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打不贏平替,割不動男人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撰文/寧缺
頂峰之后,容易走下坡路,Lululemon同樣如此。
如果前面還可以找“山寨”品泛濫作為理由,如今打開天貓健身褲熱賣榜單,排名前四的品牌竟然分別是斐樂、VFU、GIGT和迪卡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VFU、GIGT都是Lululemon的“平替”,主打平價市場,價格區間在100元左右。
平替們紛紛霸榜,而瑜伽界愛馬仕Lululemon卻未能躋身其中。更令人驚訝的是,以高品質著稱的Lululemon,在天貓健身褲好評榜單上也未出現。
在Lululemon的天貓旗艦店上,消費者的質疑聲此起彼伏:“請問和100塊的瑜伽褲有什么區別?”“Lululemon值得買嗎?”……
為了實現增長,Lululemon也試圖通過吸引中產男性消費者來開拓新的增長渠道,但高質量男性并不吃Lululemon那一套,他們質疑Lululemon的產品科技含量不夠、設計不夠好看,甚至認為Lululemon的女性標簽過重,不夠有男人味,從而拒絕為Lululemon的溢價買單。
前有“假lulu”泛濫,后有平替圍繞,再加上中產男人的嫌棄,只能說,Lululemon的處境不妙了。
01
平替們“反攻”lululemon?
在過去的報道中,首席提及了“假lulu”們通過低價策略搶占了一部分市場,但這些仿制品并未對Lululemon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原因在于,盡管價格誘人,但這些仿冒品往往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與正版Lululemon存在顯著的差距,一些有品位的消費者還是對此嗤之以鼻的。
然而,情況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而有了變化。這些國產品牌們憑借高性價比、獨特的版型設計、豐富的品牌文化以及優質的面料和剪裁,正在自下而上對Lululemon發起猛烈的攻勢。
以“暴走的蘿莉”為例,這個品牌由健身博主陳暖央創辦,號稱“中國的Lululemon”。其瑜伽褲不僅版型時尚,面料優質,而且價格親民,僅為Lululemon的三分之一。還有標榜“更懂亞洲女性”的MAIA ACTIV,不僅剪裁、面料與Lululemon高度相似,甚至還針對亞洲女性做出了改良,折扣后價格集中在200元-500元。
圖源:暴走的蘿莉
此外,VFU、粒子狂熱、FLYYOGGA、焦瑪、Tenth Active、COCOFIT等主打瑜伽褲的百元品牌也是較為熱門的Lululemon平替。
之所以平替們都能來分一杯羹,本質原因在于Lululemon的護城河并不深。相較于高奢及潮流品牌復雜的圖案、Logo和設計細節,千元級別的Lululemon瑜伽褲在技術和面料上相對容易復制。
Lululemon在財報風險提示中也承認,Lululemon產品的技術、面料和生產工藝上的知識產權上并非完全歸品牌所有,很大一部分由分布在亞洲各地的供應商所掌控。
比如,暴走的蘿莉通過與Lululemon的合作伙伴美國萊卡公司簽約,擁有了俗稱“液體萊卡”的科技面料;而MAIA ACTIVE所使用的尼龍66、萊卡面料成分以及英國高士線的縫線,與Lululemon更是完全一致。
此外,國內的消費趨勢也在變化,消費者不再以購買平替為恥,反而樂意推崇這種消費觀。打開小紅書,搜索“Lululemon平替”,能找到上萬條平替筆記。
信達證券的研報也指出,在當前消費分級趨勢下,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價格相對低廉但品質不減的品牌和渠道,例如9.9元的瑞幸咖啡和名品折扣奧萊。這種趨勢下,具有更高性價比的國產瑜伽褲品牌給Lululemon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
不止國內如此,Luluemon在國外同樣遭到平替圍剿。以Luluemon平替的CRZ Yoga為例,在TikTok上,CRZ Yoga月均售出瑜伽褲超8萬條,收入約284萬美元。
02
國產品牌如何爭奪中產女性?
