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甜品開始去"精致化"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鄒通
近日,一濟南市民發現鮮芋仙世茂國際廣場店悄然關門,這算是鮮芋仙在濟南館了最后一家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前,鮮芋仙就曾關掉過濟南的所有門店,加上這一次,這屬于它第二次撤出濟南市場。
為什么鮮芋仙突然撤出濟南市場,背后到底隱藏著哪些信息或市場趨勢?
撤店,二次閉店
鮮芋仙深陷“倒閉潮”?
鮮芋仙,成立于2007年的臺灣連鎖甜品品牌,憑借其獨特的芋圓和仙草系列,以及堅持臺式甜品的手工制作、現煮現賣的經營策略,迅速在臺灣市場嶄露頭角。2010年,鮮芋仙進軍國內市場,在江蘇昆山開設了首家門店。
經過四年的迅猛發展,至2014年,鮮芋仙已在中國市場擁有387家門店,遍布上海、北京、廣州、沈陽、重慶、武漢等城市,高峰時期門店數更是高達800家。
然而,在店面快速擴張的過程中,鮮芋仙也遇到了瓶頸。2017年,鮮芋仙撤出濟南市場。時隔四年,于2021年重回濟南,先后入駐世茂國際廣場店和和諧廣場店。但僅三年后,即2024年5月,鮮芋仙再次撤出濟南市場。據新派生活報報道,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濟南世貿廣場的鮮芋仙門店已人去樓空。
該門店的撤出后,新品牌“趙記傳承”接手并進行重新裝修。據商城工作人員透露,鮮芋仙在5月8日停業,5月13日門店已清空。大眾點評上的信息也顯示,濟南的世茂國際廣場店和和諧廣場店均已撤店。
鮮芋仙在濟南市場的撤出,是其門店規模收縮的縮影。根據餐企老板內參(餐里眼)的數據,目前鮮芋仙門店數量已縮減至600多家,主要集中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近一個月內,鮮芋仙新關門店數量高達49家。
此外,企查查數據顯示,鮮芋仙關聯公司富世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旗下擁有56家分公司,其中40家已注銷。
更為嚴重的是,今年三月份,鮮芋仙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有記者臥底鮮芋仙在京長楹天街購物中心和西直門凱德MALL的門店,發現后廚衛生狀況堪憂,如未封口的食材隨意放置在垃圾桶旁,抹布功能不分,用于多種清潔工作等。這些問題一經曝光,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鮮芋仙的口碑也直線下降。
精致甜品深陷
閉店泥潭
”鮮芋仙或許只是精準甜品市場興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不少甜品老字號紛紛遭遇“關店潮”。
以港式甜品代表許留山為例,該品牌于2004年進入國內市場,起初在廣州和上海設立門店,隨后迅速擴展至華北、東南等地,并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2012年,許留山在馬來西亞試水,隨后在韓國首爾、新加坡、意大利、美國等地開店,最終在全球擁有300家門店,年營收近5億。
然而,好景不長,許留山的輝煌迅速退去。2020年,媒體爆出許留山因拖欠租金而面臨業主追討。到了2021年11月,其所有門店紛紛結業。2023年,許留山在成都、廣州等多個城市的門店也相繼關店或歇業。如今,許留山在內地的門店僅剩下10余家,主要分布在上海、杭州、三亞等地。
與許留山類似的還有滿記甜品,該品牌也陷入了關店、撤店的困境。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自2022年起,滿記甜品在石家莊、寧波、徐州等地的門店相繼撤店停業。在此過程中,因會員充值卡退款問題,還遭到了消費者的集體吐槽。
2023年8月,滿記甜品因違規搜集個人信息、欺騙誤導用戶等行為被工信部通報。盡管官方解釋稱這是正常的戰略調整,并保證不存在無法退款的情況,但消費者的疑慮和店面規模收縮的事實依然無法改變。巔峰時期,滿記甜品擁有500多家門店,如今僅剩200多家。
不僅滿記甜品和許留山,許多高價甜品品牌也相繼遭遇關店潮。雷諾特法式西點于2022年8月宣布退出上海市場,今年5月其華南首店也關閉,標志著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探索失敗。同樣,被譽為“法甜界天花板”的LENÔTRE雷諾特也關閉了其在中國內地的最后一家門店。而擁有25年歷史的日本甜品品牌LeTAO小樽洋菓子鋪,在巔峰時期擁有25家門店,如今也僅剩下4家還在營業。為什么精致甜品,深陷大面積關店的泥潭之中呢?
