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美妝巨頭PUIG成功上市,對歐萊雅們意味著什么?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作者/賀哲馨
5月3日,巴塞羅那證券交易所。一位戴著黑框眼鏡、頭發花白的男人滿臉微笑地搖響了身后的鈴鐺。
他叫Marc Puig,西班牙美妝集團PUIG第三代繼承人,他身后則是剛剛更新的集團logo——一個由巴黎的設計公司M/M在原有的設計上加入了曲線和徽章元素的結果,與原有標志的現代冷感風格迥異。靈感來源之一,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Joan Miro,同樣以線條與色塊元素畫作聞名。
“我希望新logo能傳達出我們集團的DNA:藝術性和靈感,”這亦是Marc Puig決心要讓集團大過品牌,更多在公眾面前出現的第一步。這背后是尷尬的現實,相比于Puig,它旗下的品牌更加聲名遠揚,Byredo、Jean Paul Gautier、Charlotte Tilbury、DVN、Christian Louboutin……
上市首日的結果算個好彩頭。開盤股價25.68歐元,高于24.5歐元的發行價格,市值超139億歐元,讓PUIG成為絲塔芙母公司高德美(GALDERMA)之后今年又一家上市市值破千億元的化妝品公司。
01
買出來的隱形巨頭
與大部分全球美妝集團類似,PUIG一路的壯大也靠著買買買,這大部分要歸功于2007年上任的首席執行官Marc Puig。
12年內,Marc Puig策劃了11次收購,尤其在高端香水和高級定制時裝方面下了大賭注,收購了包括比利時設計師品牌 Dries Van Noten、英國彩妝大師品牌Charlotte Tilbury和德國藥妝品牌Dr Barbara Sturm等。
PUIG的品牌矩陣
與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巨頭收購標的多以查漏補缺不同,PUIG收購品牌有一個特征是設計師特性(或所謂小眾),差異化的定位也讓PUIG從廝殺激烈的美妝并購潮中屢屢得勝。
2022年,歐萊雅在與PUIG競購西班牙沙龍香水品牌Byredo中鎩羽而歸。有分析表示,財力不如歐萊雅雄厚的PUIG之所以最終能將Byredo收入囊中,原因即是PUIG更懂得如何運營更小眾和先鋒的品牌,而不是單單將他們作為掙錢工具。Byredo的創始人Ben Gorham恰恰以「草根」出身,且以強烈個人風格著稱。
另一個例子是2020年PUIG從聯合利華嘴邊搶走的Charlotte Tilbury,創始人Charlotte Tilbury是好萊塢化妝師,成長于藝術家庭,以辨識度很高的亮粉妝面走紅于名流圈,進而聞名世界。PUIG為這筆交易付出大約10億歐元,是當時市值的一半,足見其拓展美妝版圖的決心。
當然,收購只是第一步,PUIG在保持公司龐大的體量和架構前提下,靈活運營小品牌的能力有目共睹,這或許才是歐萊雅們最眼紅的地方。
2023年,PUIG的全球業績同比增長19%,達到了4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34億元),提前完成了2025年的銷售目標——護膚、彩妝、香水時尚三大部門均實現了雙位數的營收增長。在亞太地區的凈收入為33.87億元,增長了26%。中國市場作為PUIG重點市場之一增長了27%,PUIG將這一結果歸功于Charlotte Tilbury和Byredo的熱賣。
目前,PUIG的業務分為護膚、彩妝和時尚香水三大板塊,共十七個品牌。其中時尚香水部門占營收7成左右,是絕對的支柱,其次依次是彩妝和護膚。盤子最小的護膚則是去年增長最快的部門,同比增長31%,占總營收的10%。據PUIG透露,95%的營收來自于完全或大部分控股的品牌。
來源:PUIG官網
02
從家族走向世界
去年下半年以來,歐洲時尚美妝集團高層動蕩明顯,其中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求穩多過求變,比如奢侈集團紛紛買地買樓、加大家族成員對管理層的控制等等。
但對于一些長期業績不振的公司,投資者卻更多希望來自外部的變革力量介入。PUIG雖長期以來以家族形式經營,但Marc Puig本人一直致力于減少家族成員在公司的影響力,以謀求集團更穩定長遠的發展,這樣主動剝離家族掌控的領導并不多見。
“維系家族的是感情紐帶,但是經營家族企業需要等級和權威,兩者相遇必定要有一方做出犧牲。”Marc Puig公開表示,家族管理的傳統將會在他這一代畫下休止符,第四代家族成員會是公司的一份子,但絕對不會參與到日常管理當中,“20 多年來,我們一直像經營上市公司一樣經營這家私營公司。現在,我們打算把這家上市公司當作一家私營公司來經營……我們將努力使過渡盡可能順利,但有些事情會發生變化。”
針對Marc Puig本人的管理風格,一位集團董事會成員評價稱其「富有大局觀以及對行業有深度了解的人」「擅長培育人才」,適當放權,不會追求事事親力親為。
另據《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Marc Puig的管理方式有時候也許過于嚴苛,對員工的工作時間“精確到了分秒”的地步。
Marc Puig從加泰羅尼亞大學工程專業畢業之后,從哈佛工商學院獲得了碩士學位,從集團的新品開發干起,接連掌管美國市場和時裝部門。2004年,Marc Puig接下堪比燙手山芋的CEO一職,力排眾議關閉了半數以上的工廠,重新聚焦高端產品,最終成功扭轉了公司的財務狀況。
Marc Puig的另一個遠見之處是,在集團大部分業務聚焦北美和歐洲市場的背景之下果斷押注中國,疫情之后PUIG連續將旗下多個沙龍香水品牌引入國內市場,靠著小紅書種草和社區傳播,成功讓潘海利根和阿蒂仙之香完成了沙龍香的定位和破圈。
PUIG在2021年就投資了國貨香水品牌氣味圖書館,比歐萊雅和雅詩蘭黛的動作還要早上一年有余。據集團公布的2025年中期發展計劃,預計到2025年,中國市場將占其全球銷售額的25%。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相比雅詩蘭黛、伊麗莎白雅頓這樣“為愛發電”的創始人,今天的市場也許更能欣賞像Marc Puig,Bernard Arnault這樣殺伐決斷的生意人來掌管一家時尚美妝公司,這也是為何資本市場樂觀預期PUIG的原因之一——并非是美妝公司上市潮的回歸,而是市場對動蕩時代下一家定位準確、品牌架構平衡清晰且管理層穩定公司的高度認可。
回到PUIG的財務表現看,2024年也許會成為躋身全球美妝十強的關鍵之年。排名第十的巴西美妝巨頭Natura&Co在接連賣掉Aesop(伊索)和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兩個品牌后,業績有所下滑,2023年營收約為5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7億元,僅高出PUIG40億元。
若PUIG能保持增長勢頭,極有可能替代Natura&Co成為全球美妝十強俱樂部的新成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