有人分析,Lululemon的成功并不單單是一條瑜伽褲,其背后的品牌價值才是Lululemon真正的護城河,這些是國產品牌難以企及的。
然而,現在的國產品牌正在學習才是Lululemon成功更深的秘密,即品牌精神來討女性消費者的歡心。
例如,MAIA ACTIVE成功地塑造了取悅自己,關愛女性的品牌形象,通過強調“各個size都很美”的理念,成功吸引了眾多中產女性的目光。
其門店展示的人體模特大多是微胖身材,這不僅是品牌多元化審美的體現,更是向消費者傳遞出品牌對于女性美的獨特理解。此外,MAIA ACTIVE還通過一系列廣告片,邀請不同年齡、不同身材的女性分享她們如何活出自己的“漂亮”,這種真實而有力的敘述讓品牌更具親和力和共鳴感。
而“暴走的蘿莉”則以創始人陳暖央的創業經歷為品牌故事,傳遞出對“白幼瘦”審美的拒絕和對女性力量的肯定,吸引了大量女權主義者的支持。
可以看到,除了價格優勢外,國產品牌也試圖增加更多品牌故事、理念和內涵,吸引消費者支付品牌溢價。
值得一提的是,MAIA ACTIV已被安踏集團收購,這對安踏和MAIA ACTIV都是一個雙贏。對于安踏來說,收購MAIA ACTIVE是其切入女性業務板塊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強化品牌組合并帶來確定性增長。畢竟,2022年MAIA ACTIV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5億元。
于MAIA ACTIV來說,好處更是顯而易見。
很多消費者鐘情Lululemon ,是因為其附贈的增值服務,比如免費縫補、定期舉辦瑜伽、普拉提等運動課程、組織核心用戶去戶外活動……這些舉措增強了消費者的忠誠度,但國產品牌們礙于資金不夠或缺乏經驗,暫時達不到Lululemon的高度。
但安踏集團的助力將幫助MAIA ACTIV迅速補上線下社群化、品牌滲透等方面的短板,有望使其在未來成為與Lululemon相媲美的品牌。
與此同時,李寧、耐克、特步、蕉下、迪卡儂、Keep等老品牌也紛紛入局瑜伽褲、瑜伽服產品市場,女子運動這一賽道變得越發擁擠。
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國貨品牌們正在自我強大和獨立,已經涌現出波司登、完美日記、花西子等新國貨代表。無論是在產品設計與研發、品牌建設、產品質量,還是售后服務方面,國內品牌與Lululemon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面對這些有力的新老玩家,“舊王”Lululemon的皇冠也岌岌可危。
03
男性中產群體割不動?
2022年7月,Lululemon光是憑借一條瑜伽褲,市值就突破400億美元大關,成為僅次于耐克的全球第二大運動服飾集團,惹得無數人眼紅。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Lululemon在2023財年的業績報告中卻坦誠收入和利潤增長不如預期的消息,同時預測2024財年的收入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 11%到 12%。
面對這一挑戰,Lululemon開始積極尋求新的增長策略。其中,中國市場因其去年強勁的增長勢頭而成為重要的目標。為此,Lululemon不僅開設了抖音旗艦店,還在北京開設了首家獨立的男裝門店。
簡單來看,就是下沉市場和男性用戶,在筆者看來,這兩條路都不好走。
首先來說下沉市場,熟悉Lululemon的都知道,消費者之所以花高價去買一條瑜伽褲,其實是出于一種炫耀性動機,這與奢侈品的消費邏輯相似。商品價格越高,越能吸引消費者,也就是所謂的凡勃倫效應。
可現在Lululemon為了營收,卻不惜主動降價,開始跟平替品牌們正面硬剛。
自今年初以來,Lululemon頻繁推出優惠活動,包括在線折扣、滿減、代金券等,使得一條瑜伽褲的價格低至460元。線下方面,Lululemon不僅在低線城市開設新店,還進入了多家折扣店。例如,Lululemon入駐了上海青浦奧特萊斯,部分產品半價出售。
Lululemon的創始人Chip Wilson曾表示,要“把瑜伽褲賣到普通產品的三倍價格,關鍵是一條都不要打折。”顯然,當前的Lululemon與這一初衷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男性中產群體對Lululemon的興趣相對較低。2023財年,其男裝業務的增長率為15%,同比增速有所下降。Lululemon首席執行官Calvin McDonald坦言:“我們確實看到男性客人在服裝和運動消費方面有所退縮。”
在中國,男性瑜伽服飾的銷量遠低于女性,且超過40%的男性用戶是由女性用戶帶動的。盡管Lululemon在男性產品上進行了一些創新,但其性能和品質并沒有顯示出不可替代性。
許多男性因為Lululemon的女性標簽過于明顯,而不愿意購買其產品。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傳統的男士戶外品牌,如始祖鳥品牌,盡管價格更高,但戶外功能性更強,身份標簽也更重,他們仍愿意為此支付品牌溢價。
至于Lululemon推出的鞋履業務,遭到了許多男性用戶的嫌棄。他們認為設計過于類似女鞋,而且不夠專業和環保,沒有打動自己非買不可的理由。從行業角度來看,Lululemon的鞋與Nike、Adidas、Under Armour等鞋履巨頭相比,也確實缺乏說服力。
總的來說,向上走,Lululemon離全品類體育巨頭的目標還很遠;向下走,Lululemon又遠沒有平替們具有性價比,夾在中間的Lululemon進退兩難。
當然,全品類運營也可能帶來一個更糟糕的結果,就是會淡化Lululemon在瑜伽服上的專業形象,屆時,搞不好Lululemon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參考資料:
1. 《男版Lululemon,難割中產男|焦點分析》36kr Pro
2. 《lululemon和始祖鳥,爭搶“高質量男性”》每日人物
3. 《平替環伺 lululemon,“瑜伽界愛馬仕”沒有秘密》雪豹財經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