一方面,它們往往固守傳統,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以許留山為例,門店裝潢多年來鮮有改變,顯得陳舊,難以吸引年輕顧客的審美;同時,其產品也長期局限于港式經典,未能及時推陳出新,滿足年輕人的口味需求。因此,許留山等品牌逐漸失去了年輕市場的青睞,品牌老化現象日益嚴重,最終淡出公眾視野。這并非許留山獨有的問題,而是眾多老牌甜品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另一方面,甜品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新的入局者不斷涌現,搶占市場份額。甜品行業的門檻相對較低,吸引了眾多強勢品牌的跨界競爭。喜茶、奈雪等茶飲品牌通過“茶飲+甜品”的組合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同時,楠火鍋、珮姐老火鍋、趙美麗火鍋、朱光玉火鍋館等多個火鍋品牌也紛紛嘗試將甜品融入其服務中,提升顧客體驗,增加利潤。最后,一些西餐、酒館、快餐、火鍋、正餐等也開始把甜品作為菜品中必選項之一。于是,在這種跨界競爭的沖擊下,甜品市場的蛋糕被不斷瓜分,許多甜品品牌的門店規模逐漸縮小。
甜品開始去"精致化"
除了上述原因,最為顯著的是消費能力下滑,導致在“去精致化和高端化”的趨勢中,高端甜品正逐漸失去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餐飲業在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各類產品均呈現出“去精致化”的趨勢。消費者不再為過度精致的裝修買單,也不再為高價品類額外花費。因此,眾多精致化餐飲品牌面臨挑戰,如卡樂星、FIVE GUYS、SHAKE SHACK、White Castle等精致漢堡品牌,有的增長減緩,有的退出國內市場,有的陷入困境。
同樣,Opera、TIAGO等精致的泰餐和頂級意菜品牌也遭遇了相似的命運,有的停業,有的則因欠租等問題陷入困境。在這一潮流中,精致甜品品牌如鮮芋仙、滿記甜品等也遭受了市場的強烈沖擊,導致市場規模縮減,店面規模也相應縮小。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甜品市場的衰落,而是市場開始朝著更為“質價比”的方向發展,即甜品正回歸其本質價值。
一方面,甜品行業正經歷著客單價下降和模式多樣化的變革。根據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高達33.9%的甜品甜點門店人均消費集中在10~20元區間,緊隨其后的是28.5%的門店人均消費在20~30元之間。
為了提升甜品的性價比,許多品牌開始嘗試自助模式。例如,滿記甜品去年推出了糖水自助餐,顧客支付滿35元后即可暢享店內所有甜品。然而,為了維護服務質量,該模式對時間進行了嚴格限制,僅在非周末的工作日10-13點提供自助服務。目前,該模式已經相當成熟,不僅價格有所上調至約48元,還在其旗下100多家門店中廣泛試水。
此外,更有創新者推出了無人自助糖水模式,將甜品的價格壓至每杯5-6元,不僅價格親民,還支持外賣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實惠的選擇。
另一方面,甜品行業開始與“國潮化”緊密相連,中式甜品逐漸嶄露頭角并受到廣泛歡迎。眾多中式甜品品牌將中式文化的底蘊融入甜品之中,為甜品的裝修和產品帶來了全新的定義。
在場景布置上,這些甜品店各具特色,有的充滿小資時尚感,有的則國風韻味十足,甚至有的還融入了竹林景觀,成為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
在制作方式上,這些中式甜品也展現了多樣性,有的采用西式手法制作中式甜品,有的則在中式基礎上融入西式元素,形式豐富多樣。
在賣點方面,這些品牌主打“手工現做”,讓消費者能夠品嘗到充滿煙火氣息的甜品。而在價格上,這些中式甜品通常定價在10元至30元之間,性價比極高,深受消費者喜愛。
最后,隨著市場的演變,甜品行業逐漸擺脫了單一的發展模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邁進。首先,體現在“甜品+”的多樣化上。例如,五條人糖水鋪推出了混醬腸粉、勁爽小郡肝等創新產品;簡鹿糖水鋪則帶來了雞蛋仔、港式牛腩撈面等特色美食;而合德記順德雙皮奶更是別具一格,推出了香辣鴨脖等跨界甜品。
其次,甜品的目標消費群體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為了滿足兒童市場的需求,一些甜品品牌推出了“小型化”的甜品,不僅分量適中,還通過“卡通化”的造型設計,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最后,需求的多元化也推動了甜品行業的創新。針對女性消費者對“低糖、低脂、低卡”的健康需求,部分品牌推出了輕食化甜品系列,滿足她們對健康和美味的雙重追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