氨基酸,營收145.39億,占比高達52.73%;增速最快的是包含公司黃原膠、小品種氨基酸在內的明星產品,其中黃原膠量價齊增,銷量同比漲了26.86%。
造成企業凈利潤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蘇氨酸、賴氨酸等拳頭產品售價降低導致利潤承壓;二是梅花生物加大了研發投入成本。
2023年,安琪酵母營收135.81億元,同比上升5.74%;歸母凈利潤達12.70億元,同比下降3.86%。
其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原材料糖蜜價格持續走高,導致其主營的酵母及深加工產品毛利率下滑;二是安琪酵母在加速海外市場布局,產能擴張,加大了成本壓力,主業毛利率持續承壓。
長期來看,其完善海外市場布局,產能落地后市場份額將不斷提升;公司不斷投產水解糖替代糖蜜,成本有下降空間,業績有望迎來進一步增長。
2023年,中炬高新營收51.3億元,同比下降3.78%;歸母凈利潤達16.97億元,同比上升386.53%。
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是中炬高新與中山火炬工業聯合有限公司訴訟和解與撤訴,2023年轉回在2022年度計提的預計負債影響。
另外,中炬高新在23年加大研發上的投入,研發支出占全年營業收入比例達3.52%,推出滿足消費者的新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2023年,涪陵榨菜營收24.5億元,同比下降3.86%;歸母凈利潤達8.26億元,同比下降8.04%
其業績下滑主要有二:一是過分依賴榨菜業務,榨菜銷量規模同比下降,導致毛利率下降;
二是受旱季天氣影響原料青菜頭成本上升,導致其主營榨菜成本同比上漲約13%,主業毛利率持續承壓。
2023年,頤海國際營收達61.48億元,同比保持穩定。歸母凈利潤達8.52億元,同比上升14.92%
其業績上升主要有二:一是公司在產品結構上有所提升,將中式復合調味料產品作為主營業務;
二是黃豆、糯米、辣椒等重要原材料采購價格下降,減小了成本壓力,利潤有所上升。
2023年,天味食品營收達31.49億元,同比上升17.02%。歸母凈利潤達4.57億元,同比增長33.65%
其業績主力是中式調料,營收15.19億元,同比增長28.58%;增速最快的是香腸臘肉調料,同比增長近五成。
渠道側看,其電商增速最快,同比增長92.99%。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天味食品通過并購食萃,補齊了公司中小B線上渠道、客戶及產品,未來BC端有望加速開拓。
2023年,阜豐集團營業收入為280.06億元,同比增長1.94%;凈利潤為31.44億元,同比下降18.57%。
凈利潤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食品添加劑分部的毛利率下降,主營產品味精的平均售價同比減少了6.9%;
二是動物營養分部毛利率下降,同比下降了10.8個百分點,主要受蘇氨酸和賴氨酸毛利影響。
2023年,江鹽集團營業收入為28.84億元,同比下降1.77%;歸母凈利潤為4.905億元,同比增長16.45%。
其營收略降、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業績受鹽化工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而公司持續降低能耗指標,做好成本管理,推動了利潤增長。
2023年,江鹽集團營業收入為28.84億元,同比下降1.77%;歸母凈利潤為4.905億元,同比增長16.45%。
其營收略降、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業績受鹽化工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而公司持續降低能耗指標,做好成本管理,推動了利潤增長。
2023年,日辰股份的營收為3.59億元,同比增長16.49%;凈利潤5643萬元,同比增長7.8%。
其業績主力是醬汁類調味料,營收2.67億元;增速最快的是粉體類調味料,同比增長18.28%。
其營收、凈利雙增長的原因有二:一是創新驅動業績增長,公司近三年開發的新品占收入的比重超過了50%;
二是下游餐飲市場復蘇,渠道優勢顯著。其中,餐飲營收1.64億元、同比增長39.46%;直營電商增速最快,增速高達137.48%。
2023年,老恒和釀造的營收為2.588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了4.7%;凈利潤虧損為5.24億元人民幣,虧損幅度同比降低了7.81%。
2023年,料酒系列產品繼續成為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占總收入約66.4%。
虧損原因有二:一是行業依然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漲、賽道內卷、消費疲軟等綜合因素影響;二是集團在對現有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銷售業績受影響。
2023年,雪天鹽業營收62.62億元,同比下降2.77%,歸母凈利潤7.09億元,虧損幅度同比降低了7.8%。
其營收主力是各類鹽,收入23.57億元,占總營收的37.65%;其次是純堿,收入17.68億元,同比微降0.64%。
其營收、凈利雙降的原因主要是產品售價下降,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營收減少。
2023年,蓮花健康實現營業總收入21.01億元,同比增長24.23%;歸母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176.43%。
其營收、凈利雙增長的原因有三:一是蓮花味精優化了營銷網絡布局,在線上銷售渠道取得了顯著成效,前三季度線上銷售額同比大漲156.24%;
二是其通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進一步釋放了發展活力,研發、生產、物流等主要運營環節周轉效率實現較大提升;
三是管理層加強市場研判,制定了有效的采購方案,主要原材料采購成本同比明顯下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